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也會放風箏》教學案例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新課標也倡導:"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資源,為我所用——不但要呵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更要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觀察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釋放學生在一片心靈自由的藍天里展翅暢想,讓這片片的想象亮點構成的旋律充實每課堂,顯得特別重要!
以下我以《花兒也會放風箏》的幾個活動亮點,來談談我是怎樣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以眾多精彩的教學"小亮點"有機地組合成整個課堂的教學"大亮點"——讓想象的旋律飄灑在課堂每個角落。
教學流程:
亮點一:激趣導入,展開想象;
a:猜謎語:象鳥飛不高,就怕雨來澆,天上飛不了,地上線拴牢。
b:你放過風箏嗎?感受如何?讓學生閉目遐想,展開想象(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樂曲)
c:花兒看到你們如此歡樂,不甘寂寞地說:"我也會放風箏"。讓咱們一起去聽聽花是怎樣放風箏的吧!
("課的第一錘重音要響在學生的心坎上。"本亮點依據此點,通過讓學生猜謎語,回憶放風箏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經驗體驗放風箏的樂趣,再讓學生聽歌想象,可謂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喚醒了生活場境在頭腦中留下的表象,溝通了書面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引發了學生與語言文本的對話。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實現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從內心感覺出發,制造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象的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達于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整體探尋課文內容)
亮點二:品讀課文,共享想象;
小亮點之一——第一節
a:細讀第一小節,感受快樂。
b:讀了這小節,你感覺到了什么?請先想象一下,再舉例說一說。
c: 表演 "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是怎么樣的?
d:為什么說是牽著一條渴求的線?理解"渴求" 的意思?
師:那我們首先來說說"渴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非常希望的意思。
生:就是渴望,非常想得到。有個成語叫"求知若渴"。
師:好,弄清楚了渴求的意思,那么我們是渴求什么呢?
生:他們渴求自己的風箏飛得更高更遠些。
生:他們渴求風箏把他們的理想也帶上藍天。
生:他們渴求更多的快樂。
生:孩子們一個冬天沒有放風箏了,現在終于到春天了,總算可以放風箏了。所以他們很渴求。
……
[ 留給學生想象的藍天,在藍天里放飛風箏,在課堂里激起潛在的認識,把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小亮點二——第二節
a:花兒是在遠處對我們說話。我們想象一下,對著遠處的人說話會是怎樣的?(老師邊說邊做了一個朝遠方喊話的動作。)
b:再想象一下,如果花兒離我們很近,那又該怎么讀?練習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
["活的朗讀給課文`以生命" ]
小亮點之三——第三節
a:有的在花枝上飛高飛低,有的在上空盤旋滑行,還有的會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