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通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從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難點:感悟故事中作者神奇的想象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您們見過鉆石嗎?鉆石是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鉆石有關的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通順,讀流利。
2、檢查預習情況:開火車認讀生字生詞,教師相機指導。
3、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三、再讀課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這段講了什么內容?
(2)從哪里看出這是大旱災?
(3)干涸是什么意思?焦渴是什么意思?
(4)從這幾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2、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探究課文
1、自由讀2——3自然段,質疑:為什么水罐一次次的發生變化?
2、默讀課文,思考:水罐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邊讀便用波浪線劃下來。
3、全班交流
(1) 當她醒來,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競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a、 問什么小姑娘一覺醒來,水罐里會裝滿清澈新鮮的水?是什么力量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b、 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樣?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
(2)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的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
a、 小姑娘你干嘛那么匆忙,以致絆倒呀?
b、 絆倒了,水卻沒有灑,水罐又一次顯示了神奇的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3)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銀的了。
a、 木頭做的怎么會變成銀的呢?
b、 文章有兩處對小狗的描寫,你能模仿它當時的語言嗎?
(4)小姑娘把水送到母親跟前,病得快要死的母親卻把水讓給小姑娘,母親對小姑娘的愛使水罐由銀又變成金的了。
4、后來水又給了誰?水罐為什么又會發生變化?
5、師讀第4自然段看到這七顆星星你想說什么?
討論:問什么七顆鉆石會變成七顆星星?
三、總結全文
無私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四、板書設計
神 變出了水來 愛
奇 絆倒水未灑 心
的 由木變成銀 的
水 由銀變成金 力
罐 鉆石水流 量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它寄寓著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這就要求學生要用心去感悟,去領會教材。課后,我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進文本,抓主線
即以興趣為先導,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本。借助水罐的一次次變化這條明線索,讓學生從水罐的變化中去感悟,去挖掘課文的內涵:是什么力量促使水罐有這樣的變化。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多次走進文本去尋找那條暗線索:愛心。積極地探尋,大膽地想象。抓住一明一暗這兩條線索,使學生能夠通過文本明白愛往往能創造出奇跡。
二.應走出文本
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是課程的建設者、創造者。而教材只是教學的材料,主要還是來源于現實生活。而我這節課上沒有為學生創設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互動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關注生活。沒有讓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我把學生的思路局限在文本中,以至學生每一步都被我牽著鼻子走。而出不了文本的主要原因是我在課堂上不夠煽情,情感不夠豐富,包括對學生的評價都不夠激qing。就像課文的開頭告訴我們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都干枯了,人和動物也因缺水而面臨危險。其實在這里是大可以做文章的,應把學生引出文本,讓他們就像置身在四處無水的地方,自然他們對水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這為上好本文的后面做了伏筆,可我這節課這里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
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情感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