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環境與資源:互聯網、多媒體計算機教室,“課件”及相關的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鋪墊
1.老師要在自己的[教學網頁]上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源或相關網站。
2.老師要求學生課前進行“電腦網絡”活動的實際操作體驗。如:(1)在老師提供的“教學網頁”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2)在相關網站上幫父母收集所需要的工作信息;(3)在相關網站上收集自己家庭生活、娛樂所需要的資源。
3.如有不會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的學生,可參與他人的采集活動,也可在他人幫助下實現對活動的實際操作體驗與感悟。
(以上內容,學生可在[教學網頁]上查到)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課前進行“電腦網絡”活動的實際操作體驗,感悟現實生活中的“信息高速路”,為《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導入新課
1.老師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演示“課件”:展示汽車行駛在公路上、火車火車行駛在鐵路上、輪船行駛在江學生河中的情景。在學生觀察、體驗后,讓學生思考汽車、火車、輪船行駛的情景。觀察后,老師向學生提出質疑:“請同學們想一想,信息有行駛的道路嗎?它行駛的道路會是怎樣的呢?”
2.學生針對老師提出的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
3.學生相互交流課前上網收集資料感受,說說對“信息行駛”的理解;學生圍繞課題,說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
4.老師用引導性語言把學生引入對《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課的學習。
設計意圖:用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為學習新課找到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融入點,使學生的情感與意識快而準投入到對新課的認知過程。
三、認知新課
1.學生初讀課文,找出生字、詞,看看哪些字、詞容易讀錯,哪些字在字形上容易混淆,把一些不容易讀準的字音,多讀幾遍:(1)“屏”是多音字,還讀“bǐng”,如“屏息”;(2)“鋪”容易讀錯,注意不要讀成pǔ;(3)“賀”讀hè,不要讀成huò;“戀”不要讀成niàn;(4)“宜”的本音是yí,在課文里讀輕聲。
2.老師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演示字、詞,訓練學生把一些不容易讀準字、詞讀準。
3.學生再讀課文。以自由讀為主,邊讀邊找出課文中描寫 “我”的細節的語句:(1)“我”做了什么;(2)“我”看到什么;(3)“我”的心情;(4)“我”的感受。
4.分小組交流,學生說課文所記敘的事情,互說、互聽、互評,然后再由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講,老師要注意引導,并有目的地幫助學生達成共識。
5.老師指導與訓練學生進行課文朗讀。主要對課文中描寫“我”的細節語句進行導讀。老師要先進行范讀,然后再運用“課件”進行導讀,并對課文中描寫“我”的心情、“我”的感受等語句,對學生進行差異性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學會怎樣把握好文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進行課文朗讀。在此基礎上,指導與訓練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課文朗讀,讓他們學會“換位”、學會“入境”,讓他們在扮演角色進行課文朗讀時,把自己置身于課文的情境中,去感悟課文中的“我”,這不僅可使學生學到許多緘默知識,而且對學生也是無形的情感教育,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得以提升。
6.老師要依據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焦點問題進行小結,鞏固、強化學生的元認知成果,促進學生對新知識體系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