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秋的聲音》教學設計
(四)悟秋聲
9.其實秋的聲音很多很多,到處都有秋的聲音,所以詩人干脆把秋當作遼闊的音樂廳,在哪一節找到了嗎?(多媒體出示相關內容生齊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聲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說明要認真地聽,用心地聽才聽得到。
10、只有用心聽才能聽到秋的聲音,才能發現這些美妙的聲音蔵在哪,這些美妙的聲音到底蔵在哪兒呢?各讀課文找找看。
生:秋的聲音蔵在葉子里。
師:你聽到過葉子里的聲音了嗎?是什么聲音?
生:是“刷刷”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汗水里,是農民勞動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谷粒里,是豐收的聲音。
(結合學生回答,多媒體播放相關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悟秋聲讓學生領悟秋聲的豐富多彩,不同的秋聲代表不同的秋景,蘊含著不同的圖畫,讓學生在悟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可愛。]
四、模仿創作,熟讀成誦
(五)寫秋聲
10、詩人發現秋蔵在每一片葉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生活中你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哪?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綻開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豐收了。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成熟的蘋果里,蘋果掉在地上。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轟鳴的收割機里。
……
11、同學們真細心,詩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我們卻在那里找到了秋,聽到了秋的聲音,能不能像詩人那樣用書上的語言,把你聽到的秋的聲音表達出來。老師先來過一把當詩人的癮。
師:聽聽,秋的聲音,石榴咧開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聲。
生:聽聽,秋的聲音,蘋果掉在地上,“撲通”,是喊我們品嘗的聲音。
生:聽聽,秋的聲音,青蛙張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別的聲音。
生:聽聽,秋的聲音,棉花露出牙齒,“格格”,是豐收的笑聲。
……
[設計意圖:借助詩句啟發學生說秋天的聲音還藏在哪兒,豐富學生對秋天特有聲音的了解,為下一步的創作做準備。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鼓勵、示范,開發學生潛能,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12、秋的聲音很多很多,馬虎的小朋友卻聽不到她,因為她是那么快,你還沒注意她就從北方匆匆地來了,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雖然她來去匆匆,只要你用心聽,你就能聽到秋的聲音。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再次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一起聽聽,秋的聲音(各自讀)
13、 秋的聲音真的很美妙,這首詩也寫得很優美,讓我們跟著音樂,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跟詩人一起去聽聽秋的聲音。(配樂讀)
[設計意圖:朗讀升化感情,感受秋的來去匆匆、悄無聲息,感受秋的美好、可愛。]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的現代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秋天的景物,贊美了秋天。雖然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見,但由于視角獨特語言精煉,再加上受學生年齡、思維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蘊含其中,為此我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讀書,在讀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現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朗讀理解美
理解課文是需要讀的,理解詩歌更如此,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讀,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在讀的同時想點什么,說點什么,就是收獲。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了黃葉飄飛,讀出了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了“振動翅膀”的原因,等等這些不正是新課標精神所要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