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的教學實錄與反思
教學實錄一:師:“驚弓之鳥”案誰會破?要破案先得怎樣啊?
生1:先要找到案子的線索。
生2:破案的第一步是先尋找蛛絲馬跡,然后順藤摸瓜,一舉偵破。
師:說得真好,不愧是我們班的“福爾摩斯”。“驚弓之鳥”的線索是什么?
生1:線索是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
生2:有了弓和箭,才能射到鳥,為什么更羸不放箭,就射下了大雁呢?
師:對,這就是“驚弓之鳥”案的第一條線索。下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研究研究。
[反思]
有疑問才有思考,才有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學生能夠積極思維、善于質(zhì)疑在于教師的引導得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shè)“破案”的情境,啟發(fā)思維,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實錄二:
師:(微笑著)“驚弓之鳥”案可以結(jié)案了嗎?
生:(齊)可以結(jié)案了。
師:真的可以結(jié)了嗎?
生:(一部分遲疑地)可以結(jié)了。
師:(語重心長地)同學們,一個有高度工作責任感和事業(yè)心的警官,在結(jié)案之前會叮囑自己:“這案沒有疑點了嗎?事實真相已大白于天下了嗎?”于是,他會重新審視案件,努力尋找新的疑點,使案子水落石出。
(眾生默然,有的低頭思索)
生:老師,這個案子還有一個疑點:為什么大雁一聽到弦響,就會心里很害怕?
師:(豎大拇指)對呀,你可真稱得上是“神探”了!“大雁聽到弦響,為什么心里很害怕?”這是本案的第二條線索。在“驚弓之鳥”案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你使我們進入了——
生:(齊)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教師籍著嫻熟的教學技巧和富于啟發(fā)、誘導的語言,再次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將學生的視角引入深處,掀起思維的波瀾,由表及里,由過溯因,透過現(xiàn)象挖掘本質(zhì),拓展課文的深層意蘊。
教學實錄三: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大雁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的原因是什么?
生1:因為它以前曾聽到過弦響。
生2:因為它以前被箭射傷過。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大雁以前被箭射傷時的情景。
生1:秋天到,天氣涼,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隊伍往南飛。忽然,一枝箭從下面飛速射來,領(lǐng)頭雁來不及躲避,箭擦破肚皮而過,大雁負了傷,落在了雁群后頭。
生2:一天,兩位將軍比賽箭術(shù)。這時,一群大雁從遠處飛來,他們商量一同射雁來決定輸贏。比賽開始了,只聽得“嘣”的一聲,兩枝離弦之箭飛速射出一枝射中了最后的一只大雁,另一枝穿透了領(lǐng)頭雁的翅膀。領(lǐng)頭雁跟不上雁群,只能孤單飛行。
[反思]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教師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想象,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加深了理解,豐富了課文內(nèi)涵,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實錄四:
師:一天,更羸跟著魏王第二次外出打獵,遇到一只單飛雁,魏王學更羸的樣,也只拉弓,不用箭,卻射不下來大雁,這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