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通過對事物外部形態到本質屬性的層層比較,能突出事物的本質,促進學生深入地感悟課文的主旨,認清事物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4個生字;能讀寫“審訊”等6個詞語,理解“叮囑,教誨”等詞語的意思,能復述課文第二段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在比較中深入感悟課文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所不同,必須實是求是地處理問題,要相信自己。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教學難點:讀懂老師的話,體會它的含義,寫觀察日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實物楊桃、課件
教學流程:
一、 比較形象,激發興趣
1、 突顯楊桃。
(1)板書“楊桃”。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說說自己對楊桃的認識。
(2)出示實物楊桃,指導學生觀察、感知,介紹楊桃的顏色和形狀,教師作必要的補充。
2、感知整體。
(1)板書“畫”。設問:課題告訴了我們什么?請大家瀏覽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補充成一句完整的話。
(2)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標明自然段,劃讀生字新詞,讀通句子,交流收獲。
3、比較圖畫。
(1)展示兩幅楊桃圖:俯視圖、側面圖,這兩幅圖哪一幅是我畫的?哪一幅是同學們畫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結合課文內容,感知畫面,判定作者。
(2)說說這兩幅圖的特點及自己觀察圖后的體會。通過圖與圖、圖與物的比較,顯現其圖與形的反差,產生疑問,激起學生閱讀學習的情趣。
二、比較態度,理解重點
1、“準確”和“不像”。
(1)“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自認為畫得怎樣?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擇讀有關語句回答問題。從中體會到“我”的一絲不茍。
(2)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像五角星時態度怎樣呢?抓住“哈哈大笑”組織教學①“哈哈大笑”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一個詞?②同學們為什么“哈哈大笑”?這是一種怎樣的笑?③你能讀出這樣的語氣嗎?指導學生讀好同學們說的話。
2、“嚴肅”和“和顏悅色”。
老師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再讀課文第二段,找出描寫老師神情變化的詞。了解老師態度變化的原因。
3、“好笑”和“羞愧”。
(1) 在老師的啟發和教導下,同學們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老師和同學兩次對話的內容是相同的,同學們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大家細心讀讀比比,同學們的兩次回答有沒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引導學生聯系有關內容,通過對標點、語氣、態度等的比較,體會同學們情感的變化,練習分角色朗讀,先以小組為單位,人人參與,分工合作,再師生合作讀好課文。
三、比較觀察,突破難點
1、 理清聯系。
“我”把楊桃畫得像五角星沒有錯,同學們把楊桃畫成橢圓形的,錯了嗎?同樣的楊桃,為什么卻畫出了不同的樣子?又都是準確的呢?引導學生閱讀、思讀、思考、自擇說話:a、因為同學們……所以……b、因為我……所以……認識座位、視角與事物的聯系。
2、明確道理。
展示實物楊桃,學生更換位置實地觀察,楊桃圖形作180°的旋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閱讀有關課文,師生合作共議得出結論:a、觀察同一事物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更全面地認識事物。b、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事物,能更準確地認識事物。
四、比較教誨,領悟主旨
1、 理解教誨。
引導學生將首尾段綜合閱讀思考,在求同中將老師和父親的教誨內化為自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