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聲“對不起”》說課稿
一、 說教材:《說聲“對不起”》節選自小語北師大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我”不小心,手中的鉛筆把同桌陸葉的下巴劃破了,老師讓“我”向他道歉,可“我”說不出口;最后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礙,大聲地向同學說了聲“對不起”。課文告訴同學們,講文明、懂禮貌是一個小學生應有的好品質。
一、 說目標:
根據課文編排與新課標理念,我制定了如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能力目標:抓住“我”在這件事當中的神態與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我”的心理變化——即超越自“我”的過程,培養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思想品質目標: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二、 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 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 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以培養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為重點,抓住“我”的神態與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我”是怎樣超越自“我”的。
教學難點: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的,即“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這三個字的。
五、 說教學程序:
(一) 談話,引出課題,質疑。
讓學生說說你們平時使用過哪些文明語言呢?當我們的行為給別人帶來麻煩時,“我”們應該說聲——,生齊接“對不起”,引出課題,板書,齊讀課題。
(由生活出發,自然引入。學生有話可談,創設了和諧的課堂氛圍。)
質疑:看到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
學生自由發問,“誰”說,為什么說,怎樣說,說的結果如何,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以課題為輻射點,幫助學生把握課文概要,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 初步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讓同學帶著疑問自由朗讀課文,同時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朗讀情況,師生評議。
(評議要中肯恰當,以激勵性語言為主,讓學生樂于朗讀。)
解疑: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已解決了哪些疑問?
學生釋疑結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況下說出“對不起”的,三年級學生說不清楚。
(學生自己提問,然后通過朗讀,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再在老師的進一步引導點撥下,讓學生自己尋得答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三)、抓住重點段,深入學習課文。
過渡:“我”在什么情況下說“對不起”的呢?這個問題我們暫時放一放,讓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