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精選14篇)
《少年王勃》 篇1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藤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緣起,點明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婺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藤王閣景象視頻、圖片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教學第一自然段。
一、導入新課
1、長江發源于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顯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顯示王勃圖片)
二、初讀課文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疑問嗎?
2、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3、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4、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5、檢查自讀情況:
a、讀一讀
南昌 藤王閣 都督 宴會 文章 野鴨 披著 燦爛 讀 《藤王閣序》 才氣 秋景
慶賀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6、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7、朗讀全文。
三、學習第一段
1、指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地點:南昌
原因:藤王閣整修一新,都督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3、你還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結合剛才所介紹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請情景。
5、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學生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識記生字。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構,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學生描紅。
五、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詞,組詞
督—都;宴—焰;章—張;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騖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華橫溢.(難點)
教學準備
小黑板,板貼用的詞句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人物故事,齊讀課題)
1、出示詞語齊讀,誰能讀出意思來?
2、出示詩句齊讀,誰能讀出停頓來?(板書停頓符號/)
二、復習課文,精讀指導
一有感情地齊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你用上"先……再……最后……"說(參加宴會—寫成《騰王閣序》—成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導讀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了王勃被邀請參加騰王閣宴會?(指名讀第一節)
他被邀請來參加宴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氣)
自讀第一句話,誰能把"探望"換成另外一個詞,又不改變原意,怎么讀?(指名讀)
2、課文哪一自然段寫了王勃寫出的《騰王閣序》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誰能讀出句子的意思來?(讀懂詞語:千古傳誦)
3、在這個故事當中,你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樣寫成《騰王序閣》的)
、僬乙徽,哪個自然段重點講寫成了《騰王閣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樣才能讀好課文呢?(要把自己當成是課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樣去想一想,然后再讀,才能讀得好.(指名讀第4自然段)
、谧x了課文,特別是讀了第4自然段,你認為王勃是個怎樣的少年?
(板書:有才華)
你是通過讀了哪幾個詞語看出來的?(板書: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引導讀懂這些詞意
小結:王勃雖然年少,可他才華橫溢啊!
、蹘焼:參加宴會的就王勃一個人嗎?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芾首x第2自然段,理解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都督要求當場寫慶賀的文章,時間又短,怕寫不好,有難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呢?請朗讀第3自然段
、萃醪,他看到了什么?誰用讀來告訴大家?
(指名讀"遠處的……飄蕩……)
誰能讀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讀出意思來)
師邊述(畫面內容)邊板貼詞語: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鴨披著落日的余暉
聯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麗的秋景,你會怎樣呢?(指名說)
、扌〗Y引出詩句:
如此美麗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滿了創作的激qing,當即用了兩句短短的話語就把這情景描繪下來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嗎?
出示并齊讀詩句(板貼:落霞與孤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哒l能看著黑板,憑著對課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相機板書)
、嘧x到如此美麗的佳句,不光是我們認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氣,就連那位都督也終于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絕.誰來學學他拍案叫絕的樣子讀讀他說的話?(指名讀)
引導體會詞意:拍案叫絕(好)
讀好"奇才!真是奇才!"兩感嘆號的意思.
師:同學們,你佩服王勃嗎?你想怎樣來稱贊少年王勃呢?(指名說)
三、總結全文:今天,我們讀了一個王勃參加滕王閣宴會時當場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讓我們又認識一個文思敏捷,才華橫溢的少年王勃.
四、師生合作:朗讀三,四自然段,準備背誦(教師引讀課文3,4自然段).
五、練習:背誦3,4自然段.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這樣年少機敏的少年,你還知道有哪些?
(司馬光,刻苦練字的懷素,敢破陋習的孫中山……)
2、你想過怎樣使自己變得更聰明一些嗎?
(像王勃勤思考,勤觀察,敢于創作等等).
(下課)
附:
一、板書設計
9 少年王勃
天連著天水連著水水天一色
一只野鴨披著落日的余暉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很有才華
參加宴會
寫成了《滕王閣序》
成為名文
二、課前準備
1、小黑板出示(詞句):滕王閣序剛剛整修一新很有才氣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拍案叫絕千古傳誦的名文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板貼紙卡(見板書)
-1-
-2-
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
《少年王勃》 篇2
[目標預設]
1、會讀會寫9個一類生字,會讀 5個二類生字。正確區分多音字“都”的讀音。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絕、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四字詞語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2、能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3、以圖文對照、詩文對照的形式,初步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句的意思,體會贛江壯觀、秀美的秋景。
4、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按事情發展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條理。知道王勃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
[重點、難點]
1、以圖文對照、詩文對照的形式,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贛江壯觀、秀美的秋景。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絕、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四字詞語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提到江西南昌市人們就會想起滕(后鼻音)王閣(ppt圖)這座樓閣始建于唐代,它巍然屹立在長江的支流——贛江邊,是南昌的標志性建筑。它之所以這么出名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有密切的關系。
2、板書課題:少年王勃(師口述 “勃”的寫法。這也是“生機勃勃” 的勃)
一、初讀課文,了解人物。
1、自讀課文。說說,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都有哪些人物?
2、回答。
。1)時間:重陽節那天(介紹: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中國的傳統節日)
。2)人物:
過渡:在《李廣射虎》一課時,文章清楚的介紹李廣是西漢人。為什么我們這篇文章中沒有交代人物生活的朝代呢?那是因為人物太有名了。
a、王勃,初唐四杰。他的詩歌和散文都寫得非常好,大家知道這句詩嗎?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他寫的,至今常被人們引用。
b、 姓閻的都督(讀準“閻”和“都督”)簡單介紹都督,古代的軍事長官,相當于軍區司令。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詞,先讀詞再讀課文。把文章讀準確。帶下劃線的詞尤其要讀準確。
ppt 探望 南昌 宴會 野鴨 燦爛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拍案叫絕
邀請 凝望 孤鶩 滕王閣序
2、正音(1)指名領讀,其余跟讀。
。2)重點讀好“凝”(鼻音) ;
四、三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讀好重點詩句:
1、迅速瀏覽:a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方法:誰+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樣)b王勃是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問題1:少年王勃在滕王閣參加宴會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
出示:這就是《滕王閣序》里最有名的一句,出示詩句,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味。(自讀、指讀、齊讀)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討論問題2:這個故事表現了王勃是個什么樣的人?快速瀏覽課文,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夸夸王勃。
板書:“奇才!真是奇才!”這是閻都督夸獎王勃的話,你們看:這個句子連用了兩個感嘆號,可見這位都督當時的心情特別激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奇才!真是奇才!”
4.有誰注意到了課文中都督說話時的動作?你能加上動作夸一夸嗎?
現在你知道“拍案叫絕”的“案”指的是什么嗎?(桌子),“絕”在字典中的意思a斷絕b沒有了c氣息終止c獨一無二,沒有人趕得上用“字義相加法”解釋整個詞。(拍著桌子叫好,形容非常的贊賞。)
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都督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絕!
5.見多識廣的閻都督竟然對一個年僅14歲的少年這樣連聲稱贊、甚至拍案叫絕,是什么原因呢?
五、詩文吟誦,圖文對照,品讀“奇才”
1、ppt詩 這句詩短短14個字,卻寫出了4種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2、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在課文中找出與詩所描寫的景色。
出示句子:“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1)這句話比較長,誰能讀好?按朗讀提示練習,指名讀,齊讀,挑戰讀。
(2)(詩句和第三小節同時出示)想一想“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分別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確地讀好這句話。
a、理解字面意思,聯系上文看圖理解,(重點講“鶩”,鳥字底,什么鳥?)
b、師范讀引領讀好詩句。
3、這段話美在哪兒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讀出動靜結合的意境。
水天一色展現了寧靜的美。這幅畫上還有動的鴨和霞, “飛翔”和“飄蕩”成就了一種動態的美。那么還有“緩緩”“輕輕”,請讀一讀這兩個詞,再放到句子里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讓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這是留戀,這是深情。生個別讀。
5、你愿意把這壯美的(絢麗的、寧靜的)秋景用朗讀送給大家嗎?
6、王勃就這樣站在滕王閣上,沐浴著秋風,動情地欣賞著,美美的陶醉著,感受著水天一色、鴨霞齊飛的美景,心潮起伏。讓我們再次來欣賞這贛江秋景吧。R讀)
7、少年王勃用凝練的字詞、奇妙的想象將這贛江美景濃縮成了一句千古傳誦的名詩。難怪,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指板書:“奇才!真是奇才!”“奇才”的“奇”是少見的,特殊的意思。“奇才”就是指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六.關注創作過程,捕捉細節,深化“奇才”
1、王勃的杰出才能還體現哪兒?默讀2——4小節,劃一劃,想一想。
2、交流1:“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為什么不敢答應?).可是王勃是怎樣做的?你還記得嗎?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 “讓我來試試吧!””(在人才濟濟的宴會上,自信滿滿的少年王勃和不敢開口的眾人對比顯得多么醒目呀!難怪,都督要為他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3、交流2:在寫作過程上也能看出(ppt出示第四小節。)齊讀。
“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1)學習“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找字形規律:第三個字都有個“如”,“如”的意思?(好像)這兩個詞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解釋時先說字面意,再說引伸義。
。ㄎ乃既缛何恼碌乃悸废袢粯硬粩嗝俺鰜,形容寫作文時很順暢。)
。üP走如飛:筆像飛起來一樣,形容寫作速度很快,一氣呵成。)
(2)這兩個詞都說明王勃才思敏捷。
小結:短短十四字就能描摹出一個高遠的意境;飽學之士不敢出聲,小小的少年卻能胸有成竹的應戰;創作時700多字的《滕王閣序》一揮而就,自信從容。難怪“奇才,真是奇才!”
4、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
(1)“凝望” (目不轉睛地看)注重觀察。
。2)“邊看邊想”,善于想象。
。3)也離不開平時深厚的積累。所以寫作時才做到了“胸有成竹”。這是個成語,預習時查字典了嗎?(比喻做事前已經有了通盤的考慮。)再讀一讀第四小節你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勃“胸有成竹”?指讀,其余學生畫句子。
。ㄕ且驗樗屑氂^察、認真思考,在寫作前已經有了通盤的考慮。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的說——(生讀) 才能胸有成竹的做——
3、這段話中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將奇才王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7.王勃和他的滕王閣序也因此不朽。齊讀最后一段。
課堂作業:背誦第3小節,指導:
七、作業:
1、照樣子,寫詞語。
例: 筆走如飛: ( ) ( ) ( )
2、用“胸有成竹”造句。要有“胸有成竹”的具體的表現。
3、背誦3、4兩小節。
板書設計
9 少年王勃
奇才! 神情
動作
語言
《少年王勃》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16少年王勃)
2、簡介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我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共同拍案叫絕《藤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藤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習第一、二節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 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藤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現怎樣?(齊讀)
五、學習生字
六、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過程:
一、精讀第三段
1 (指導觀察圖)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自由讀,畫出你認為比較的句子。
3 交流
(1)讀詞
。2)出示: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指名讀)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讀第三自然段
*指導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讀)
。1)理解句意
(2)這句話好在哪?
。3)指導朗讀
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樣寫這句話的?
3、交流
。1)出示圖,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為王勃邊看邊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氣,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文思如泉:指寫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筆走如飛:動作表演
4、指名讀最后一句話
你從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為王勃的詩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絕)
如果你是都督,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表演)
5、指導背誦
三、小節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的句子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幾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ò鍟骸厄v王閣序》千古傳誦奇才)
四、學習生字
五、指導寫字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說筆順
2、讀寫詞語
南昌 慶賀 才氣 文思 如泉
宴會 叫絕 秋景 筆走 如飛
二、通讀全文,練習背誦3、4自然段
三、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篇決誦
遍絕解
2、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然后讀一讀
的余輝的云霞的秋景
3、背誦、默寫“落日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眼、時寫下千古名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課文配有彩色插圖,有助于學生體會詩句意境,加深記憶。
學情分析:
學生對少年王勃比較陌生,老師揭示課題后,先介紹少年王勃在滕王閣會上,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讓學生帶著對少年王勃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抓住重點段落,通過理解詞句、圖文對照、朗讀想象等方法,感受課文描繪的迷人秋景,體會詩句蘊含的優美意境。
《少年王勃》 篇4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江西贛江邊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出示圖片,指名讀)。它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曾多次被毀壞而進行了整修。有一個少年曾為它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課件:《滕王閣序》。他就是王勃。
2、(板書課題:少年王勃)誰來讀?
很好!你把多音字少的讀音讀準了,當它讀少時是什么意思呢?誰再來給它組些詞?
它還有一個音讀——,當它讀少時是什么意思?你會組詞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少年王勃》這篇課文,了解王勃是怎樣寫下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
二、檢查預習
1、同學們都已經認真預習了,老師先來檢查一下。
都督:指名讀(第二個輕聲),知道是什么意思嗎?你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的?(教師總結: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要勤查字典或詞典)
都也是個多音字,它的另外一個讀音是——誰來組詞。
探望 南昌 宴會文章 野鴨 讀書 邀請 凝望 孤鶩
《滕王閣序》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拍案叫絕 千古傳誦
2、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并同桌討論: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3、板書: 應邀參加宴會→寫成《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名文
用“先……再……最后……”連起來說一說。
過渡;小朋友很會讀書,能用簡潔的語言把課文的大概意思說出來!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你覺得王勃是個怎樣的人?
2、文中有一個人也發出了由衷地贊嘆,你能把他說的話找出來嗎?
(1)出示: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拍案(拍桌子),在什么情況下會有“拍案”的舉動呢?(強烈的憤怒、驚異、贊賞等感情),文中的“拍案叫絕”是在什么情況下?表示什么情感?
。3)所以這里用了兩個感嘆號,更突出了都督對王勃才華的極度贊賞和由衷的佩服!
。4)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可以加上動作,表情等。
(5)過渡:那么王勃非凡的才氣表現在哪里呢?
四、精讀課文: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思考:都督為什么邀請王勃參加宴會?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嗎?
a、探望還可以怎么說?
(2)指名回答。你從“聽說”這個詞語中讀懂了什么?
。3)小結:王勃小小年紀,他的才氣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
2、引讀第二自然段。
師:重陽節那天,(前來參加宴會的人很多。)這些被都督邀請來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樣都是怎樣的人呢?(有名,有才……)
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他們為什么不敢答應呢?(時間短,即興寫,有很大的難度,如果寫得不好就會丟面子。)
3、學習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們你推我讓,誰也不敢答應的時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王勃凝望圖及句子
。2)“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換成“看著”嗎?
凝望就是——專心致志地看、聚精會神地看、全神貫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師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專心,那么投入,他已經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時僅僅是在看江上秋景嗎?不。他還在——
。3)出示句子: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a、你覺得這段話中,哪些詞最能表現出王勃非凡的才氣?
理解詞語:“文思如泉”。你看過泉水嗎?汩汩地直往外冒,F在你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指名說。是啊,就是說寫文章時靈感就像泉水那樣汩汩直往外流。如是什么意思?
筆走如飛:是什么意思?——速度很快,一氣呵成。
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根據字面意思)
b、誰來讀好這兩個詞語。(讀出流暢快捷)
c、王勃寫成了什么?(出示最后一段)理解“千古傳誦”。
想看看《滕王閣序》全文嗎?幻燈出示《滕王閣序》,老師誦讀。
d、小結:看,王勃在這么短短的時間內就能寫出這么長這么美的文章來,佩服嗎?王勃想得快,寫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虛傳啊!特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4)出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詩句,思考:1、這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用筆圈出來。
2、課文中有一段話描寫的就是這句話詩的意思。請用“——”劃出來。
。5)交流。
《少年王勃》 篇5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勃的故事,請大家一起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文章寫的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板書:《滕王閣序》千古傳誦)那么,少年王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你能用書本上的一個詞語來說說嗎?
。ǜ鶕卮鸢鍟汉苡胁艢猓
4、在后面的課文中閻都督的一句話直接贊揚了王勃的才氣,你能找出來嗎?
。1)出示:竟忍不住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奇才”,奇才是什么意思。(才華出眾的人,才華橫溢的人。)
。3)課文中有一個詞寫出了閻都督在說這句話時的動作,哪個詞?
理解文中的“拍案叫絕”(案是桌子的意思,你知道“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嗎?)在看閻都督說這句話的語氣,注意標點符號。從這句話中,你能看出閻都督對王勃的什么?
。4)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可以加上動作,表情等。(自由練讀,指名表演讀,齊讀。)
5過渡:同學們,老師有點疑問?王維真的是如閻都督所稱贊的那樣,是一位奇才嗎?答案就在課文中,默讀第二~四自然段,找出能看出王勃是奇才的句子,劃出來。
6、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1)從這句話中有三個詞最能表現王勃的奇才,你能找到嗎?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文思是指的寫文章的思路或者叫靈感像什么一樣?泉水見過嗎?什么樣的?這里是指王勃寫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樣汩汩地不斷向外涌出。筆走如飛是什么意思?寫作速度非?臁9糯形辉娙嗽鬟^一首《苦吟》,其中一句詩: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意思說:詩人在寫作時為了把一個字推敲得安穩了,琢磨恰當了,在苦思冥想中不知不覺捻斷了好幾根胡子。這句話寫出了很多詩人、作者的心聲,因為這句詩說出了他們在寫作時的艱辛。
然而王勃在寫《滕王閣序》時是這樣的嗎?
。ㄋ乃济艚、才華過人,你們看看,王勃在這么短短的時間內就能寫出這么長這么美的文章來,佩服嗎?王勃想得快,寫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虛傳。∵@滕王閣序七百多個字,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讀出奇才。
7、出示第二自然段。
。1)閻都督舉行宴會時邀請的人多不多?想一想閻都督會請一些怎么樣的人?你可以聯系前文“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想一想。
。〞且恍┯械匚坏娜,很才氣的人他才會請,是啊,都督請是社會名流,文人墨客,是當時的一些文化人,也可以說當天的滕王閣人才濟濟一堂,可為什么這些人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呢?想想這些人當時會怎么想的?寫一篇慶賀文章有難度嗎?即興)
(2)出示“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胸有成竹:有一個典故,是說古時候,有著名的畫家,是畫竹子的高手,他在畫竹子之前,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計劃。這里的王勃胸有成竹可能看出王勃心里已經想好該怎么寫了。是啊,一邊是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一邊是王勃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這樣一對比,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王勃的才華出眾、才華橫溢!
讀,指名分別讀。
8、出示名句。
。1)其實,最能表現王勃奇才的,還是那句讓都督拍案叫絕的名句。
出示,齊讀。
。2)“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請大家繼續讀這篇課文,看看能否用課文的話解釋這兩句。
(3)你知道什么是“落霞”與“孤鶩”?
“落霞”就是“落日的余暉與燦爛的云霞”。
“孤鶩”是一只野鴨。
出示詩文,再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美嗎?哪兒美?
水天一色,會哪些顏色?“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紅艷艷、金燦燦、藍晶晶、紫盈盈、五彩斑斕、五彩繽紛”這是多少絢麗而又壯美的景色啊。
如果說第一句話寫出了靜態美,第二句話呢?動態美,畫面頓時活了起來,這野鴨與云霞是在齊飛、共舞、賽跑、飄動、追趕呢?
讀,指名讀,齊讀。
王勃用14個字把一個非常美的場景記錄下來。落霞、孤鶩寫動態,秋水、長天寫靜景,動靜結合。秋天美景,躍然紙上,讓我們后人讀到這句名句時,產生無限遐想。
帶著詩情畫意再讀這句。
讀全文體會王勃的奇才。
三、學習二、三、四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重陽節那天,(前來參加宴會的人很多。)這些被都督邀請來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樣都是怎樣的人呢?(有名,有才……)
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答應。)為什么不敢答應呢?
(時間短,即興寫,有很大的難度,如果寫得不好就會丟面子。)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們你推我讓,誰也不敢答應的時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
。2)教學“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換成“看著”嗎?
凝望就是:——專心致志地看、聚精會神地看、全神貫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師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專心,那么投入,他已經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時僅僅是在看江上秋景嗎?不。
。3)出示: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轉過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a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兩個成語最能表現出王勃非凡的才氣?
理解詞語:“文思如泉”。你看過泉水嗎?汩汩地直往外冒,F在你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是啊,就是說寫文章時靈感就像泉水那樣汩汩直往外流。
筆走如飛:速度很快,一氣呵成。
b誰來讀好這兩個詞語。(讀出流暢快捷)
c王勃寫成了什么?(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
想看看《滕王閣序》嗎?幻燈出示《滕王閣序》,老師誦讀。
《少年王勃》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20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背誦三、四自然段;書寫生字;知道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就寫出了《藤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四個成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系!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少年王勃
學生齊讀,注意多音字“少”
3 簡介王勃:
王勃(650~675) 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鯕v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少年雖以神童著稱于朝野鄉里,可“迫乎家貧,道未成而受祿”,出仕以后,又兩次因事廢官,一生處于下位。短短的二十七個春秋,在政治上留下的只是挫折、失敗。但在文學上,他確是一個成功者。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和絕句。其中寫離別懷鄉之作較為著名!抖派俑问翊ā穼戨x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為唐人送別詩之名作。明代胡應麟認為王勃的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詩藪·內編》卷四)。
他在14歲時,在藤王閣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藤王閣序》。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講述當時他寫這首詩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
2 檢查生詞。
南昌 滕王閣 整修一新 宴會
都督 邀請 一篇文章
凝視秋景 水天一色 突然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拍案叫絕 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指名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 探望 藤王閣(簡介) 都督(注意多音字“都”) 拍案叫絕
3 分小組讀課文。
4 分段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子,讀后評議)
三、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少年王勃有什么了解?板書:少年王勃
2、出示詞語:南昌 滕王閣 整修一新 宴會
都督 邀請 慶賀 一篇文章 拍案叫絕 千古傳誦
王勃 凝視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a你能不能看這些詞語說個故事?
b相機出示最后一段:
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什么是千古傳頌?名文就是什么?王勃為什么能寫出這樣千古傳頌的名文呢?
3、,現在讓我們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重溫少年時的王勃寫作這首詩的情景吧。
4、過渡:從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中讀出少年時候的王勃很有才氣?
二 學習課文2----4節 你從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中讀出了王勃很有才氣?請用不同的符號畫下來。注意讀得時候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爭取讀出自己的收獲來! (一)交流學習第二節
(1)指生說,出示句子: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2)為什么不敢呢?猜猜看。
。3)讀好句子。
。ǘ⿲W習第四節。你從還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中讀出了王勃很有才氣?
。1)學生交流。相機出示
音樂響起,師朗誦:同時來參加宴會的王勃,這時站在窗前,凝望著江山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隨著誦讀,投影上慢慢出現一幅江上秋景圖。
。2) 交流理解,讀好句子。
a看了圖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讀出畫面,讓我們感受寧靜祥和之美嗎?
b自由練習讀讀。文字是活的。。
c指生讀,評價:讀出迷人的感覺了嗎?
d是啊!我們和王勃都被這美麗的秋景陶醉了,因此書中說他是怎么看得?理解“凝望”
e他還凝望到什么?
(3)同學們,秋景的美深深的感染了王勃,他邊看邊想,突然轉過身來,胸有成竹的說:“讓我來試試吧!”
a理解“胸有成竹”
b“竹”指什么?文中指心中有竹子嗎?
c質疑:別人都不敢答應,而王勃為什么對寫慶賀文章那么胸有成竹哪?
(得益于他善于觀察,得益于他的飽讀詩書,得益于他的把觀察到的景物變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得益于他能寫出自己的獨特的感受。)
板書:學會觀察。讀好句子。
。4)還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他有才氣?出示并讀好句子! ∷乃既缛,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5)出示:
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竟忍不住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a理解“拍案叫絕”
b什么叫拍案叫絕?
c誰拍案叫絕?對什么拍案叫絕?生讀詩句。
d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e他為什么要拍案叫絕?
f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 相機出示: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g師生合作:能讀出秋之深遠,秋之寧靜,秋之壯美的感覺來嗎
h還因為什么要拍案叫絕?聯系前后文來說:聽說。。。。。。板書:前后聯系
。6)說他是奇才,你知道他本來是怎么想的嗎?補充材料,理解原因。
關于《滕王閣序》的寫作,還有一段頗為生動的故事。滕王閣新修完畢,府帥閻伯嶼于重陽節在滕王閣宴請賓僚,八方人士,濟濟一堂。閻公有女婿名叫吳子章,文章寫得頗好。閻公有意在此盛會上顯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讓吳子章寫就了一篇《滕王閣序》,待到宴會上亮出來,以為即席賦就。宴會上,閻公果真拿出筆墨,送到一個個賓客面前,請為《滕王閣序》,眾賓客在都督閻公面前豈敢放肆,他們有的人怕得罪人,有的人是怕沒有他的女婿寫的好。有的是真不會寫。因此都一一辭謝。
。ńY合前后的文本來說,詩句寫得美。速度快……)
短短的時間,短短的的一-------句-------詩里,就為我們呈現了如此美麗的秋景圖!“奇才!真是奇才!”
。ㄈ┮虼宋恼碌慕Y尾告訴普天下的人-----------------帶著景仰的心和作者一起誦讀最后一段! ∪⒊鍪窘袢盏碾蹰w圖片配樂
親愛的孩子們,今日我們在美麗如畫的滕王閣上,領略了才華橫溢、智力超群、膽識過人的少年王勃。長大后的他飽受命運的坎坷,在一次探望父親的途中,被水淹沒了,年僅27歲,但在他短短的一生里,卻寫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因此被評為“初唐四杰”之首。就要與孩子們說再見了。就讓我們在王勃的詩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出示名句:“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庇肋h的記在我們的心間。
《少年王勃》 篇7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重難點
1.重點:背誦三、四自然段
2.難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長江發源于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顯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顯示王勃圖片)
二、初讀課文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疑問嗎? 2、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3、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4、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5、檢查自讀情況:
a、讀一讀
南昌 藤王閣 都督 宴會 文章 野鴨 披著 燦爛 讀 《藤王閣序》 才氣 秋景 慶賀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6、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7、朗讀全文。
《少年王勃》 篇8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美麗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9課,一起來讀一下課題.
(多媒體出示詞語)屏幕中的這些詞語,你還認識嗎 指名朗讀.齊讀.
2,誰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詞語簡單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王勃是個這樣的少年 (板書:才氣)
二,領略江景之美,感受王勃之奇.
1,過渡:當時還只是少年的王勃,就已經因為他的才氣而受到都督的邀請,來參加滕王閣的宴會.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王勃去參加這一次宴會.
2,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本,自己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出示第二自然段)
預設:a參加宴會的人很多.
b寫慶賀文章時,誰也不敢答應.
從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寫文章有一定難度)
3,大家都陷入了沉思,這時的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這里的"凝望"是什么意思 (目不轉睛地看)王勃不僅在看,而且還在思考.
這是怎樣迷人的秋景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4,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
(緊扣"水天一色","緩緩地","燦爛","輕輕地"指導朗讀.)
王勃看到的美景僅僅是這些嗎 小朋友想想看,江面上,江邊還會有些什么景物
讓我們一起捧起書本,再次感受一下這江上迷人的秋景.
5,過渡: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優美的畫,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時的王勃表現出了他特有的才氣,請小朋友們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可以圈圈畫畫有關的詞語.(出示第四自然段)
這段話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氣
(板書: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你能讀好這個詞語嗎 誰能胸有成竹地說說王勃的話.
王勃雖然已經胸有成竹,但在他的話語中還能讓你體會出什么 (謙虛,有禮貌)你再來讀一讀.
(2)王勃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小朋友,這兩個詞你是怎么理解的
是啊,從這里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王勃的才氣.誰能夠讀好這兩個詞
5,誰能抓住這些關鍵詞語把王勃的才華讀出來 誰愿意把這句話讀好
指讀"王勃邊看邊想……一會兒就寫成了."
少年王勃真是才華橫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6,小朋友們,你還能從哪里體會到王勃的才氣 (出示"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
誰來讀讀這讓都督拍案叫絕的詩
誰能夠讀得讓小朋友的眼前出現這優美的畫面 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
7,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領,能用一句詩就把這些美景淋漓盡致地描述出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上迷人的秋景.(出示詩句及段落)
多么美的詩句呀,怪不得都督讀到這句時竟忍不住拍案叫絕.(出示:"奇才!真是奇才!")齊讀.
8,今天,我們跟隨著王勃來到滕王閣,欣賞了江上迷人的秋景,領略了這絕美的詩句.同學們都是來參加宴會的賓客,此時的我們想對王勃說什么呢
讓我們拿起書,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欣賞一下王勃奇特的才能.
四,總結全文,積累運用.
1,通過剛才同學的積極動腦,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少年奇才——王勃!我們確實感受到了少年王勃的罕見才氣.王勃所寫的《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而滕王閣也因王勃的文章揚名天下.我們寫作文時往往覺得沒東西可寫,學了這一課,我們知道了要在寫作文時能像王勃那樣"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就要學會多觀察,多思考,只要大家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寫出像王勃那樣好的文章.
2,王勃還寫了很多有名的詩,老師選了幾首,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出示古詩)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駱賓王,巧稱大象的曹沖,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等.課后找一找他們的故事讀一讀.
板書:
9 少年王勃
胸有成竹
才氣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少年王勃》 篇9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20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聽錄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讀
3、讀。
4、自己選1—2個記一記。
5、交流。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滕王閣在哪兒?王勃怎么會被邀請參加宴會的?
2、指名讀。
3、交流問題。
板書:才氣
4、質疑
四、寫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制訂學習目標。
1、質疑。
2、板書:有才氣
出示:
wu
落霞與孤鶩齊飛,
gong
秋水共長天一色。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創設,重點突破。
1、自讀,找出“落……色”的意思。
2、(圖、文出示)“遠處,天連著水……輕輕地飄蕩……”。
gong
3、指導朗讀,學習生字:共
4、這幅圖上表現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美嗎?(出示:秋景、迷人)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詩句。(讀)
2、王勃怎么寫出的?自讀第2段,指讀第4段。
[出示詞語:胸有成筆、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動作)]
學習生字:絕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傳誦
三、寫生字。
共、絕
第三課時
一、背誦三、四段。
二、練習。
1、抄寫詞語。
2、完成《練習冊》P50頁。
《少年王勃》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重難點
1.重點:背誦三、四自然段
2.難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纾荷现邢陆Y構,寫得應緊湊些! ⌒颍禾镆暗囊坝野氩糠,不能多撇!
二、初讀課文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勃》,誰能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有才氣)
2、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出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請大家默讀課文,仔細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個奇才?
。ㄒ唬┙涣饕陨蠁栴}: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氣?
1、學習第一節:
出示: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說明王勃的才氣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節: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的一個場合,都督會請些什么樣的人?
b、這么多有才學的人為什么都不敢答應呢?這說明了什么?
指導朗讀
3、學習第四節:
出示: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寫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絕,認為是難得的一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才智過人。從都督驚訝的語氣中也可體會到他是一個奇才。
指導朗讀。
4、學習第五節
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千古傳誦”說明王勃寫的文章影響廣泛深遠,不愧為是一個奇才。
指導朗讀。
。ǘ┩醪赜谐芍竦膶懗隽饲Ч艂髡b的《滕王閣序》,他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圖畫呢?
1、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的是怎樣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詩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
2、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誰愿意讀一讀?
3、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么?文章有一節描述的就是這句詩的景色,誰能找出來讀一讀?(出示第三節)
4、你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描寫的什么樣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師讀詩句,學生讀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寫得更美,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煼蹲x,教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生個別讀,注意情感)
7、然后再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ㄗ⒁鈹嗑浜凸澴啵
8、指導背誦。
《少年王勃》 篇1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質疑,突出“奇才”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師一起來讀一讀課題——9少年王勃。
2.同學們,王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3.師小結指導學法:同學們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讀出了少年王勃的許多優點,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現的是王勃的哪個優點呢?請快速瀏覽課文,然后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夸夸王勃。
4.有誰注意到了課文中都督說話時的動作?你能加上動作夸一夸嗎?
5.拍著桌子叫好,這就是成語拍案叫絕。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都督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絕!
二.詩文吟誦,圖文對照,品讀“奇才”
(一)詩
1.板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指導“鶩”的書寫)
2.看著黑板你能再把這句詩來讀一讀嗎?【師:恩,你把這里邊一個難讀的字“鶩”給讀正確了,而且還注意了停頓,很好。誰也想來讀一讀。】
3.讓我們一起來正確流利地讀一讀這句詩吧
4.這句詩短短14個字,卻寫出了4種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5.短短14個字卻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一起吟誦這句詩吧!
。ǘ┪
1.同學們,當時正是重陽佳節,滕王閣邊的贛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圖片、文字漸入】“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2.這景色美嗎?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3.這段話美在哪兒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這壯美的(絢麗的、寧靜的)秋景用朗讀送給大家嗎?
5.評價:多么迷人的景色呀,連小野鴨也陶醉啦!/多么絢麗的美景!那燦爛的云霞仿佛依偎著遼闊的天空,久久不愿離去。
6.讓我們再次來欣賞這贛江秋景吧!【齊讀】
7.少年王勃用凝練的字詞、奇妙的想象將這贛江美景濃縮成了一句千古傳誦的名詩。出示【齊讀】
8.在王勃的《騰王閣序》里像這樣的名句還有很多。
9.難怪,當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指板書:“奇才!真是奇才!”
三.關注人物,捕捉細節,深化“奇才”
1.讀課文2--4自然段,課文還有哪些詞句可以體現王勃真是個奇才?一邊讀課文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
2.生交流
。ㄒ唬┩醪吙催呄,……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1.同學們,這段話中的胸有成竹是一個成語,它指什么意思呢?【板書:胸有成竹】你能讀好它嗎?
2.為了做到寫詩的時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樣做的?
。1)【紅顯:邊看邊想】他是怎樣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像王勃學習。
3.這段話中還有兩個成語——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板書】你能從這兩個詞讀懂什么嗎?
4.你知道嗎?王勃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寫下的這篇《騰王閣序》洋洋灑灑共有700多字。
5.這段話中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將奇才王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6.700多字的《騰王閣序》,一揮而就,一氣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ǘ┒级揭罂腿藢懸黄獞c賀文章,……誰也不敢答應。
1.同學們,王勃為什么要寫《騰王閣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對都督的這個要求客人們是怎么表現的?
3.可是王勃是怎樣做的?你還記得嗎?
4.在濟濟一堂的滕王閣宴會上,自信滿滿的王勃顯得多么醒目呀!難怪,都督要為他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齊讀】
四、課外延伸。
1、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駱賓王,巧稱大象的曹沖,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等。課后找一找他們的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9、少年王勃
“奇才!真是奇才!”
教學要求:
1 .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背誦三、四自然段;書寫生字;知道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就寫出了《藤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文。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四個成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系。
教學準備:生字卡、投影片、有關王勃的有關資料。
《少年王勃》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美麗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 “奇”。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江邊的美麗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生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王勃是怎樣一個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氣)
3、老師認為他不僅僅有才氣,而且是非常有才氣,書中用了一個詞:(生自由答:)
板書:奇才 (指導理解:少見的人才)
4、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這位奇才。
過渡:在滕王閣的那次宴會上,王勃寫了一篇祝賀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詩,令都督拍案叫絕,你知道是哪句嗎?
(二)、理解詩意,詩文對照
1、學習第三節
(1)交流出示古詩(指導讀)
。2)理解句義
a、指導生從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劃出“落霞與孤鶩齊飛”意思的句子。
用“~~~”劃出“秋水共長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句義,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c、指導背誦
師結:小小年紀,竟能寫出如此絕妙的詩句,怪不得都督會忍不住拍案叫絕——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指導生用上動作)
過渡:其實王勃被都督成為“奇才”不僅僅是因為這一詩句,還有更令人驚訝的表現,讀一讀第四節,找出描寫王勃表現的有關句子,并劃出關鍵的詞。
。ㄈ⒗斫馔醪摹捌妗
1、學習第四節
。1)交流出示句子:“王勃邊看……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討論:奇在哪兒?(生自由答:沒有事先準備,當場寫成。而且時間極短)
找關鍵詞體會(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師:心中有了十足的把握,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寫文章時,思路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出,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為思路像流水,所以寫起來特別快,一氣呵成,這就是——(生答:筆走如飛)
師:多有才華的王勃啊!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生齊讀)
。2)拓展
積累才華的詞:(生自由答)
多出示(生讀一讀)
師結:小小年紀,竟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寫出如此絕妙的文章,怪不得都督會忍不住拍案叫絕——(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3)探究:你知道他為什么這么有才氣嗎?(生自由答)
板書 :愛觀察、善思考、多讀書、多積累
過渡:剛才我們是從王勃的表現來體會他是位奇才,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從別人的表現來體會他是位奇才。
2、學習第二節
。1)生自學,多出示句子
。2)交流:在座的都是哪些人?他們的表現怎樣?為什么?
師結:這么多有學問的人都不敢來嘗試,可見王勃多有才。」植坏枚级綍滩蛔∨陌附薪^——(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過渡: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王勃寫的《滕王閣序》的全文。
。ㄋ模┱n內拓展
多出示《滕王閣序》的全文
師:它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王勃不僅少年時期就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之后還寫了不少有名的詩篇。今天老師帶來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氣,就要愛觀察、善思考、多讀書、多積累。
板書:
少年王勃
奇才
愛觀察、善思考、
多讀書、多積累
作業:
a
1、抄寫《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及和它相對應的迷人秋景
b
2、課外積累
描寫有才華的詞:
王勃寫的名句: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
教學的設計一直是我們教師努力追尋出新而又時刻離不開的話題,在設計前我查閱了許多資料,并結合自己的想法開始設計本課的教案。我以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要圍繞主題設計教學,尋找中心話題,有時一個關鍵的問題可以牽動全文,讓整個教學順利地展開,老師要做的只是適時地“煽風點火”。
本課教學,“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奇才?”是教學的重點,我緊緊抓住這個問題,從“文中的詩句、王勃的表現、旁人的表現”這三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到王勃很有才華。課中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探究、發現、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達的中心。
課中我采用了圖文結合、巧妙的處理“讀”與“講”的關系,充分讀書的如:本課第3、4自然段,描寫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些文字應該是本課的重點段落,我以為,本節理解也許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沒有過多地去解釋、理解,而是通過圖片、詩句與敘述文字的結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領會詩句、領會美麗的秋景。文中也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勢、比較等,讓學生體會到“緩緩地”、“輕輕地”體現了野鴨的悠閑自在和云彩飄蕩的輕柔。另外,像“筆走如飛”、“拍案叫絕”、“胸有成竹”等詞語,我又采用動作表演等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
課中還有許多不足,過渡中的銜接還不夠緊密,評價語缺乏激勵性,語言基本功較弱……
《少年王勃》 篇13
各位老師:
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鍛煉的機會。下面,我就來說說我上的這節課。《少年王勃》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華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扎實、更有效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標,因此我在設計本堂課的教學時,從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學結構的有效性三方面來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在簡單的學習課文的1、2小節后,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讓教學更為扎實、更為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盡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有助于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復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為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么?由于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扣詞扣句,感受王勃的“才”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才”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忍不住、拍案叫絕等,我抓住這些詞一遍遍地朗讀、一次次地體會,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本的意義。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時,我抓住都督說話時的表情、動作以及說的話進行練讀,在讀中感悟出王勃確實是個奇才!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在結束新課時,我出示了王勃寫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有名的一句,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感悟王勃確實是個奇才!詩寫得那么好。最后,布置了一項作業題:推薦讀少年奇才的故事,為學生讀課外書指明方向,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當然,我在試教的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說在需要指導朗讀的地方,指導的力度還不夠,導致有時整個指導過程有點像走過場,因此學生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另外,課上對學生的評價是一門藝術,我在學生回答后,還不能很準確,很客觀地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以后還需多多改進。
最后,我要感謝我們年級組的每一位老師,謝謝她們給我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聞老師和張老師,對于我的每一堂課他們總會認真聽,及時評,耐心幫助我修改。每上完一節試教課,他們總是先告訴我在課堂上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還幫我逐字逐句地修改教案,然后再重新試上,每一次試教都花費了他們很多的精力。他們對教學的嚴謹認真,影響著我,讓我這個教學新手在一次次的試教中不斷地完善自我。
當然,我的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還懇請各位老師多加批評指正!
《少年王勃》 篇14
師: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賞“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師:老師也最欣賞這一句,請大家把這詩句多讀幾遍,有問題要問嗎?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美的詩句。
生:我想讀懂這句詩的意思。
師:我很高興!你們已經學會讀書了。古人云:“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闭埻瑢W們再讀讀課文。
生:我讀懂了這句詩的意思了,我覺得“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边@一句描寫的就是詩句的情景。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讓我們和王勃一起來欣賞,誰能把這迷人的秋景讀出來嗎?
。ㄒ簧x得深情而又歡快)你為什么要這樣讀?(這景色太美麗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歡,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讀得舒緩而又寧靜)你讀的感覺好像不太一樣,能說說嗎?(我覺得這景色非常安靜,我讀著讀著,眼前仿佛出現了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驚動那飛翔的野鴨。┠阋呀浲耆M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
師:(全班配樂朗讀)此時此刻,欣賞著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這迷人的秋景畫下來。悄憔褪橇瞬黄鸬漠嫾伊耍。
生:我想用攝像機把它拍下來!(把這動人的鏡頭永遠地珍藏起來,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兩句?)天連著水,水連著天,天邊的云霞多么美麗……(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生:老師,我能自己編一首小詩嗎?(當然可以。┮坏老﹃栦佀,水天一色兩悠悠。孤鴨遠飛余輝盡,惟有江水天際流。(掌聲)
師:你最崇拜的詩人是誰?(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ㄉ鷼g喜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