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說課
一、 說教材《趙州橋》是魯教版語文第五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編排課文,意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趙州橋》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從建筑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它的語言簡練、準確,又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優秀范例。
三年級是由以識字教學為主的低年級向以閱讀教學為主的高年級過渡的階段,首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
聯系學生實際和課文內容,我這樣設計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15個字。正確讀寫“隋朝、雄偉”等18個詞語。朗讀課文讀出自豪感,積累、背誦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 ,抓住重點詞句,了解趙州橋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為達到本課教學目標,需要學生在課前了解關于橋的一些知識,如,橋有哪些種?世界上著名的橋有哪些?等等。
二、 說教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學習的規律。”根據本課文本特點,我將采取 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自由表達,并輔以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前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
三、說學法
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學生便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通過一二年級的語文學習,學生基本能夠利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在本課教學中,我要引導學生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從詞到句到段,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感,會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都見過什么橋?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參觀我國的一座名橋,它就是——(板書:趙州橋)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出示本課生詞,多種形式練讀,教師相機正音。并在讀詞的過程中隨機處理“ 隋朝”“石匠”這兩個詞。
“隋朝”――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距離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
“石匠”(文中的石匠指的是誰?)
(出示李春頭像)這就是隋朝的李春,是他設計并參加建造了趙州橋。
3、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傾聽,聽后交流讀了課文你對趙州橋有了哪些了解?
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既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同時根據中年級段特點,引導學生借、助對詞語的認讀,進一步打實基礎,積淀語言。
三、精讀課文
(一)朗讀課文第二段,感受趙州橋堅固與獨特
1、 那么這座世界聞名的趙州橋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提醒學生注意:默讀要不指讀,不動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