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資料
空間與圖形(《四邊形》)
一、復習要點
1、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二、復習方法及注意點
1、將教過的知識做一番綜合整理,系統歸類,縱橫溝通,找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易混易錯之處做單元全面復習。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使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中豎成串,橫成鏈,形成知識網絡,使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能夠準確熟練地掌握,并能靈活運用。
2、恰當把握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1)平行四邊形的學習,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認識即可。如教材通過書第37頁圖,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通過書第38頁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來認識平行四邊形。
(2)本冊教材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等都沒有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如周長,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就行。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書第42頁),教材沒有概括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的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象。
三、典型錯題
1、畫平行四邊形容易出錯。
教學建議:(1)明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2)畫平行四邊形的方法。(一般先出相鄰的兩條邊,在
分別畫出它們的對邊。)
2、求組合圖形的周長容易出錯。
典型錯例:用兩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如圖:
它的周長是( 8 )厘米
教學建議:(1)理解周長的含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
形的周長。)
(2)進行對比性題組訓練,如:
有一個長方形(如下圖),長是6,寬是3。
3
6
①先描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再算一算它的周長是多少?
②把這個長方形剪成2個相同的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這兩個正方形周長之和等于原來長方形的周長嗎?為什么?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知道求組合圖形的周長不是各個小圖形周長之和。
3、用籬笆圍一個長6米,寬4米,一面靠墻的長方形菜園,要用籬笆多少米?
(6+4)×2=20(米)
答:要用籬笆20米
教學建議:同樣是要加強理解周長的含義。
長度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測量》、《時、分、秒》)
一、復習要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知道1毫米、1分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比較準確地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知道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