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南北的兩座大城市之間,準備修一條公路,在公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樹,筑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的設計,在不改變筑路計劃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護了這棵橡樹,又圓滿完成了筑路計劃。這個故事,表現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贊揚了工程師和筑路工人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特別強調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基于以上設計理念,以及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認知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擬定了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讀流利課文。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
3、靜心涵詠,讀中感悟,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學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以上目標著力反映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注意本文的價值取向,我想能較好的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三、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本文是略讀文章,我擬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種高尚的心,聯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言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這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主要采用“導讀法”,“質疑法”等教學方法,引領學生參與,感悟文本,使語文課堂充滿自主的氣息,探究的味道。比如以“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你有沒有發現這句話中的矛盾之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言課與生活與社會相結合的特點。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預設1課時完成。下面我將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揭題存疑
1、直接板書課題:路旁的橡樹。
2、引導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這是一顆怎樣的橡樹?它和我們有什么關系?人們是怎樣對待它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棵橡樹呢……)
(“疑”是“研”之源。圍繞學生質疑的問題來開展閱讀研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閱讀研究更有意義,也更有情趣。)
(二)、初讀初讀釋疑
1、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難理解的詞語。
2、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先自己試著劃劃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難懂的詞語,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責備、不約而同等)
2)、交流讀文后對剛才所提問題的思考,
板書: 工程師 修路
路旁的橡樹
工人們 保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