千克和克的認識
本單元教育目標是: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培養估計的意識。
3.在測量、比較物品質量的過程中進行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有趣的比較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教學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過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2掌握用秤稱物品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測量和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以克為單位的電子秤一臺, 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一臺,西瓜一個(整千克的),蘋果一個,鹽兩袋,西紅柿每組1千克,糖每組1千克,硬幣1個.課前調查表
一、 認識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 你調查了哪些物品的質量?(指名回答)
2、 老師也調查了一些。(展示)
3、 指導:我們調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質量單位。國際上用g來表示克,用kg來表示千克。
(二)認識秤
1、說一說:拿出西瓜和梨?誰輕誰重?(學生根據生活經驗)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們用什么來稱它們的質量?你們在哪見過什么樣的秤。(指名回答)
3、認識各種秤(課件展示)
(二)稱西瓜和蘋果
1、(出示以克為單位的電子秤一臺, 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一臺)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約有多重?蘋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稱出西瓜和蘋果質量。(重點指導怎樣看臺秤)
西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蘋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秤食鹽(認識1千克等于1000克)
1、 拿出一包500克的食鹽,先看看上面的標示的質量,然后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2、 拿出兩包來,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3、 再放到千克單位的秤上,這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 稱土豆(或西紅柿)
1、每人拿出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告訴學生大約有一克,(或稱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學生輪流掂)
3、估計有多重?拿一袋食鹽(硬幣)比較一下,估計有多重?(在教學時學生估計有500克時我的處理粗,應拿1袋食鹽讓學生比一比)
4、稱一稱1個土豆。體驗形成
5、教師稱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數一數。(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
7、學生稱出一千克的土豆(學生小組秤)。
8、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你是怎樣想的?
9、實際數一數?
10、放在結實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計——感受土豆幾克)——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體驗千克)
四、 稱水果糖
1、 學生拿出水果糖,估計有多少克?(疑問:還有必要嗎?)
2、 稱出1千克的水果糖(學生小組秤)
3、 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 估計有多少塊?
5、 數一數
五:小結: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有什么收獲?
六:考考大家:
練習1:認秤
練習2:選擇合適的單位(說說填的理由)
六、生活中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