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現象》教學設計
河南省陜縣的四實驗學校 傅延玉【教學內容】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不確定現象》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棋子游戲,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現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確地描述這些現象。2、能列舉出簡單的不確定事件可能出現的所有結果,知道其不同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領悟到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二)能力目標:用嚴謹的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觀察、推理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簡單問題的能力。(三)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領悟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教學難點】領悟到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教具準備】課件、盒子、棋子、轉盤、小黑板等。【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不確定現象》的第一課時。新《課標》在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本節課學生是在對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學生狀況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游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學生是農村外來人員的子女。學生整體認知水平較差。因此,我根據這些特點,設計了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一、開門見山突出主題談話引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不過我們做游戲是有目的的,我們要通過做游戲來學習一個新的知識《不確定現象》,不知你有沒有信心學好?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出示目標)二、例1的教學。1、活動一師:現在老師這里有個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師摸出的棋子會是什么顏色的? 生:黑色。 (師摸)師: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生:因為你放進去的全是黑棋子,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師:我可能摸出白棋子嗎?為什么?生:不可能。因為盒子里沒有白棋子。師:可能摸出其他顏色的棋子嗎?為什么?生:不可能。因為盒子里根本沒有其他顏色的棋子。師: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個黑棋子換成白棋子,使得白棋子、黑棋子的數量同樣多。老師繼續再摸,想一想老師摸出的棋子會是什么顏色的?(說話時放慢速度)猜猜看?生1:白棋子。生2:黑棋子。生3:也許是白棋子,也許是黑棋子。(師繼續多次摸棋子)師:為什么老師這次既可能摸到黑棋子又可能摸到白棋子了呢?生:因為盒子里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師:也就是說,這次摸棋子出現了兩種可能。可能是……(生齊答),也可能是……(生齊答)。 ( 設計思路 :通過“生猜師摸”的摸棋子游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學習新知埋好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