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感知天都峰的高與陡,讀懂“我們”爬天都峰的過程。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2、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我”爬天都有峰的過程。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
教學策略:
1、通過學生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來達到感知文本,理解文意,感受內涵。
2、本文最后爸爸的話,讓學生在充分感知“我”與老爺爺如何互相鼓舞的基礎上,再理解,那樣就是水到渠成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自由準備聽寫;聽默;交流互批
2、上一課時,同學們除了學生字新詞,好多同學還把這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而有感情,你愿意讀給同學們聽一聽嗎?學生準備——指名學生讀讀課文。
二、解讀天都峰的“驚險”。
1、(大屏幕顯示天都峰的照片)看到了嗎?這就是天都峰!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它。結合你所知道的知識,能否說一下你的感受?全班交流(可以就天都峰的高、險和給人的印象這兩方面說一說)。
2、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從字里行間體會體會作者筆下的天都峰,然后在小小組內交流共享一下你的感受。(出示第二自然段: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3、全班交流,重點從天都峰的高和陡兩方面來引導體會。
1) 高:“在云彩上面哩”、“!”;
2) 陡:“從天上掛下來的”、“掛”、“發顫”。(隨機板書:高、陡)
4、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把感受通過讀來表現(自由——指名——男女生讀)
5、抓住兩下感嘆號,進一步讀出感情。
6、天都峰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小作者不禁要想,我爬得上去嗎?可這天都峰卻不止他一人在爬——
三、走近人物
1、出示三句對話: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對,咱們一起爬吧!”
2、指名讀,讀得明白嗎?不明白什么?指名說一說。(如這些話是誰說的?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3、學生自主讀課文:你們可以從書中去找一找答案。聯系上下文,把這些句子放到課文中去,反復讀一讀,體會體會人物內心的想法;你還可以找你的小組內成員商量一下。
4、你真的讀明白了嗎?出示三個句子,誰來讀一讀?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讀。
5、(出示人們爬天都峰的圖片)看到嗎?天都峰就是這樣爬的,他們多難啊,你覺得課文哪些詞句寫得好,你就去讀一讀。(段落: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1) 引導體會“一會兒……一會兒……”、“攀”、“像小猴子”、“終于”等詞;
2) 小練筆:補寫省略號的內容(由說到寫)
6、爬天都峰對老人和小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他們做到了,此時此刻他們心情會如何,感受有許多,如站在了這么美麗的景象前,他們剩下的只有快樂了(出示黃山景象)
7、聽課文8-10自然段的錄音——分角色讀一讀
四、總結
1、出示句子:
“爸爸聽了,笑著說:‘爸爸聽了,笑著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