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說課稿
一、設計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創造史。本堂課旨在通過文本的學習,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中盡情思維,從“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中得到啟發,學生能自覺產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讓學生的思維和心靈一起飛翔。
二、說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五課的課文。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本課教學時間為二課時,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生字。會寫“矛、盾”。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意思。
2、了解發明家怎樣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思考過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發明家怎樣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課教學中采用了“讀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上我努力為學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同時也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課文插圖:你認識圖上的這兩種兵器嗎?生說,師板書:矛 盾
教學生字“矛、盾”
2、說說它們的作用。
生說后師小結板書: 矛 盾
進攻 自衛
3、出示坦克圖:板書: 坦克 學習生字“坦”
通過預習,你知道坦克是根據什么發明的?你是從課文中的哪句話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