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結合
③、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 “矛”—— —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a、讓我們先來研究研究發明家的第一個想法。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讀這個想法,邊讀邊想想:你認為發明家的這個想法好不好,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盾 自衛)
b、這樣就完美了嗎?有沒有不足的地方?(學生交流第二個想法) 是呀,自衛,是為了—— —(學生:更好地進攻呀)
c、這可怎么辦呢?發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第三個想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矛 進攻) 發明家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樣的集合使坦克在戰場上—— —(生:大顯神威。補板書:進攻+自衛→大顯神威)
d、總結,引讀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3、再次回顧重點句。
①、課件出示坦克圖:讓我們來看看坦克圖,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學生:進攻)哪里是坦克的 “盾”,它的作用是?(學生:自衛)讓我們再次體會這句話吧! (學生齊讀: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發明家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樣的集合使坦克在戰場上—— —(學生:大顯神威。補充板書:矛+盾→坦克)
②、學到這兒,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發明家呀?
③、是呀,這真是一個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的發明家呀! 他這種勤于思考的品質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學習!
四、品味作品之道
1、師: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學生齊讀:“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交流后再次齊讀)
2、同學們,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享受著集合帶給我們的便利。比如說這枝鉛筆,它就集合了橡皮的優點—— —可以擦,筆的優點—— —可以書寫。請與同桌討論討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集合的產物?(交流點評) 同學們,我們的身邊充滿了集合,我們的未來也充滿了集合! 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外可以再去找找!
3、句中的“誰”除了指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人)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請再與同桌討論討論: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希望將哪些同學的優點集于一身?
教學資料:坦克的出現
1916年英國和德國軍隊在索姆河上進行著大規模的戰斗,雙方都堅守著自己的陣地,誰也沒有突破對方陣地。索姆河岸到處是沼澤地,炮彈不時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拋上天空,濃煙籠罩著河岸。
突然,從英軍陣地上傳來隆隆的巨大響聲,一群鋼鐵碉堡似的怪物,沖出陣地,向德軍陣地壓去。德軍士兵見到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擊,用炮轟擊,可是那怪物刀槍不入,還打機槍打炮,一邊還擊一邊照樣隆隆朝前壓來。德國士兵一看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餅,嚇得抱頭鼠竄,只好躲在戰壕里求上帝保佑。這些鋼鐵怪物輕而易舉地進入德國地的縱深,給德軍帶來極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