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精選12篇)
矛和盾的集合 篇1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人教版課標小學語文三年級三年級語文上冊-人教課標版第七組矛和盾的集合
學生特點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閱讀的意識和分析、理解、體驗、感悟課文內容的能力及水平,并且能夠在小組內合作學習和在老師的點撥、引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將是學習本課的基礎,而且對詞語的理解與體會也富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特色,這也是本節課堂的主旋律。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轉載請保留地址!文章標題:25矛和盾的集合之教材分析_教學案例反思_實錄,原文地址: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2、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時數:
教學時數:一課時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進攻,盾的作用是自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了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優勢。
二、自由讀文,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說一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三、讀了課文你最欣賞發明家的什么?
生:遇到問題善于思考,分析,創造
結合板書::遇到問題善于思考,分析,創造
四,發明家遇到了什么問題?
1、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又擋,還是難以招架。”反復讀。
2、讀了這個句子你知道了什么?(看錄像,再通過動作實踐體會左抵又擋、難以招架兩個詞的意思。)
3、這個句子哪些些地方寫得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句子表達地更具體。)
五、文章哪些地方能體現發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創造?自由讀,小組交流
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師:發明家為什么要設想盾大得像個鐵屋子?這個鐵屋子解決了什么問題?
板書自衛
師:有了這個鐵屋子做盾,的確安全可靠,他的設想多好啊,我們用什么語氣來讀?練習朗讀。
師:你還畫了哪些句子體現發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創造?
出示句子: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練習讀。
師: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發明家為什么要設想從鐵屋子上開個小洞?
這個小洞又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學生交流
板書進攻
師:從鐵屋子上開個洞,可以伸出槍和炮,那我們可以集中火力進攻敵人?那在鐵屋子上開個洞就可以把敵人消滅嗎?發明家還想到什么?
板畫,裝上輪子,安上履帶為什么要這樣呢?四人小組交流
師:有了這些精心設計,發明家終于發明了坦克。讓這種新式武器沖到戰場,結果怎樣?請用四字詞語概括。先討論再交流:
板書:大顯神威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打得敵人怎樣?
四處逃竄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根據板書,讀成語。)
師:坦克發揮了無比的威力,大家覺得他的優勢在哪?
板書:集合了矛與盾的力量
六、讀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齊讀最后一段。
七、你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八、抄寫文中的四字詞語。
板書設計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衛坦克
集合了矛盾的力量
矛和盾的集合 篇2
問題提出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目的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戰 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布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實踐活動
搜集能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復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②“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著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②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并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全文,讀后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②齊讀這段話。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寫字抄詞
①練習其他7個生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實踐活動
①摘抄你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②搜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重點與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學習資源
①生字卡片。指導寫字的多媒體課件。
②矛和盾的圖片。
③錄音機及本課的朗讀錄音磁帶。
教學成果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評價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發明家的故事。
②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相機談談感受。
總結反思
交流故事.①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發明家的故事。②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相機談談感受。
作業練習
作業
①摘抄課文里的好詞好句。
②自己設計一項作業。
矛和盾的集合 篇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難點:對課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3分鐘)
1、談話導入。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矛:古代一種兵器。長形,尖頭,安上木質的長柄,作戰時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時用青銅制成,漢代多用鐵制成的矛。盾:盾牌,古代作戰時擋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
2、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3、引導學生(結合單元導讀及課文提示)提出學習目標。
①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②抓住重點詞句。(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③了解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這節課,我學會了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明白了左抵右擋、招架、自衛、履帶、龐然大物等詞的意思。
2、我會用進攻、緊張、左抵右擋、自衛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4、我會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知道這篇文章,講發明家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告訴人們要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
2、課文應該如何劃分層次?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5分鐘)
1、是什么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
2、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3、“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1、搜集能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2、資料袋:
坦克:英文tank的譯音,舊譯為“戰車”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力和堅強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由武器系統、推進系統、防護系統、通信設備以及其他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乘坐3—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駕駛等任務。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最早使用坦克參加松姆河戰役。20世紀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來,多數國家將坦克按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戰,用以對坦克及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用于摧毀野戰工事,消滅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氣對它的行動有一定限制。
矛:古代一種兵器。長形,尖頭,安上木質的長柄,作戰時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時用青銅制成,漢代多用鐵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戰時擋御刀箭等的武器。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③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一、提出學習目標(3分鐘)
1、自讀課文,你能提出了哪些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②“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2、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著第一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②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并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學生自己先帶著第二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⑥小組討論。
⑦集體匯報交流,讀課文。
⑧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
3、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可以作為擴展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
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采納別人的優點等等。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明”的成長袋中,為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通過朗讀自己創作的詩歌來表現個性。
4、小組展示續寫或擴寫的內容。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5分鐘)
課文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自由讀文說一說。
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摘抄你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矛和盾的集合 篇4
學習目標:
知識 : 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能力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
3.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情感 : 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2、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3、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坦克的圖片、文字資料。(師生)
2.收集與發明創造有關的資料。(師生)
3.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別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你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說說你記字的方法。
3、談話:現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同時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說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說。
三、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鞏固識記: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
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3、重點指導:“矛、兵”的筆順。
4、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5、指導生字書寫。
6、小結寫字情況。
六、課后作業。
1、聽寫本課詞語。(見詞語表)
2、進一步讀熟課文,爭取解答課后問題。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詞語(字卡背后)
2、聽寫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
小黑板出示詞語,學生訂正,改錯。
3、提問:聽寫的詞語中有不懂的嗎?(學生互問互答)
4、板書“大顯神威”,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圍繞這個詞,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如:誰“大顯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為什么能大顯神威?)
二、圍繞“大顯神威”,感悟課文內容。
1、從書中找到“大顯神威”。提問:是誰“大顯神威”?生答后,引讀5自然段。
2、小結,過渡: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來的呢?
學生自由回答。
你從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導學習1-4自然段。
3、默讀1-4自然段,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坦克是怎樣發明的。
獨立讀書思考。分組交流改進。指名發言說明。
小結: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了坦克。
4、指導朗讀1-4自然段。
引導:小聲讀這部分課文,把你認為用得好的詞和句勾下來,待會兒與同學交流。
交流好詞佳句。聯系上下文理解“難以招架”、“固然”等詞。朗讀課文。
5、了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以及坦克在戰場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讀6自然段。
出示句子“誰善于……勝利者。”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你是怎么明白這個道理的?
小結:通過具體事例明白了這個道理。
說明: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是寫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講道理,舉例最有說服力。
三、拓展思維,深化明理。
1、讀文后“泡泡”里學習伙伴的話“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提問:你能舉例說明這句話嗎?
先分組討論,再在全班交流。
2、談話:矛和盾很早就有,為什么別人不能像發明家一樣發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結歸納:我們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從你的發現中受到啟發,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四、布置綜合性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觀察生活,發現不便之處,作記錄。
2、思考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記錄。
3、嘗試把其中一項做成看得見的作品,在展示臺上展示。
矛和盾的集合 篇5
一、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如何把長處集合”,從而發明了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分三部分敘述。敘事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清楚,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教學時應緊緊扣住這些現象展開。
二、教學目標
1.運用“象形、會意識字”等方法,學習“持、坦”等6個認讀字,會寫“矛、盾、集”3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詞語,并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語境中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固然”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朗讀、默讀、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讀通課文,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3.通過對重點句段語言的揣摩、理解、內化,培養學生深入思考、推理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難點: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篆體激趣
1.認識象形字、會意字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準備好了的小禮物,你要不要?教師媒體出示小篆體——日、月、水
問:大家收到禮物了嗎?
媒體出示字的演變過程,并解釋:這些字都是象形字,我們能從字形上看出它最初是什么樣子的,這個禮物有意思嗎?
教師媒體出示小篆體——明、林、采
媒體出示字的演變過程,并解釋:這些字都是會意字,我們能從字形上看出它是什么意思。喜歡這些禮物嗎?喜歡就請笑納,沒有笑就表示不要哦。
(二)認字揭題,設疑激趣
老師再請大家猜猜,這是什么字(矛 盾)?
(媒體出示“矛”的圖片)大家看,像不像?
(媒體出示“盾”的圖片)你們看,這就是盾。
請同學們伸出手指,跟著老師寫。
“矛”是一個象形字,中間的那一點很容易忘記。這是一個開關,古代中國的矛頭是靈活可變的。“矛”字的一撇同學們也很容易忘記,那一撇是矛頭下的流蘇,看起來美觀,還可以辟邪。
(邊說邊板書: 矛 )(“點”和“撇”加紅)
“盾”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的手舉著盾牌,后面露出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邊說邊板書: 盾 )(“目”字加紅)
再看老師寫一個詞(板書:集合)
這節課上我們要說的是矛和盾的集合。(補全板書)
“矛”和“盾”是兩種不同的武器,他們怎么會集合呢?怎樣集合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中去了解。
(二)讀通課文,檢測字詞
1.借助生字注音讀通課文,有讀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字詞分類檢測
(1) 持 鉆 戳 刺
①讀準平翹舌音,尤其是“戳”不能讀成平舌音。(自己練讀,學生領讀,齊讀)
②看看這幾個詞是哪一類詞語?(動詞)既然是動詞,咱們就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吧!
③這里有兩個詞意思相近,誰能夠準確地讀出來?
④老師看大家第一個動作不好做,咱們就把這個動詞請進句子中去。請你讀讀這句話,想想該選擇哪個意思。
給出“持”在字典中的幾種解釋,讓學生讀讀文中的句子,選擇正確選項。
( 附:持:a拿著,握著 b支持,保持 c主管 d控制 e對抗 )
⑤小結學法:我們理解詞語,有時可以做動作,有時還可以放到句子中去感受,根據具體的語境來選擇。
(2) 坦克 履帶
①讀準字音(齊讀)
②結合圖片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履帶”
大家知道履帶干什么用嗎?因為坦克是個笨重的家伙,安上履帶,能讓輪子不陷進泥土里,從而開得既快又穩。
(3)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大顯神威
①讀準字音(指名讀,齊讀。)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同學們,讀課文不僅要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本領,就是把課文讀成一句話或者一小段話,你會嗎?
請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著屏幕的提示,試著說一說。
發明家手( )矛和盾與朋友比賽,遭到對方猛烈( ),他用盾( ),還是( )。后來,他受到啟發,把矛的( )和盾的( ),發明了( ),在戰場上( )。
(自由練說;指名學生試說;同桌對說。如有學生用到課文中的詞語則給予表揚。)
(三)潛心會文,品詞嚼句
1.師:我們知道,每一種東西的發明,都是伴隨著發明家一次次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請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發明家在與朋友比賽時遇到了什么問題,找到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
(1)學生自由默讀、思考。
(2)交流: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指名讀讀這句話,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情境。
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情景?(抓關鍵詞幫助理解,練習朗讀)
我們來模仿一下。我就是發明家的朋友,大家覺得我該拿幾支矛?怎么刺?
你能不能用朗讀帶給我們這種感覺?
l雨點般:從雨點般可以看出什么?
(矛進攻的快、急。注意幫助學生脫離“多”的誤區:有許多支矛向他刺來嗎?那怎么會感覺到像雨點一樣多呢——進攻的速度很快,看過去就像有好多支矛刺來)。
(朗讀練習,讀出進攻的猛烈:指名讀;男女生比較讀;齊讀。)
l左抵右擋:讓生在動作演示中加深對“左抵右擋”的理解,并進一步體會矛進攻的威力之大。
我們演示一下,現在你們就是發明家,請拿上書本先當做盾牌吧!我的矛如雨點般向你刺來(生做動作抵擋),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會兒左一會兒右;頭部、腿部……(邊說邊加快語速,以感覺激烈的爭斗場面)
師:請問你剛才在干什么?用課文中的詞來說就是——(出示卡片:左抵右擋)
根據對方的進攻方向而不斷地改變盾的位置以保護自己,就叫(出示卡片:左抵右擋)。
師:能說說你剛才抵擋時的感受嗎?(忙不過來了,快擋不住了……)
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難以招架。(板書:難以招架)
(整句朗讀練習,讀出雙方比賽的激烈)
(3)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師引讀)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①發明家想到什么?
( 板書: 鐵屋子 )
②你怎么知道那是發明家的想法,而不是真有鐵屋子呢?(如果……就……)
③誰能帶上思考問題的感覺讀這句話?
(范讀、指名讀、齊讀)
(4)第二自然段段落學法小結
這一自然段分成兩部分寫,前一部分寫——遇到問題;后一部分寫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難以招架”還是“戳不到我啦”,發明家都是處于進攻一方還是自衛一方來想問題的?(自衛)
(1)是啊,只想到自衛。他還想到要怎么樣?請快速默讀讀第三自然段。(進攻)
(2)發明家怎么想到進攻的?
能給“固然”換個詞嗎?(雖然,盡管)練習朗讀。
發明家對自己剛才的想法又有了新的思考,誰能帶著思考問題的感覺再來讀讀?
(提醒學生注意“自衛”后面的逗號,以加強語氣)
(3)交流:自衛,進攻,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想法,課文中用哪個詞來連接啊?(可是)是啊,我們寫文章時,當下面的想法、做法與上面不一樣時,也能用上“可是”。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鐵屋子雖然能保護自己,但卻無法進攻,沒有獲勝的機會,怎么能和別人去比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發明家,發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2)交流:發明家想到了什么?請大家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伺機板書: 槍口炮口、裝輪子、安履帶 )
(3)練習朗讀這段話
①抓住“對了”、“當然”等幾個詞指導學生朗讀。
② 特殊標點:
課文中說用來進攻的矛是什么?(槍口或炮口)
是啊,一個破折號就是說明了這里的矛是指槍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個——雙引號。
6.鋪設階梯,說話練筆
①同學們,發明家就是這樣,遇到“左抵右擋卻難以招架”的問題,能認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里面,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解決了問題,又遇到新問題:可是,這樣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的蝸牛或烏龜,不能進攻啦!再想辦法,就這樣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終發明了坦克!
幻燈出示: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里面,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可是,這樣我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的蝸牛或烏龜,不能進攻啦!
( 板書:坦克 )
②但是,在我們的文章中沒有寫清楚遇到了什么新問題,才想到要“裝輪子”。我們能不能像發明家一樣,試著來說一說?(多練幾個,明白關系)
幻燈出示:如果我給鐵屋子開好小洞,裝上“槍口、炮口”,鐵屋子就
。可是, 。
③文中也沒有寫到裝了輪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問題,才想到了要“按履帶”解決問題。我們試著去寫一寫。
幻燈出示:如果,就
。可是, 。
(評價語中要有意識地肯定學生清晰的思路,會動腦筋會思考。)
(四)小結本課,啟發下課時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會有什么用呢?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集合了其它東西的長處,又是怎樣集合在一起的呢?下節課,我們重點討論研究這些問題。
(五)整理思路,板書預設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問題 難以招架 蝸牛 烏龜 ? ?
解決問題鐵屋子槍口 炮口 裝輪子 安履帶 ……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 篇6
學習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知道坦克的發明過程。
2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指導寫字的多媒體課件。
②矛和盾的圖片。
③課件。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戰 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布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實踐活動
搜集能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的學習,你對課文有多少了解呢?
2出示圖片(簡介矛盾)
3在我們的課文中就有一名話,它既寫了矛,又寫盾,還談到了坦克,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這句話。
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1學生自己先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全班交流。解釋(合二為一)(出示句子,指導讀)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2矛和盾各有利弊,課文中也有一句話寫到了它,請你找出。交流。解釋(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指導讀句子)
3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我刺來,我真的是難以招架,發明家們快快幫我想個辦法。
學生讀課文,總結坦克的發明過程。
4出示練習
5坦克發明出來了(出示圖片),因此它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課文中哪兒寫出了它的大顯神威?(出示句子,學生讀)
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這是坦克在實際中的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樣合二為一的事例?(學生舉例)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②齊讀這段話。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實踐活動
在你的生活中,也學習過別人的長處,你有何何體會?請寫在日記本上。
矛和盾的集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難以招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游戲:成語猜猜猜
二,圖片導入:
1,出示圖片認識矛和盾,了解矛和盾的用途.
2,揭題:矛和盾的集合
三,初讀課文:
1,按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參考"我會填")
2,交流反饋:檢查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研讀悟理:
1,引出: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質疑:發明家究竟是怎樣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呢
(1)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帶"然"的詞,把它圈出來.
交流板書:忽然 固然 當然
(2)出示:在這緊張危機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a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通過理解"忽然"一詞了解當時發明家產生想法的原因.
b同桌現場演繹當時的情景,聯系句子體會"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朗讀.
c體會發明家當時的心情,指導朗讀.
c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小結:產生想法
(3)出示: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了.
a查字典,通過選擇正確的解釋理解"固然"一詞,了解發明家本來的想法.
b發明家本來的想法有什么問題嗎
c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怎么辦呢
出示: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認識破折號;體會發明家修改自己想法時的心情,指導朗讀.
板書小結:修改想法
(4)出示: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a理解"當然"一詞,由此了解發明家想法的延伸.
b觀察坦克圖片,認識履帶,輪子,"矛"和"盾".
c看了這樣的發明,談談你的感受.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板書小結:延伸想法
(5)歸納總結:
a把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從這里你能讀懂什么
b引導學生了解并能簡單說說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整個過程.
五,拓展升華:
1,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這里的誰僅僅是指坦克嗎 引導學生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
六,生字指導:盾,兵,退
《矛和盾的集合》說課材料
穆湖實驗學校 周文婷
《矛和盾的集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5課.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
我所講授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于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讓學生參悟透.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我是這樣做的:
結合穆湖實驗學校學生的實際,利用成語故事進行課前談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學于樂,玩的同時積累了成語,又了解了矛和盾,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新課的教學之中.然后,利用課件讓孩子們形象直觀地認識"矛"和"盾",對它們有個初步的認知,自然地導入課題,激發了孩子們研究的興奮點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揭示的是一個道理,是文章的重點句,也是教學的難點.在這里,我做了一個大膽的處理,就是讓學生直面文章的重難點,質疑:發明家究竟是怎樣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呢學生一下子陷入沉思,并由此萌生處強烈的探知欲.整堂課老師和孩子始終圍繞重點句進行學習,研讀悟理,試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突破難點的教學過程中,我吸收了劉云生老師的一個匠心設計,并加以了修改,賦予了其鮮明的個性.就是在直面重點后,捕捉到三個"然"字詞語,并且引導學生透過這幾個詞語弄清了發明家"產生想法——修改想法——延伸想法"的思維過程.不同的是,我讓學生的理解過程循序漸進,強化了語言文字能力的訓練,突出了重點.教學時, 我還引導學生通過找近義詞,查字典,觀看圖片,現場表演,聯系上下文等多種形式來理解詞語.這樣,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真正讓語文課上的語言能力訓練落實得扎實有效.
在最后的總結中,我們又回歸到了"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個重點句. 這時候,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有關"集合"的例子以及他們自身的想象,順理成章地從重點句延伸開來.這個目的在于延伸拓展,從文本延伸到生活,體會到語文就是生活.一方面是語言能力的訓練,一方面又加深了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對重點句含義的感悟,讓學生體會到集合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也是一個道理,是一種理想和追求.
矛和盾的集合 篇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作一團、長處、勝利者”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認為好的詞語。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
1、會認6個生字,會寫“矛、盾、集、持、般、架、龜”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默讀、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主要內容:
1、突破教學重難點,即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1-4段)。
2、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5-6段)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單元,這一單元是 以“思想方法為專題”,共設計了四篇課文,分別是《矛和盾的結合》《科利亞的木匣》《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這四篇課文告訴我們應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要學會善于動腦筋,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問題。現在我們來學習第一篇課文——矛和盾的結合(齊讀課題)
1、請小朋友認真觀察這幅圖,圖上發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與朋友比賽,從圖上看,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指名說說“矛”和“盾”的樣子。)(播放課件)
2、(出示課件) “矛、盾”指名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提醒:
“矛”不要少一點和一撇,這一撇就像鋒利的矛,少了“矛”就無法進攻了。
“盾”的外側是兩撇,第二筆是豎撇,這兩撇真像是勇敢的小衛士。
3、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矛”和“盾”。
師:矛和盾在古代作戰時是用來進攻和防御的武器,是相對立的兩種兵器,發明家要把它們團結在一起,用我們課題中的新詞來說,就是——集合。同學們請看“集”是生字,同學們請注意上面是“隹”(隹指的是一種體形很小的鳥)隹比住多一橫,也不要寫成“佳”了。“集”跟“合”意思是一樣的,他們組合在一起,威力一定很大。那么發明家把這兩種相對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課文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下面我們就一塊兒來學習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過渡: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現在我們來一起看動畫片,請同學們邊看邊聽課文朗讀,注意聽清生字的讀音,還要注意長句子老師是怎么斷開的,我們看誰聽得最認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生字和詞語。
師:動畫片看完了,現在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用“ ”畫出6個要求認讀的生字,用“——”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吧。(出示課件)
2、同桌互讀生字和詞語、正音。
過渡:現在請你們同桌兩個人互相讀一讀長條生字格里的生字,如果誰的字音沒有讀準你就幫他糾正一下,再讀一讀帶有生字的詞語,開始吧。(出示課件)
3、檢查識字情況
師:現在請同學們坐好,我們來看看這些生字你都認識了沒有?(課件出示生字,兩次)
矛 盾 持 般 蝸 坦 ( 指名認讀,其他學生跟讀)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過渡:這些生字如果到了其他環境中你還認識它們嗎?我們來看一段話。(課件出示句子)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
鉆在鐵屋子里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
發明家把矛和盾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課件中的句子。)
5、讀詞語:出示課文中生字組成的新詞。(課件出示)
過渡:看來生字我們已經認識了。剛才我們還畫出了帶有生字的詞語,現在看大屏幕上的詞語和你畫的一樣嗎?
手持矛和盾 如雨點般 蝸牛 坦克
過渡:除了這些帶有生字的詞語,課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詞語,你會讀嗎?
(課件出示)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作一團、長處、勝利者
⑴ 自己讀一讀。 ⑵ 指名讀。 ⑶齊讀。
三、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師:這些詞語分別出現在哪個自然段中呢?
1、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課文內容。(課件出示)
2、指名讀相應課文,評議。
五、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過渡:課文中要求會認的字我們已經認識了,看到你們表現這么好,老師很想與你們一起合作讀課文。同意嗎?那好,老師讀第一自然段,男生讀第二自然段,女生讀第三自然段,男生再接著讀第四自然段,女生再來讀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我們一起讀。來過這次讀課文要帶著問題來讀了,請你們看看課后第一題,是一本小書,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里面的問題?指名讀問題。
1、師生合作朗讀課文。(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2、指名回答師板書:矛+盾 坦克
四、指導寫字
過渡:同學們,課文里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我們都讀得不錯,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文后面田字格里的十四個生字,這十四個生字要求我們不僅要認識,而且還要會寫,現在先請你們同桌互相來讀一讀,開始吧。
1、同桌互讀生字。師巡視。
2、出示14個生字認讀。(課件出示) 3、指導書寫“持、般、集、架、龜”五個字。(課件出示)
⑴ 學生觀察這五個字的結構,分類。(課件出示)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指導。
八、總結布置作業: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還熟悉了課文內容,下節課我們還要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課后,請同學們抄寫本節學習的課生字和詞語,同桌互相聽寫課后詞語表中的詞語。進一步朗讀課文,爭取解答課后問題。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解決。好嗎?
板書設計:
25 矛和盾的集合
矛 + 盾 ====》 坦克
(進攻) (自衛) (勝利者)
注:“矛、盾、集”以紅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和盾的集合 篇9
一、 導入,激趣。
1、 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有誰認識圖中武士手上的兵器?你說對了。請大家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這兩個字“矛”“盾”。(指導書寫“矛”“盾”)
2、 再看圖,說說哪個字是“矛”,哪個字是“盾”?你怎么猜出來的?是啊,矛盾兩字,都是我們的祖先根據它們的樣子造出來的,我們叫它“象形字”。另外,文字也跟食品,武器一樣,有進口的,比如“坦克”,這類都叫“音譯外來詞”
3、 那么,矛、盾、坦克這三種武器之間有什么聯系呢?讓我們學習課文《矛和
盾的集合》(指導寫“集”)
4、 板書,齊讀。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用3分鐘,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標上小節號,劃下你認為好的詞語。
2、 反饋,你讀了幾遍課文。讀讀你劃的詞語,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哪些詞大家都喜歡。指生讀3-4人
3、 老師也找出了我喜歡的,你愿意讀讀嗎?(課件出示)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固然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 善于
如雨點般 亂成一團 蝸牛
哇哇直叫 履帶 戳 (齊讀或男女生讀)
4、 誰能從這些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來介紹一下你從課文中了解的矛、盾或坦克呢?
5、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再看看矛、盾、坦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快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男生讀,女生讀,一起讀
① 這個句子是什么意思?能用“誰怎么樣”的句式來說說嗎?
(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② 坦克為什么能大顯神威?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
請用上“因為……所以……”來說說這個句子。誰還能換種說法?
師引讀:坦克之所以能……是因為……
③ 板書:合二為一。“一”指什么?“二”又指什么?(如果一學生答不完整,可讓學生再讀句子或其他學生補充說)
④ 這篇課文就是講發明家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集合在一起,想出了發明坦克的主意
過渡語:發明家為什么會有這樣想法呢?他遇到什么困難,危險了嗎?請自由讀1---3自然段,找出有關句子。
三、 研讀課文,探尋理由。
1、 指生反饋
句1: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這句話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對方的矛厲害?你能把這份緊張,危險讀出來嗎?(指生讀)
句2: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一起讀)
①把感嘆號圈起來,想想,該用什么語氣讀?或出示圖2(一個哀嘆,一個高興)
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②師引讀:這下子安全了!啊,不行,不行。我還能進攻嗎?我自己卻變成了……
你會這樣擔心嗎?指說會的讀(齊讀第3自然段)
句3:出示第三自然段
①師引:別慌!發明家又有辦法了,請自由讀第4自然段。
坦克造好了嗎?哪位發明家來介紹你的坦克發明的過程?(課件出示)
我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對方的矛厲害極了,我難以招架。忽然,我產生一個想法:如果( )。可是( )。對了,( )。這就是坦克了。
指生按課文和用自己的話說2次。
②兩輛坦克造起來了,我們來看看(出示坦克圖)師簡單介紹。
2、 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指生讀句子,再用自己語言簡單說)
3、 為什么用這個例子?
是啊,矛和盾在一起,就產生了戰場上能大顯神威的坦克。你能聯系這句話,把理由講的更明白嗎?(先自由讀,再聯系說)
出示: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4、 你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先來看老師的趣味數學題(課件出示)
矛+盾= 橡皮+鉛筆=
輪子+椅子=
(還有時間就說幾樣)
引:同學們都很會動腦筋,所以,就像課文說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如果每節課,你把好的詞句積累下來了,在語文學習中,你也會是個勝利者。請打開課堂作業本,完成第 和第 題。
矛和盾的集合 篇10
一、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四、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
2、實物透影卡片
3、實物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指導學生看課文插圖: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
持般攻炮坦戰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師板書這7個字的布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實踐活動
搜集能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一、實物舉例,激發興趣
師出示實物“桔子、橙子、蘆柑”生說說它們各自的長處。
二、談話導入
蘆柑集桔子與橙子的長處于一身,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課文《矛和盾的集合》。
三、復習舊知
1、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于一身,發明了坦克。
2、再讀課文,解決疑難
(1)投影出示上節課所提問題。
(2)全班交流所提問題。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3、討論交流,感悟課文。
(1)以四人為小組,在組內交流對以上問題的認識。
(2)組織學生全班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能用自己的話敘述矛與盾結合發明坦克的過程嗎?試試看。
(4)我們也來開動腦筋,模仿課文,說說“桔子、橙子、蘆柑”的發明過程。
(5)師小結: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個道理是寫文章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剛才,同學們用這種方法把“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
四、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1、出示課文結尾的話。
2、齊讀這段話。
3、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4、組織學生兩兩交流。
5、選代表全班交流。
五、總結全文,積累好詞
1、發明家開動腦筋發明了坦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現了生活中這么多集別人的長處與一身的例子,我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要善于發現事物的優點,根據需要,把優點很好地集中在一起,為我所用。
2、文章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如:“左抵右擋”,我們把它找出來寫在詞語本上。
矛和盾的集合 篇11
習題精選
一、拼一拼,寫一寫
máo dùn jí hé jiān chí zhāo jià
( ) ( ) ( ) ( )
pào huǒ tǎn kè jī huì jìn gōng
( ) ( ) ( ) ( )
二、給下面的漢字尋找詞語伙伴
架 —— 駕 打( ) ( )駛 ( )車 招( )
集 —— 級 年( ) ( )體 ( )合 班( )
攻 —— 功 進( ) ( )勞 ( )夫 ( )打
三、找反義詞。
長處 ——( ) 進攻 ——( )
勝利 ——( ) 安全 ——( )
四、仿照例句寫句子,用上帶下劃線的詞語
例: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 。
例:坦克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2、 。
五、讀下面的語段,做一做后面的練習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坦克把盾得自衛、矛的進攻合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動詞。
( )小洞 ( )坦克
( )輪子 ( )履帶
2、想一想,再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矛能 ,不能 。
盾能 ,不能 。
坦克既能 ,又能 。
3、人們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坦克,你還知道哪些發明也是集合了某些事物的長處呢?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畫一畫。
答案
一、略
二、打架 駕駛 駕車 招架
年級 班級 集體 集合
進攻 功勞 功夫 攻打
車站 戰斗 戰場 站立
三、短處 防守 失敗 危險
四、略
五、1、開 發明 裝 安
2、進攻 自衛 自衛 進攻 進攻 自衛
矛和盾的集合 篇12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2、請你在圖中找一找,哪個是矛?哪個是盾?
3、矛和盾的作用是什么?同時,提醒學生矛和盾的字形
4、在插圖合適的位置上也寫一個“矛”和“盾”。
5、如果我們把矛和盾這兩種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小朋友仔細讀故事,讀通讀順,邊讀邊標好自然段號碼,遇到生字請拼音幫忙,遇到難詞可以請教詞冊和小朋友。(自由讀)
2、檢查詞語: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戰場首次長處履帶勝利者大顯神威亂成一團左抵右擋龐然大物
三、梳理課文
1、引出集合,說說生字“集”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請學生在寫字本上寫一個“集”。
2、找一找課文中和“集合”意思相近的詞(合二為一)咱們找到課文中的語句來讀一讀。
3、課文中還有什么地方寫到了矛的優點進攻和盾的優點自衛的,請你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并劃一劃。
3、矛的優點是什么?
4、盾的缺點呢?
在這兒,課文用“固然”告訴了大家盾雖然能安全防衛,但卻存在不足,我們也試著用上“固然”說說矛的優缺點。
5、你還能在坦克身上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嗎?你還了解坦克的那些知識?
6、課文中介紹了一個經典的案例,能讓我們感受坦克的大顯神威,自由讀一讀。
7、運用練習:讓我們也來稱贊這一下子把敵人嚇退了十公里的坦克。
(a)龐然大物左抵右擋大顯神威合二為一難以招架
被人們稱為的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在戰場上。它令敵人,。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
(c)把這些四字詞語摘錄到積累本中。(生摘錄)
8、我們下節課將繼續細細探究發明家是怎么產生這樣的奇思妙想的,說他的想法妙,究竟妙在什么地方呢?課后我們還可以搜集有趣的發明故事,下節課一起交流。
板書
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衛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