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亞的木匣》說課稿
本課我準備分一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完成目標(1)(2),知道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我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 課文按照怎樣的順序,可分為幾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于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的它內涵和中心,把握文本。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對全課的學習非常重要。)
(二)研讀課文
1.板塊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提前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分節讀第一自然段:
媽媽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亞為什么數了10步?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養成帶著問題讀課文的習慣,帶有目的性的閱讀也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2)指名回答后歸納段意:
(歸納段意的練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也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是全方面的訓練方式。所以在我的課堂設計中,只要是段意比較明確的課文,我都會讓學生做這方面的練習。)
2.板塊二:學習課文第二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1)自由閱讀前布置思考任務:
找出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并讀給同學聽。
(2)教師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并提問:
①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②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么?
(可以說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也可以說科利亞很想找到木匣子,因為匣子里裝著他心愛的玩具。)
〖設計理念〗
(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怎樣適當地運用動作詞,以達到最佳效果。)
(3)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①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10—12)小節,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道木匣之后有
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教師出示句子:“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兒想”。
②引導學生思考:科利亞當時在想什么?讓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展開討論。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種:(課件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③提出問題:科利亞是怎么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
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