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現象》教學設計
2、活動二師:下面老師再改變盒子里黑、白棋子的數量,變為7個黑棋子、1個白棋子,我們看看,是摸中黑棋子的次數多,還是摸中白棋子的次數多? (生舉手回答,進行猜測)師:想不想自己摸棋子來驗證猜測?生:(幾乎異口同聲)想。師:那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出示“小組合作”的操作步驟)(各學習小組摸棋子、統計、討論。教師巡視學生實驗結果。)師:請組長匯報小組交流情況?師啟發學生總結規律: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指名回答) (設計思路:對兒童來說,概率知識是很有吸引力的,動手收集數據的過程常常體現為令人愉快的游戲。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規律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3、即時練習。(課件出示)箱子里裝著10個紅球,2個白球。小明從箱子里摸一個球,摸到的球可能是( )球、也可能是(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更大。想一想:從中摸一個球,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紅球,應該怎么辦?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白球,應該怎么辦?、⑶要想經常摸到紅球,也就是紅球的可能性大些,應該怎么辦?⑷要想偶爾摸到紅球,也就是紅球的可能性小些,應該怎么辦?⑸要使摸到紅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樣大,應該怎么辦?(指名口答)(設計思路:由形象的游戲活動過渡到抽象的語言表述,檢測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引入詞語:經常、偶爾,滲透語文知識加強學科整合)三、例2的教學。1、情景引入師設計一個小故事引導學生猜猜誰中獎的可能性大。驗證猜測:老師和一名學生配合搖20次轉盤,一名學生記錄統計,其他學生觀察、監督,把得出的結果填課本上。師啟發學生總結規律:老師轉到哪兒的可能性大,哪兒的可能性小?為什么?生:轉到小羊的可能性大,轉到小豬和小狗的可能性小。因為小羊的區域多,小豬和小狗的區域少。(答得好發獎品書簽) 2、知識拓展師:“如果讓你用這個轉盤設計搖獎活動,你想讓獲獎的人多一些怎么設計?想讓獲獎的人少一些怎么設計?想讓獲獎的人數和不獲獎的人數差不多怎么設計?生1:我把區域大的設為中獎區,獲獎的就多些。生2:我把區域小的設為中獎區,獲獎的就少些。生3:我把兩種區域設為一樣大,獲獎機會一樣多。……(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系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游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3、書面練習(課件出示) ⑴ ⑵ ⑶ 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