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說課
一、教材簡析《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句,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豐富的特產,抒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群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而具體。
二、學情簡析
三年級是一個過渡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能有自己的主見,逐步學會積累語言,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喜歡誦讀,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已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和積累語言方法。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顏色鮮艷、異常美麗,一般人都缺乏實際的感受;對海里魚的品種、數量之多,以及其他豐富的海域物產,也大都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描寫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的段落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對于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也是學習的難點。
三、訓練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饒、嶼”等10個生字。會寫“藍、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21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能力目標:
1、讀懂課文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內容的初步能力。
2、摘抄課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理清第二、三自然段的結構,教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段式,用“把重點詞句串連起來歸納段的內容”的方法,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五、設計理念
1、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出發,來安排教學過程。突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問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平等對話”,做學生的合作伙伴。
2、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合作、相互的學習。
3、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與本文對話,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讀中積累語言。
4、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感官,激發學生興趣。
六、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課件,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段的訓練是本冊的重點。教學中,我以讀段訓練為重點,引導學生認識讀段方法,運用讀段方法,著力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力求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悟出讀段方法;在認識方法以后,又引導學生反復運用方法。讀段的訓練呈現出出三個不同的層次──領悟方法、嘗試閱讀、閱讀運用。第三自然段作為“領悟方法”的重點講讀段。我從讀句入手,抓住體驗,通過課件、描述等方法,引導學生句子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從而讀懂每句話。
七、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板書西沙群島,讓生齊讀,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西沙群島嗎?它在什么地方?
2、出示課件:看,這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圖,誰能從地圖上找到西沙群島的位置?
3、補充說明:對,這就是西沙群島,它不是一個島,而是許多島嶼在一起。西沙群島在祖國的南面,許多解放軍戰士在這里守衛著,所以被稱為祖國的南大門,又叫祖國的海防前哨。(點課件出現:海防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