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活用插圖資源 讓學生插上靈性的翅膀
生:××同學的《課間十分鐘》的人物畫得沒《清明上河圖》的傳神,如果再學習畫家張擇端,你肯定更棒。
生:《課間十分鐘》畫的還小些,如果這幅畫也畫個5米多長,2米多高,那800年后,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了。(生笑)
……
師:聽你們美術老師說,我們班的同學都很喜歡畫畫,而且畫得非常好,你們都是“小張擇端”,在不久的將來,你們其中的一些同學肯定能畫出名揚中外的畫來,有信心嗎?
眾生:有。
師:到時老師肯定會第一個來祝賀。在這里老師先預祝你們成功!
眾生:謝謝老師!
[評析:教師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生活素材融入了課堂教學,將學生的畫與名揚中外的名畫融合在一起進行相比和合成,使學生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展示了獨特的心靈感受,培養了學生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時為學生的生命“靈性”插上了放飛的翅膀,這不正是我們新課程所倡導的“人文性”的生動展現嗎?]
[反思]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有助于學習深入理解課文,這是符合小學生學習的年齡特點。但在教學實踐中,還需合理開發資源,靈活運用插圖,整合學生的生活,緊扣教學目標,才能使新課標倡導的資源整合和開發得以充分體現,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光彩,才能真正使學生的“靈性”插上飛翔的翅膀。
一、合理開發,讓插圖“動”起來
在教學實際中,一些明顯不利于課文理解的插圖,在教學時就不能照搬照宣,必須要合理進行取舍和開發。同時,要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手段,將課文中的插圖生動地再現給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如片斷二與片斷一相比,片斷二非常值得借鑒。
二、靈活運用,讓插圖“活”起來
對一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可能出現爭議的插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處理和運用,這將更有利于理解課文所表現的主旨,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如針對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中的不清晰的插圖,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合理地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清晰的畫面,使畫面“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就能讓課堂活起來。這將成為教學的范例。
三、整合生活,讓插圖充滿“靈性”
顯然,文中插圖有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利用插圖還不足以更深入理解課文(主旨),教師有必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將學生的生活與教材進行整合。如片斷三旁引了一幅本班學生的美術作品《課間十分鐘》,并將其與《清明上河圖》進行對照和融合,從而使課堂充滿靈性,學生的靈性得以自由地展現。
四、緊扣目標,讓插圖“放飛生命的靈性”
任何離開目標落實和達成的運用和開發插圖資源都是多余和無效的。片斷三中的旁引圖畫,就是為了努力營造讓學生深入體會和感悟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氛圍。教師旁引了學生的作品,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有利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落實,使得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光彩,學生在課堂中的“生命靈性”得以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