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說課稿
(教師出示課文片段,學生朗讀)
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從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哦。你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出什么呢?(你是從德國兵的害怕和失敗看出來的。你能讀出德國兵的害怕嗎?)(生朗讀,如味道不夠)
師:聽你朗讀,我感受到了德國兵的一點害怕。誰來朗讀,讓我們更強烈地感受到德國兵的害怕?(生朗讀)讀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國兵逃跑的場面,坦克的確是“大顯神威”呀!來,一起讀讀。(生齊讀)
(我還從“龐然大物”這個詞語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哦。“龐然大物”說明什么呢?(從坦克本身的龐大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你能讀出坦克“龐然大物”的那種氣勢嗎?(生朗讀,突出“龐然大物”)
(我從“首次”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首次”是什么意思?(第一次)這個句子中,還有哪一個詞語是“第一次”的意思?(頭一回)坦克第一次上戰場就這么厲害,當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神威”。誰來讀出坦克第一次就這么厲害?(學生朗讀)
師:讀得不錯,大家都想讀?那大家自由練習練習吧。(學生自由練習讀,齊聲朗讀)
4、師小結: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著這樣的力量,你想說什么?
假如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會對發明家說什么呢?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出示句式(寫一寫)我想對發明家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結:感受著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著智慧。
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不僅讓文本意象活躍在學生的頭腦中,更是讓學生領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過寫一寫,進一步加深對發明家的發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學生心中產生了一定的觸動。
(五)暢談感受,揭示道理
1、師:我們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是什么讓坦克有這樣的威力呢?(學生回答)正如課文所說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學生齊讀。)
師:這里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生:“誰”指坦克。)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么?(指名回答)
師:“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其他物體的優點的產物?(指名回答:隨機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說說它們是集合了哪些物體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