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三、學習第1~4自然段
過渡:坦克一出現在戰場上,就顯示出強大的威力。發明家是怎樣想到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請大家默讀1-4自然段,一邊默默地讀,一邊細細地想,一邊輕輕地畫,思考這個問題。
1、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個問題。其余同學注意傾聽,想一想他說得怎么樣?
2、剛才這位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一個帶“然”字的詞語——忽然,這一點很關鍵!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帶“然”字的詞語,把它畫出來。出示有“忽然、固然、當然”的句子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三個句子,這三個帶有“然”字的詞在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師:從“忽然”這個詞語,我們知道了發明家產生想法的情形。板書:產生想法
師:“固”是本來的意思。“然”呢?
師:那,我告訴大家吧,“然”是“這樣”的意思。“固然”就是本來這樣的意思。但是在這里“固然”重點不是說明鐵屋子好,而是要說什么?
師:“固然”和“卻”連在一起,重點是在講“卻”后面的意思——“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怎么辦呢?
師:大家真能干,從一個“固然”讀出了發明家修正想法的過程板書:修正想法
師:從“當然”我們知道了,安上輪子和履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發明家想法的延伸。板書:延伸想法
師:剛才,同學們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了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這三個關鍵詞語,說說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嗎?請和同桌相互說說。出示:忽然……固然……當然……
師:說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個帶“然”字的詞語,還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課文1-4自然段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這些內容都是圍繞課文的題目來寫的。
師:那,我們再一起讀讀課文的題目吧!
四、學習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維
過渡: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請齊讀——課件出示:
1、這里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師: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么?
2、“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別人優點的產物?
師: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
3、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們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于一身?
4、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很豐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們善于集合別人的優勢,就能成為強者,勝利者。祝大家夢想成真!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吧。
5、至此,我們從題目“鉆進” 課文,細細地把課文研讀了一遍。請大家再讀讀課文題目,看看這篇課文題目強調的是什么呢?(集合)
6、同學們,其實“集合”,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也是一門學問,大家到了高年級,還會在數學中學到許許多多關于集合的知識(板書“?”);“集合”,不僅僅是一個道理,也是我們生活中永遠也離不開的法寶,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有了“集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你看,我們學習的教室,生活的城市,沒有哪一樣東西不是集合的產物(板書“!”);“集合”,也不光限于相互融洽的事物,有些事物,盡管看似矛盾的,但也可以如矛和盾一樣,可以集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東西(板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帶著這樣三個標點符號(?!。),到生活中去尋找集合的學問、集合的法寶,創造出更多新生事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