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亞的木匣》說課稿
(4)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①討論第1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讀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后與小伙伴們的對話并出示,點撥學生思考后從他們的對話中找到排除這一可能性的依據。
師: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②討論第2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學生在讀后,想一想媽媽用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
學生的答案雖然正確但大都不夠精煉,這時教師可以幫助總結得出答案:數步法。
③討論第3種可能性:
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老師引導:“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么?
由此學生可以得出結論: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④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師: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里呢?找到寫他們離家出走的句子:
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了差不多4個年頭。”
老師引導: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同桌互相討論,教師畫好線段后,再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時間帶給科里亞的變化。
〖設計理念〗
體現多種形式解讀文本,進行深度對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數學知識,上臺畫線段圖代表步子,幫助他們理解科利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性。 3.板塊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齊讀最后一段,讓學生談談所受到的啟發。
(三)拓展延伸
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同桌相互交流)
布置作業:根據和同學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目。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說啟示、悟道理,使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達到和諧統一。
五、說板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