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 教學實錄(精選3篇)
少年王勃 教學實錄 篇1
師: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賞“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師:老師也最欣賞這一句,請大家把這詩句多讀幾遍,有問題要問嗎?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美的詩句。
生:我想讀懂這句詩的意思。
師:我很高興!你們已經學會讀書了。古人云:“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
生:我讀懂了這句詩的意思了,我覺得“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一句描寫的就是詩句的情景。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讓我們和王勃一起來欣賞,誰能把這迷人的秋景讀出來嗎?
(一生讀得深情而又歡快)你為什么要這樣讀?(這景色太美麗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歡,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讀得舒緩而又寧靜)你讀的感覺好像不太一樣,能說說嗎?(我覺得這景色非常安靜,我讀著讀著,眼前仿佛出現了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驚動那飛翔的野鴨!)你已經完全進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啊!
師:(全班配樂朗讀)此時此刻,欣賞著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這迷人的秋景畫下來!(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畫家了!)
生:我想用攝像機把它拍下來!(把這動人的鏡頭永遠地珍藏起來,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兩句?)天連著水,水連著天,天邊的云霞多么美麗……(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生:老師,我能自己編一首小詩嗎?(當然可以!)一道夕陽鋪水中,水天一色兩悠悠。孤鴨遠飛余輝盡,惟有江水天際流。(掌聲)
師:你最崇拜的詩人是誰?(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歡喜得不得了)
少年王勃 教學實錄 篇2
一句精彩萬代傳
師:在昆山一提顧炎武,大家都會說——
生:[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師:中國臺灣有一位著名的校長叫高震東,他也非常喜歡這句話,高震東校長專門來過昆山演講過,他把顧炎武的這句話改成了——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同學們齊聲重復著“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師:“匹夫有責”與“我的責任”有區別嗎?
[從同學們臉上,可以讀出這兩句話是有區別的,但我等了很久沒有學生舉手回答。三年級學生會說“匹夫有責”,因為沒有查閱字詞典,“匹夫”成了他們準確回答問題的障礙。其實,我本人對“匹夫”也不能準確解釋,我是上這課之前才查閱這個詞的]
師:我查過字典,才知道“匹夫”的意思是單獨一個人,指普通人。仔細想一想感覺顧炎武用“匹夫”好像真不如“我”更好。普通人太多了,“我”只有一個。每位同學其實已經清楚,說顧炎武大家一定想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將來人們只要說“天下興亡,我的責任”,我想人們肯定會說這是高震東最先說的。
師:我們在過節時,還常念叨某句詩,那就是——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這句話讓我們想起了——
生:王維。
師:看到孟子,我想大家一定不會忘記——
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師:我們吟誦——誰言——
生: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孟郊的身影肯定會在我們的頭腦中盤旋。
師:吟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時,怎么也不會忘記——
生:王之煥。
師: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給留下了許多精彩,這些精彩可以說永傳萬代。其實,國外的很多名人也是這樣。當我們讀到“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我想大家一定會大聲叫到——
生:這是莎士比亞所說的。
師:隨著大家讀的書越來越多,相信大家會發現人類有一個規律,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名人往往總有一句或者幾句精彩的話語流傳百世,經久不衰。而這些精彩的語句不僅僅是一句話,與其相連的,也可以說這一句句話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個發人深省的、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前面所說的那些精彩語句,全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相信每位同學也能寫出這樣的精彩。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古人叫王勃,大家看一看王勃的精彩話語是怎么寫出來的,看看這個故事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教師板書課題,并引導學生讀課題]
精彩之因共尋求
師:請同學們自已讀讀課文,看看能否找到這個精彩。
[同學們開始自由讀《少年王勃》]
[一遍閱讀完之后,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有的學生邊舉手邊說自己找到了]
生:[齊]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師:你是怎么知道這就是王勃寫得精彩語句?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同學們仍然自由閱讀]
生: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師:能不能以“拍案叫絕”的方式讀一讀這句話?請同學們先練一練,再讀讀。
[許多學生讀到“拍案叫絕”時真的拍了自己的桌子,并豎起大拇指說“奇才!真是奇才!”]
師:“奇才!真是奇才!”這里有兩個感嘆號,請大家讀出感嘆來。
[生繼續練讀著]
師:你知道當時是怎么記載這一事實的嗎?[出示一段文字]我以評書之方式讀講此文。
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交趾即現在的越南(古稱交趾國)]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成滕王閣,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重陽節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請,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吳子章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
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在座的賓客作《滕王閣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只是路過南昌不知道此事,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小輩,沒有推辭,寫起序來。
閻都督很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叫小吏去看王勃寫些什么。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南昌原為舊時的郡,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誰人不會”。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意思是天空正值翼星、軫星分開,地域緊接衡州、江州兩處],閻公道“此故事也”[只不過是一些舊事,大家都知道的事]。吏三報“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意思是三江為衣襟五湖做束帶,上控著荊楚下連著東甌],閻公“沉吟不語”。吏又報“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閻公“喜”,說:“此子視我為知音”。吏再報“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聽罷“以手拍幾”,說:“此子落筆若有神助,真天才也,當垂不朽!”滿座賓客盡皆失色。閻公更衣復出,攜王勃之手,盛酒滿觚,王勃酣醉。閻公大喜,說:“帝子之閣,有子之文,風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會,亦得聞于后世。從此洪都風月,江山無價,皆子之力也。吾當厚賞千金。”
[學生聽完我所講述的內容后,一定會對王勃寫作過程中閻都督的變化記憶最深。因為這一忘記深刻的變化,襯托出王勃的這句話寫的真絕。]
師:“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請大家繼續讀這篇課文,看看能否先用課文的話解釋這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生再讀課文]
少年王勃 教學實錄 篇3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讀題。
出示詞語,復習:
南昌 都督 宴會 邀請
文章 凝望 野鴨 披著
燦爛 孤鶩 《滕王閣序》
指名分排讀,再指名讀、齊讀。
師:王勃寫下了《滕王閣序》,有一句詩特別有名,你知道哪一句嗎?師出示圖。讓學生說說。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指名讀。同學們已經讀得很好,課文中有一小節講了這句詩的意思,找一找。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讀得很好,聲音讀得大聲些,讓所有的老師同學都聽得到。(出示第三自然段)
再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師:聲音已經比他響亮了,還有更響亮的嗎?
生再讀。
師:老師想問這句話中哪句解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
生: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師:另一句呢?
生: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
師:古人說,讀書要讀到準備無誤并深刻理解。請同學自由地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生自由地讀文)
師:看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都理解了嗎?
生:理解了。
師:“鶩”這個字怎么解釋。寫在田字格里。
生:野鴨的意思。
師:“孤”字如何解釋。
生:一只。
師:“共”呢、
生:一起。
師:就看這個畫面,看著這句話,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什么意思。
生: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師:“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生: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
師:再加大難度,兩句是什么意思?
生: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師:聽著大家讀書,老師也想讀一讀,一想看著大屏幕,我們去領略一下王勃看到的景色。
(師配樂配畫讀)
生:我看著許多人在劃船。
生:見到了滕王閣。
生:云在天上飄蕩。
生:看到了景色的倒影。
師:我也邊讀邊想,我想天之高遠,我想水之廣闊。一只野鴨在天上飛來飛去。我就這樣讀這樣想。你們也來試試,美美地讀一讀。看誰讀得好,最好能背下來。
生讀。
師:誰自告奮勇地讀一讀,背一背。
生:我背。
放音樂,生讀。
師:還有誰愿意嗎?
再指名背。
師:王勃看到這些景色,是怎么做的,劃一劃。
生邊默讀邊劃。
生交流。“讓我來試試吧!”
師:王勃說這句話時是什么樣的感覺。
生:自信。
師:僅僅是這句話自信嗎?還有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生:胸有成竹。(師板書)
生: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師板書)
師:看到這里,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叫“才”什么?
生:才華橫溢。
師:還有才思敏捷。記住這兩個詞。
指名讀。
師:他旁邊還有一個關鍵人物,他是怎么說的,他怎么做的?
生讀。(出示“奇才!真是奇才!”
師:“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
生:拍桌子叫好。
師:哪個詞是“桌子”
生:案。
師:“忍不住”換個詞。
生:情不自禁。
生:迫不及待。
師:都督是什么心情。
生:吃驚。
師:把都督的語言動作配上練一練。在下面練一練。
生自主練習。
指名交流。
師:你是否也認為他是奇才。大家都認為他是奇才。僅僅是在這里看出他是奇才呢?要求同學默讀全文。
生默讀思考。
師:文章處處可以發現,你是不是個善于發現的讀者。
生:“聽說他很有才華……”
師:都督見過他嗎?
生:沒有。
師:卻已經聽說過了,可見很有名。
生:客人不敢答應,只有王勃答應。
師:文中有一句話。
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師:大家想想還有誰?
生:文人墨客。
師:如果說不上來?
生:很難為情。
師:還有嗎?
師:你知道當時他多大嗎?
生:二十七歲。
師:還有一個傳說,說他當時十四歲。
師: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