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驚弓之鳥》導學設計
(2)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誘發(fā)聯(lián)想,進而產生邏輯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飛翔,這里卻是“一只”,說明什么?②“慢慢地飛”又說明什么?為什么用“鳴”而不用“叫”?③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不做統(tǒng)一的要求。) 四、齊讀全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著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最后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小黑板出示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詞,檢查正音。 2、說一說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講讀全文 1、指名朗讀1~3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學看小黑板思考問題。 提問討論: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學生回答:射箭經驗特別豐富,技術特別好的人。這樣開頭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樣一個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獵看見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見的?學生回答:“看見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是更羸指給魏王看的。 ⑶更羸與魏王的對話,使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雁就會掉下來。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錯了。 教師過渡語:更羸說的話能實現嗎?請看下文。 2、指名朗讀4~6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學思考以下問題。 提問討論: ⑴更羸是怎樣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樣掉下來的?畫出關鍵詞。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更羸: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嘣 大雁:直往上飛 拍翅膀 掉 ⑵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樣?“啊”這個詞帶有什么感情?學生回答:大吃一驚,有贊嘆之情,有驚奇之情,還有莫名其妙之情。 教師過渡語: 你看到這種情景感到奇怪嗎?請看下文,仔細分析就會明白。 3、默讀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討論以下問題: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來?從文中對話中找畫后讀。學生畫后讀:“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⑵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 ①提問: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哪些講的是看到的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分析的?學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話講的是看到的、聽到的。后三句講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樣一步步分析的?你覺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嗎?正確嗎?教師導讀并板書: 飛得慢──因為受過箭傷,傷口沒愈合,還在作痛。 叫得慘──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