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愛爾莎》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過程】
一、釋題
1、本文作者喬伊·亞當遜,奧地利人。
本文講的是她與一只小獅子的故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誰能講講獅子是怎樣的動物。
2、出示圖片,帶領學生欣賞。在你們的印象中,獅子的性情怎樣?(兇猛)
3、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介紹你們認識一只既可愛、溫柔,又善解人意的小獅子,它叫愛爾莎。
板書課題
二、初課課文
1、小組學習,出示要求:
⑴ 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的音和義。不懂的質疑。
⑵ 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
⑶ 畫出點明小獅子愛爾莎年齡的語句。
2、交流學習情況。
⑴ 學生說說記憶生字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
⑵ 組詞
縫(多音字組詞)
撫( ) 糖( ) 配( ) 飲( )
扶( ) 塘( ) 陪( ) 引( )
鐘( ) 程( ) 驗( ) 資( )
種( ) 乘( ) 臉( ) 姿( )
⑶ 理解詞語意思
撲騰:游泳時用四肢擊水。
乳牙:人或哺乳動物出生后不久長出來的牙齒。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樣子。
寬恕:寬容、饒恕。
九霄云外:指天的極高處,課文指把怒氣拋到很遠的地方,消失得無影無蹤。
戀戀不舍:形容舍不得離開。
⑷ 重點交流⑵、⑶兩題
3、熟讀課文
三、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以及“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我”為什么把小獅子送回大自然和怎樣送它回大自然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一段講了什么?你認為小獅子可愛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我”把小獅子撿回來并喂養它。和它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從小獅子朦著藍薄膜的藍眼睛,眼珠滴溜溜的轉,看出它很聰明,很可愛,像個小孩。從跟我一起睡,舔我,看出小獅子和“我”感情很深。)
2、“我”和小獅子的感情如何,感情朗讀這一段。
過渡:小獅子長大了會怎樣呢?
二、學習第二~五自然段
1、指名讀。
2、小組學習,討論:
⑴ 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一件什么事?每件事都說明了什么?
⑵ 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我”對愛爾莎的愛護?又從哪些地方看出愛爾莎對我的感情?
3、討論后交流
第二自然段:愛爾莎在河里洗澡,撲騰浪花,把我撲倒。說明它頑皮。
第三自然段:愛爾莎與犀牛勇敢搏斗,把他趕出很遠。說明它勇敢。
第四自然段:愛爾莎換牙、睡覺像孩子一樣。說明它溫順。
第五自然段:愛爾莎獸性發作被“我”教訓后垂頭喪氣,一聲不響。(吮、蹭)說明它馴服。
三、學習第六~十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