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教案)
總結學法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提出的問題,反思自己是怎么提問的,幫助學生概括提問的方法。1.抓住反,F象及矛盾之處提問。2.抓住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提問。3.由人物的神態、動作去推測人物的內心提問。4.聯系生活實際或有關知識提問。布置作業1.抄寫生字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 二 課 時復習導入1.聽寫生字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阮恒感情變化的層次,體會他當時心情的變化。發揮想象,合作釋疑1.我們學習到這里,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問題?(阮恒為什么會哭呢?阮恒輸血時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為小姑娘輸血呢?阮恒當時在想什么呢)2.請同學們自由讀下面幾句話,結合下文,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下面的幾句話,想象一下阮恒當時可能在想什么?(出示文字投影)在( )里寫上阮恒當時的想法,愿寫幾句就寫幾句,然后在小組內交流。a.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b.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c.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d.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e.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3.各小組派同學匯報本小組的想法。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內心世界,體會阮恒雖然誤以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堅持獻血的可貴品質。角色扮演,深入理解1.醫生到底跟阮恒說了什么,使他有了這么大的變化?請同學們結合當時的情景,想象一下醫生說的話,然后同桌合作,將它改編成一段醫生和阮恒的對話,并表演出來,看誰說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選幾組同學在班上表演。2.表演完了,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阮恒嗎?(引導出示問題:小男孩能夠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他們同在孤兒院里生活,平時一定互相關心和愛護,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關鍵時刻,阮恒決定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救他的朋友)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4.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讀出表達的感情。總結,擴展同學們,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相信一定會深深地印在同學們的心中,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大家都能夠互相幫助。1.這個故事可以什么為題?課文為什么用阮恒的話作為題目?你從阮恒的這句話想到了什么?2.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談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困難時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心)3.請同學們選擇一件你和朋友之間發生的感人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布置作業1.抄寫生字詞,朗讀課文。2.你想對阮恒說些什么?請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建議1課前可以請學生用各種方式了解一些關于友情的動人故事;也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曾為好朋友做過什么事情,或者想一想自己的好朋友曾為自己做過的讓自己感動的事。2本課要求會認的8個字中,應注意“輸”“拭”為翹舌音,“恒”為后鼻音!拜敗薄笆谩薄拔妗薄敖摺笨陕撓狄褜W過的“愉”“試”“語”“喝”進行比較記憶。要求會寫的字中,“炸”“輸”“型”“酒”“掩”“咬”等字可結合形聲字的特點指導,其中“炸”“酒”字可與“昨”“灑”進行比較記憶;注意“否”“咬”中,“口”在不同位置時的書寫特點;對結構復雜的字,如“拳”“掩”等應加強指導。3課文描寫具體,事件感人,能夠比較容易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的情感,引發共鳴,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學的具體過程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為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教師可通過談話營造緊張、危急的氣氛;還可以利用課題導入新課:本課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引導學生說說“她”是誰,“我”是誰,再簡單介紹小女孩、阮恒的情況,用幾句話說清楚這對朋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學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使學生在對話中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調動學習的主動性。4本課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感情變化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描寫人物神情、動作的詞句,提出問題,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抓住反常現象及矛盾之處提出問題。如,阮恒舉手時為什么“顫抖”?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阮恒在抽血過程中為什么“一句話也不說”?聯系上下文提出問題。如,既然不是針刺疼了他,怎么會“啜泣”呢?為什么“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根據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內心想法提出問題。如,小男孩“用手掩蓋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做簡單的分析,指導學生學會提問。文中泡泡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的讀書方法?勺寣W生聯系上文,在質疑、釋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從而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迫在眉睫”一詞的意思。抓住阮恒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中,引導學生體會他的思想斗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決心舉起手來。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剛才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這是為什么?可先讓學生推測醫生安慰阮恒的話,引導學生領會雖然獻血不會死,阮恒所擔心的只是一場虛驚,但他那愿為朋友犧牲自己的美好心靈卻放射出奪目的光彩。事后,醫生對周圍的人說,“他是以為自己就要死了!币龑W生思考他這種想法是在什么時候產生的,從而對阮恒獻血的整個過程進行回顧,有助于進一步理解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把握全文內容:這種想法是在醫生問是否有人獻血,一陣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之前就產生了。之后,阮恒獻血過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一直到“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為止,這一段時間,這種想法始終在困擾著他。5教師可組織對課題的討論:為什么用阮恒的話當題目?還可用其他什么做題目?引導學生通過題目的比較,更深入地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更深刻地感受阮恒的品格。根據課文的內容,題目還可擬為:“獻血”“可敬的阮恒”等。為什么作者用阮恒的話當題目?“她是我的朋友”,是阮恒獻血前真實、樸實的想法。雖然阮恒誤認為給別人獻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還是選擇了獻血?梢,“朋友”在阮恒心中是多么重要。阮恒待人真誠、無私助人的品格在這句話中得到最真實、最準確、最集中的反映。6可根據課文內容,采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把握環境特點讀。如,指導讀面臨嚴峻局面的句子時,語速要稍快,讀出緊張危急的氣氛;把握感情基調讀:如,“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薄芭e——放——舉”這三個動詞要讀出語速的變化(從慢到快),特別是最后“舉起來”語氣要堅定;圖文對照入情入境地讀: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畫面向學生展現了直觀的形象,讓學生圖文對照進行朗讀,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上纫龑W生看課文插圖,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使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7課后第二題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解決,因描寫阮恒動作、表情的句子有多處,可根據學情有所側重地進行處理。課后第三題要求學生想一想醫生安慰阮恒的話。阮恒在獻血過程中神情、動作的變化,是內心痛苦不斷加劇的直接反映。產生這種痛苦的原因在于阮恒缺乏獻血方面的知識。醫生的話使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可見醫生的話有很強的針對性。可以想象醫生安慰阮恒的是什么話:不要怕,只需要你的一小部分血就可以挽救那個小女孩的生命,你不會有危險,馬上就好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然后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推測醫生說的話。8課上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下課前了解的關于友情的故事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關于友誼的故事。可能的話,結合課文內容來交流,會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步閱讀》中的文章《平分生命》,同樣是一個關于獻血的動人故事,可引導學生結合對課文的學習讀一讀,議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