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揚中外的畫》說課稿
(二)自主閱讀,理解內容
我肯定學生的質疑后問:平時我們遇到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到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并讓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閱讀要求自學課文。
(三)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注重發揚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學生只有真正地動起來,才能獲得真知,提高能力。設計時,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量和方式,注重集體學習和個人學習時間的協調,以及合作探究性學習方法的隨機指導。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之后,我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交流時間,交流各自讀懂了什么。學生交流的內容,大都是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以及歷史意義。緊接著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配上音樂、解說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在讓學生課文描寫的與圖畫內容相對應的部分,使學生在交流中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教師啟發思考: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學生自由讀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準備讀給大家聽。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五)回顧,暢談
本單元的其它幾篇課文也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認識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領略了巨人盤古開天辟地神話的魅力,還欣賞了勞動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結晶──趙州橋。隨機出示課件,課件相繼展示孔子拜師、盤古開天辟地、趙州橋的插圖。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暢談感受,體會到民族文化的燦爛,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等。我總結: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同學們一定已經收集和閱讀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請繼續準備,下次我們將作專題交流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