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過程:
一、關注單元導讀,引入新知
1.今天我們就要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請大家打開課本33頁讀讀單元導讀,說說這組課文將告訴我們什么。(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2.那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寓言兩則》,請同學們書空,和老師一起寫題目。 (板書:寓言兩則)
3.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過兩則寓言故事,誰還記得是哪兩則?(守株待兔、拔苗助長)那么,寓言故事就是通過短小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4.首先我們來學習《亡羊補牢》,看看這則寓言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板書課題:亡羊補牢)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1請學生齊讀課題,提出問題:“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2泡泡云告訴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呢?請學生讀課文或查字典解決。
3(匯報交流:“亡”指的是丟失;“牢”指的是羊圈。)對,通過查字典,再聯系課文內容,就能找到詞語更準確的意思了。(板書:丟失 羊圈)
4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都有把文中的生字詞劃出來了沒有呢?同桌互相檢查。
2.小黑板出示本課生字詞,學生齊讀。
yù zé kū long láng diāo fang quàn huǐ
寓言兩則 窟 窿 狼 叼走 街坊 勸告 后悔
3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下面有一橫
街:中間的最后一筆是“提” ……
4口頭組詞。
四 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一)關注句式,讀懂養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1.學完了生字,請同學們默讀一下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兩次)
2.課文哪個自然段講他第一次丟羊呢?(第1自然段)請同學們齊讀這個自然段,看看他這一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所以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課文沒有用這個句式,而是用了“原來”這個詞。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好這里的“原來”。
聯系課文,理解“窟窿”。
(二)揣摩人物內心,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1.看到窟窿,發現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說的?養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請兩位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想想他們當時心里想的是什么。
2.街坊關心的、想的是什么?他會怎么做?(羊圈里還沒有丟的那些羊)養羊人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已經丟了的那只羊)看來,面對同樣的事情,看問題、想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待事情的態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