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寫的是列文虎克玩文放大鏡玩出名堂的事情。
在教學中,我從“玩”字入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本課中的“名堂”是指列文虎克的新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對這樣的科學知識學得很有興趣,并能通過自己閱讀,學懂課文。而我在教學時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列文虎克玩放大鏡而發(fā)明了顯微鏡從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當課后我與教研組的老師聊起時,才知道原來顯微鏡不是他發(fā)明的,是一個叫詹森的眼鏡制造匠人于 1590 年前后發(fā)明的。怪不得課文中只提到他“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沒有提到“發(fā)明”。看來是我在備課時,太粗心,沒有對文本進行仔細咀嚼。我又查閱了資料,原來列文虎克不是無意磨鏡片,而是由于買不起放大鏡,偷學了磨鏡片的技術(shù)。回去研究后才制成了簡單的顯微鏡,并且在后來又制成了當時世界上放大倍數(shù)最高的顯微鏡。回到課堂,我向?qū)W生道了歉,并糾正了這個知識性錯誤。
看來對于每一篇課文我還需要咀嚼得更細一點,把教材摸得更透一些。我又回想起了我讀師范時,老師教給我們的:“備課時,備教材和備學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