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關于教材:《奇怪的大石頭》是魯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從小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疑問,通過自己多年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感人故事,表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2、編寫意圖: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不僅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才會取得成功,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寫具體的。
二、學情分析。
課文中難理解的詞語比較多,像“突兀、秦嶺、隕石、第四紀冰川”, 第四紀冰川活動的地質知識和李四光學生也很陌生,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確立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品質
教學難點:領會李四光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這兩點把內容寫具體的。
五、教學準備
三年級的學生已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本課的字詞學習將由學生在家預習完成。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課件。。
六、教學方法:
以新課標為指導,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實際,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貫穿教學的始終,落實好工具性、人文性本質統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在教學中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多種形式、反復朗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
學法滲透:根據以上教法,學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本課,讓學生運用問、讀、思、議等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多種感官參與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八、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走近李四光。
1、(課件示:李四光照片)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眼前這位老人是誰嗎?學生交流對李四光的了解。教師重點簡介李四光的成就。
2、李四光爺爺為什么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他小時候的故事——《奇怪的大石頭》。
教師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質疑問難,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學生質疑:大石頭什么樣子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到文中尋找答案
(學貴有疑,從課題處著眼,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有了好奇心,學生自然會投入到學習中來。學生質疑中興趣濃厚,為下面的學習探究做了鋪墊。)
(三)、檢查認讀生字。
1、( 出示詞語)自己認讀詞語。指名讀詞、(注意讀準翹舌音“著、震”易錯音“隕”),互動糾錯、齊讀。
2、談對詞語“突兀、秦嶺、隕石、第四紀冰川”的理解。
(設計意圖: 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經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要逐步培養學生預習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