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二、三自然段的教學,想象珍珠泉的美麗,感受作者描寫的細膩,觀察的仔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表達能力。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想象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隨吳然來到了他的家鄉,看到了美麗的珍珠泉。誰能說說珍珠泉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泉水 水泡)
這節課我們要再游珍珠泉,讓我們再細細地領略一下珍珠泉迷人的景色。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來到泉邊,我們看到了一潭(深綠)的泉水。
1、出示閱讀提示:默讀第二自然段,用直線劃出描寫泉水的句子,并圈出能概括泉水特點的字詞。
2、指名回答
“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可惜沒有魚,是水太深太涼的緣故吧?”
3、比較句子
“水是那樣綠,很綠很綠。水是那樣深,又是那樣清,清得可以看到潭底的任何東西。”
這句與課文里的原句比較,哪句更好?為什么?
再讀一讀課文里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泉水?
4、有感情地朗讀 把你看到的泉水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指名讀——評讀)
5、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泉水綠、深、清、涼的特點,那么在描寫泉水之前的這兩句話在寫什么呢?
(1)出示要求:讀一讀,想一想這句話在寫什么?
“周圍鑲嵌著高低錯落的石頭,上面長著一層黑里透綠的青苔。那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那悄悄地開放著的花朵,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
(這句話在寫泉水周圍的景物 石頭 青苔 蕨草 花朵)
(2)你覺得作者在寫這四種景物的時候哪種景物寫得最好?為什么?
(3)把你的獨特體會讀出來(指名讀——評讀)
6、師朗讀第二自然段,要求學生想象泉水周圍及泉水的樣子,聽后說一說此時的想法(感受到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珍珠泉不但有深綠、清澈的泉水,還有珍珠一樣的水泡呢。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這個自然段描寫了水泡的幾種景象?
(兩種景象 1、2句寫水泡從潭底冒出,由小變大,最后消失;3、4句寫陽光照射水泡時的景象。)
2、出示閱讀提示;
(1)選擇你喜歡的景象反復的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在空白處批注
(2)把你喜歡的景象有感情地讀給同桌聽
3、交流、反饋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1)第一句話寫出了水泡亮晶晶的、圓圓的、鼓鼓的樣子以及很多的特點。
作者在這里使用了“當然”這個詞,去掉讀,加上再讀,你有什么體會?(感受作者對水泡的喜愛)
集體讀第一句話,讀出贊美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