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掌聲分給她一半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以體育為題材的典型人物報告文學作品。作者通過記敘孫晉芳訓練、比賽遭受挫折時的苦悶和奪取勝利后的歡樂以及同心協力的團隊精神,塑造了一個鮮活感人的女排隊長形象。正如魯光所說:“這是一曲振奮人心的博斗之歌。它的主旋律就是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
在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為理解文中所體現的團結、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從而認識到“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的信念;把握文章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難點設為體會報告文學中議論、抒情的作用,特別體會敘事中的抒情,如何使得記敘文字更為感人。亮點設為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以小見大,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以及細節描寫等。安排2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中,從丁丁的話引入課文。“女排的輝煌成就是全體隊員拼搏的結果,課文說應該把歡呼聲和掌聲分一半給孫晉芳合適嗎?”引導學生了解到:排球是一個集體項目,最后的勝利是全體隊員共同拼搏的結果,掌聲應給每一個隊員、教練員甚至是陪練。但人員卻把掌聲分給她一半,也就是把功勞分給她一半,她在團隊中的作用真的是至半重要。在“初讀課文”,教師出示報告文學的定義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報告文學的一般特點,進而結合報告文學的言語體特點進行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概括的一般規律。在“研讀課文”中,教師要求學生圍繞“這樣一個貌不驚人,個子不高的姑娘,卻成為排球場上的靈魂,帶領中國女排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她到底具有怎樣高超的球技?”這個問題,畫出相關的詞句。在學生交流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研讀第3、第5自然段。通過找中心句,理解關鍵句子,引導學生抓住“三伏天”、“又矮又窄”、“揮漢如雨”“由淺變深”“輕輕一擰”“一攤汗水”等詞語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在理解“有一雙揮灑自如的手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優秀的二傳手,還必須具有寬大的胸懷。”這句話時,采用換詞的方式理解“寬大胸懷”的重要性,同時使學生感受詞語使用的準確性。這樣,學生感受到孫晉芳的球藝過人是她朝夕苦練的結果;與郎平的由誤會到冰釋前嫌更使得胸懷寬廣的孫晉芳無愧于“優秀”二字,而走進隊員的內心世界正是她帶領隊友取得勝利的法寶之一。
為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師生合作讀第10、11自然段。在“運用積累”中,教師用“如果說……那么……”說句子,要求學生也像老師這樣,用“如果說……那么……”說句子,來夸夸中國女排,夸夸孫晉芳。
北師大教材選文文質兼美,多元文化,多種風格,多種體裁。適應了教師角色轉變,與課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我耐心地等待,輕輕地喚醒,驚喜地發現:教學真的可以如此美妙!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教學反思
“老師,我們喜歡你了!”下課后,幾位學生走我跟前。“為什么喜歡老師呢?”隨便一問,孩子們竟異口同聲地說“因為你對我們好啊。”“那以前不喜歡嗎?”“以前……”孩子們支吾著。
我沉思著。是呀,以往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權威,是課堂的主要角色。而課改后,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悅,分擔他們的失敗與挫折。平時的我,始終將微笑帶進課堂,把真誠的微笑吹入兒童的心田,把鼓勵帶進課堂,讓孩子們生活在鼓勵中學會自信;把耐心帶進課堂,當學生回答不出,學生犯了錯誤,我都耐心地等待,輕輕地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