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招》教案設計
一、導入
板書課題后,師問:絕招是什么意思?你有絕招嗎?
導語:讓我們來認識三個有絕招的小伙伴,今天我們來學習16課《絕招》。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
1、學生自由讀。(大屏幕出示朗讀要求)
朗讀要求:
⑴ 讀準生字;
⑵ 標出自然段。
2、指導難讀的詞、句:
(大屏幕出示)
憋氣 腮幫子 瞪眼
蔫蔫 鏟餡 攥餃子
尷尬 撇嘴 下巴頦
調換 禁不住
3、自由讀詞語。齊讀。檢查學困生的朗讀:
(大屏幕出示)
⑴ 呀!奶奶這一手真夠絕的:她一只手拿著小竹板鏟餡,另一只手拿著面皮,專管攥餃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餃子圓鼓鼓的。
⑵ 三胖早把嘴撇到下巴頦了:
① 指名讀。
② 競賽讀。
導語:你已經對課文有了許多感受,下面的問題你一定也能解決了!
三、粗知文章大意,集體交流思考結果
1、(大屏幕出示)
讀熟課文,劃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
2、學生讀完課文后,同桌交流一下,再集體交流。
(大屏幕出示默讀要求)
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幾個孩子比了哪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為什么?
三胖:憋氣
二福:空翻、不靠樹的倒立、單臂倒立
小柱子:兩位數乘法速算
3、鼓勵學生說出自己佩服他們的原因。
4、導語:
這三個小伙伴都挺令人佩服,可是我們知道三胖的絕招是天生的,那二福和小柱子的絕招又是怎么來的呢?
5、學生討論回答后,師:
板書:(刻苦訓練)
6、導語:
要想練成這樣的絕招,肯定要下很大的工夫。小柱子是怎樣練的?你能想象一下嗎?請試著寫下來。(由于這是一個教學難點,為了幫助學困生,教師可作一些提示:小柱子利用什么時間練習?當天氣炎熱時,當他聽到門外小伙伴玩耍時,他怎么辦?他用什么辦法練習?)
學生寫完后,集體交流。
7、教師小結:
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童年故事!下面,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多讀幾遍,要讀的有感情。
學生練習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的評價以鼓勵為主。
五、拓展
同步閱讀《草葉上的歌》中第40課《打賭》、第41課《新年禮物》也是兩個有趣的童年故事,同學們課后多讀幾遍,有什么感受下節課交流。
【簡簡單單教略讀──《絕招》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下的略讀課文怎么教?學生學到多深的程度才行?在此,我把自己的一點拙見說出來,與大家商榷。
略讀課文的教學有其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它不同于精讀課文。《教師教學用書》上說:從內容上說,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抓一兩個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理解詞句不作重點,并且不必把每一句話都搞清楚;從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
今天,我執教的《絕招》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三個生活在農村的小伙伴比試絕招,主人公小柱子沒能取得好成績,感到羞愧。后來,他從奶奶那里受到啟發,刻苦練習,終于練成了兩位乘法速算的絕招。課文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故事本身對學生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理解課文大體內容對學生也并非難事。所以,本著“ 繁削減”的原則,《絕招》這一課的教學,我主要完成了兩個任務:一是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盡量讀出感情;二是把“閱讀提示”中“想一想幾個孩子都比了哪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這兩個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