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教《少年王勃》--沈松明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在簡單導入后,讓學生說說“王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時”,孩子們很快用“很有才氣”來概括。在讓學生板書后,很自然地引入到對文本的研讀。
進入研讀階段,孩子的表現漸入佳境。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還是很深刻的,他們的發言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從‘聽說’這個詞,我可以體會到兩個意思:1、王勃確實很有才華,要不他的名氣是不會傳到閻都督的耳里的;2、從這個詞也能看出,閻都督可能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吧,他沒有親自領略王勃的才華,所以想借此機會來領略一下吧!”
“我看閻都督有點半信半疑,畢竟僅僅是聽說而已。”
“半信半疑?那是‘信’多一點,還是‘疑’多一點?”我追問到。
“應該是‘信’多一點,否則他就不會‘邀請他也來參加’了!”一個孩子接著話茬說。
“我覺得他或許還有想讓他女婿在王勃面前露一下臉的意思。”
毫不起眼的“聽說”兩個字,居然被孩子們咀嚼出這么多的內容來,是我課前根本沒想到的。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寫諸位客人的表現,課前我是很擔心孩子不能理解作者曲筆的妙處的。但課堂上孩子們的精彩依舊讓我“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