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資料
3、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難點)
4、在測量物體長度和物體質量的過程中,會恰當地選用單位。
5、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計算經過的時間(難點)。
二、復習方法及注意點
本節復習內容是對這一學期我們所學“量”的一個總結,包括時間單位、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這些概念建立比較難,除了教材中為我們提供的一些知識之外,我們教師還應該自主開發一些學生身邊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將實際感受與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加深對知識點的感知。對于各個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記憶,我積極倡導他們用五指記憶法來牢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對于其他單位的進率記憶,我則采取找規律的方法來記憶。本節內容的復習可以先通過知識點羅列,再通過知識點的講解,最后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和提高。
三、典型錯題
1、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毫米、分米、千米、噸的機會少,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空間觀念形成的程度不深。
典型錯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火車每小時行駛60( 米 )
小明的身高約是15( 米 )
橡皮擦的厚約是8 (厘米 )
一頭大象的重量約是5(千克 )
尺子的厚度約是2(厘米)
教學建議:(1)對較小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體
或某一具體實物形成這些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表
象。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把數學知識
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如“用手臂表示1米大
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長”,“你的體重
是多少千克”。
(2)對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和質量單位“噸”,可采
用小組合作測量的辦法,加深體驗“1千米有多遠”,
“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還可以讓學生
收集用“千米”、“噸”作單位的數據信息。
(3)先估測,再實測。
(4)對比法,理解選擇哪個單位更合適。
(5)對教科書第6頁第5題類型的題目多練習,在測量
物體長度和質量單位的過程中,會恰當地選用單位。
2、對單位間的進率認識不深,容易混淆。
典型錯例:3分米=(300)厘米
60毫米=(6000)厘米
4500千克+500千克=5000噸(錯因分析:因為沒有認
真審題,所以沒有發現前后的單位不同,導致單位換算不
正確。)
教學建議:(1)建立清晰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表象。
(2)熟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進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辨析相鄰單位間和不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如: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0 10 1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