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通用11篇)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及認識多音字“挨”;會寫11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3、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懂得知錯就改、主動道歉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難點:教育學生從小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準備:有關文明禮貌方面的錄像、實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一段有關文明禮貌的錄像,讓學生看后說說自己的感受。
2、同學們朝夕相處,你們之間一定發生過錄像中的事吧!陳剛和陸葉之間就發生過一件不愉快的事,他們是怎么處理的呢?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字和難讀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識字、讀書好方法,互幫互學。
3、集體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4、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與同桌交流。
三、研讀課文,明白事理。
1、學生自由讀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組內交流。
2、再讀課文,把讀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3、組內匯總不明白的地方,集體討論解決。
4、班內交流各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出“我”的緊張、害怕的心情來。
6、全班集體討論:“我”為什么應該對陸葉說“對不起”?
7、教師小結: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每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2、文中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在同學們之間發生,假如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做?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以前,在你身上一定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吧!如果有,請你用“對不起了,朋友……”,勇敢地向你的朋友說聲“對不起”吧!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自學文中的生字,認識16個生字,能正確書寫“超、陸、劃、陳、秒、諒、束”。
2.抓住表現人物心理的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大意,懂得做了錯事應勇于主動承認錯誤。
〖教學過程〗
(一)自學生字,把課文讀正確
1.借助書后生字表準確認讀16個生字。
(注意:“挨”讀“ái”,二聲;“束”讀“shù”,四聲。“劃”是多音字,在這讀“huá”。)
2.練習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不多字,不丟字。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課文的大意,(起因――經過――結果),盡量做到語言清楚、簡潔。
2.找出文中讀不懂的地方(包括詞、句……)
生動筆勾勾畫畫
師引導:讀不懂的地方怎樣解決?――生:結合上下文反復讀,思考。
3.組內交流(暫時解決不了的在班上集體交流)
1)重點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固執、自私、不知所措、窘、期待、責備、責怪”的意思。(責備――責怪 互為一組近義詞)
2)指導學生用“不知所措、責備”造句
理解詞義――找原句,摸索用法――思考:什么樣的語境下,能用上這些詞――練習仿句
(三)精讀重點段落,體會人物心理活動
1.默讀課文,畫出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句子。想像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同桌同學交流,合作中發揮同學間互相補充,幫助的作用。
板書:不知所措――一個字都吐不出――好難好難――鼓足勇氣
2.重點體會四、六兩段。
1)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兩段話,想想當時作者心里想什么?(提示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驗說)
2)這種體驗你又是通過哪些語言感受到的?(進一步理解語言,學習語言)
“我的嗓子眼兒里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老師啊……”――形象的語言表現出我當時心里的矛盾。
(指導學生學習文章細膩的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
3)找出描寫老師的句子,想一想描寫老師的句子能否刪去,為什么?
(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到:正是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才有勇氣去承認錯誤。)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
自己讀――同桌評價讀――指名讀(通過評價來逐漸提高朗讀的水平)
(四)擴展延伸,練習說話
1.你對文中的“我”怎樣評價?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樣做?
(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犯了錯誤應當有勇氣承認錯誤,這樣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3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交流,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2、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反復朗讀“我的嗓子眼兒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句話,聯系上下文體會“我”的心情。
3、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教學重點:
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交流,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教學難點 : 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反復朗讀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引入新課
讓學生收集文明用語,并說說每句話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用。
板書課題:說聲“對不起”
二、 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
2、 思考問題:“我”為什么應該和陸葉說“對不起”?
三、 集體討論:
1、 小作者的表現:開始是怎樣的?(緊張害怕)
后來是怎樣的?(鼓起勇氣,超越自我)
2、 是什么力量讓他這樣做的?
3、 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
4、 課文第四自然段先寫周圍的環境“靜得出奇”,再寫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兒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時,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想象小作者當時的心情,最后寫“我”的表現及心理活動,抓住“愣愣”“不敢看”體會作者的心情。在體會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把描寫感受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找出來,使作者心情的不平靜與教室里靜得出奇形成對比,然后讀讀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及心理活動,最后把體會出的緊張、害怕的心情讀出來。
四、 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詞
1、 通過預習你已經學會了哪些生字?
2、 還有哪些生字你沒學會?有什么困難?
3、 本課生字較多,可以分類教學。如:
陸陳眶秒——可聯系實際理解字義
挨超劃搓諒——在學習課文時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
4、書寫:注意“陸、歉、湊、束”等
5、開火車認讀生字卡。
6、給每個生字組詞。
三、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
板書設計 :
說聲“對不起“
緊張、害怕鼓起勇氣、超越自我
教學后記:
這一課“我“的心理活動描寫很生動,我將它作為指導學生描寫心理活動的范例來講,重點指導學生抓住其中的重點詞,看作者是怎樣講心理活動寫活的,另外強調將這些句子讀好,讀出作者當時的心理,學生再這樣的練習中能很好地領悟到怎樣寫好心理活動。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4
10月23日下午,徐琳娜老師執教了北師大語文第五冊《說聲“對不起”》一課,我深有感觸。這節課主要有這幾個方面值得我來學習。
1.自主學習生字,形式多樣。在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生字的基礎上,徐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學習生字的形式多樣,有個人讀,開火車讀及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讀,特別是小組開火車讀使學生處于一種樂學的狀態,潛移默化的突破了生字教學的難點。
2.注重讀的訓練。老師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感悟作者的心情。
3.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對于學生的問題:“‘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 徐老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意思來理解,并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練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看到學生沒能讀出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時,我并不急于范讀,而是用戲劇性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然后引導促俄生讀書感悟。結果學生不僅把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出來,還把他窘得“滿臉通紅、不知所措”的神態表演得惟妙惟肖。看來激qing、激趣與鼓勵是解決問題的良好催化劑。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5
一、生活入手,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生活中你都會用到哪些文明用語?會在什么情況下用?
(1)你好—打招呼
(2)謝謝—道謝
(3)別客氣—回謝
(4)對不起—道歉
(5)沒關系—表示原諒對方
(6)請—禮貌謙讓
(7)您—尊重別人的稱呼
過渡:使用文明用語,是一個人具有良好素養的表現,生活中多用文明用語,就可以讓你感覺更舒服。
2.板書 說聲“對不起” (學生齊讀兩遍)
你會在什么情況下說對不起呢?(讓學生聯系實際說一說)
過渡: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有關兩個小朋友使用禮貌用語的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自己查字典或借助工具書學習,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小組合作學習,讀準字音,分析難記字的字形,交流對字義、詞義的理解。)
2.交流學習所得,教師指導點撥、糾錯。
3.練習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不多字,不丟字。
4.指名接讀課文,并評價。
三、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出示默讀要求:
(1)只用眼,不動嘴,不出聲,不用手指。
(2)邊讀邊想,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筆標出不懂的地方。師引導:讀不懂的地方怎樣解決?――生:結合上下文反復讀,思考。
2、學生依要求默讀,然后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課文的大意,(起因――經過――結果),盡量做到語言清楚、簡潔。
3.質疑,釋疑。
四、深入學文,體會人物心理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句子。想象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小組交流,互相補充,相互啟發。
2.集體交流。板書:不知所措――一個字都吐不出――好難好難――鼓足勇氣
3.重點體會四、六兩段。
(1)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兩段話,想想當時作者心里想什么?(提示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驗說)
(2)這種體驗你又是通過哪些語言感受到的?(進一步理解語言,學習語言)
“我的嗓子眼兒里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老師啊……”――形象的語言表現出我當時心里的矛盾。(指導學生學習文章細膩的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
(3)找出描寫老師的句子,想一想描寫老師的句子能否刪去,為什么?
(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到:正是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才有勇氣去承認錯誤。)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
自己讀――同桌評價讀――指名讀(通過評價來逐漸提高朗讀的水平)
4.討論:開始“我”說不出口,到后來我大聲說“對不起”,是什么力量讓我這樣的?
(是老師、同學的鼓勵,是自己戰勝了自己)
5.我”為什么要對陸葉說“對不起”呢?
(因為“我”做錯了事情,就應該說對不起。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應有的好品質)
6.教師小結。
五、擴展延伸,練習說話
1.你對文中的“我”怎樣評價?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樣做?
(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犯了錯誤應當有勇氣承認錯誤,這樣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表演這個故事。
3.你們有過類似的經歷嗎?模仿寫一個片段,重點寫出自己的心理活動。
板書設計:
說聲“對不起”
緊張、害怕——戰勝自己 超越自我——說聲“對不起”
設計感悟:本課的心理描寫很有代表性,可以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交流,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2、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反復朗讀“我的嗓子眼兒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句話,聯系上下文體會“我”的心情。
3、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教學重點:
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交流,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教學難點: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反復朗讀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收集文明用語,并說說每句話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用。
板書課題:說聲“對不起”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2、思考問題:“我”為什么應該和陸葉說“對不起”?
三、集體討論:
1、小作者的表現:開始是怎樣的?(緊張害怕)
后來是怎樣的?(鼓起勇氣,超越自我)
2、是什么力量讓他這樣做的?
3、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
4、課文第四自然段先寫周圍的環境“靜得出奇”,再寫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兒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時,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想象小作者當時的心情,最后寫“我”的表現及心理活動,抓住“愣愣”“不敢看”體會作者的心情。在體會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把描寫感受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找出來,使作者心情的不平靜與教室里靜得出奇形成對比,然后讀讀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及心理活動,最后把體會出的緊張、害怕的心情讀出來。
四、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詞
1、通過預習你已經學會了哪些生字?
2、還有哪些生字你沒學會?有什么困難?
3、本課生字較多,可以分類教學。如:
陸陳眶秒--可聯系實際理解字義
挨超劃搓諒--在學習課文時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
4、書寫:注意“陸、歉、湊、束”等
5、開火車認讀生字卡。
6、給每個生字組詞。
三、布置作業:抄寫生字詞。
板書設計:
說聲“對不起”
緊張、害怕鼓起勇氣、超越自我
教學后記:
這一課“我”的心理活動描寫很生動,我將它作為指導學生描寫心理活動的范例來講,重點指導學生抓住其中的重點詞,看作者是怎樣講心理活動寫活的,另外強調將這些句子讀好,讀出作者當時的心理,學生再這樣的練習中能很好地領悟到怎樣寫好心理活動。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7
一、談話導入新課。(略)
二、初讀課文,理解詞語。
師:同學們,剛才我聽了同學們讀課文的情況,真不錯。你們已經能正確讀課文了,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
生:讀課文,邊讀、邊找、邊劃。
(給一定的時間后)
師:請同學們合作讀含有不理解的詞的句子,商量商量你劃出的詞怎樣理解?
生:開始交頭接耳地說起來,有的為了請教別人,還下了座位。
師: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可以聯想,可以試著給詞換近義詞或反義詞,還可以說一句話……
師:咱們請同學們把你理解或不理解的詞展示出來,好嗎?
生:老師,我不理解“不知所措”。
師:請大家輕聲讀有這個詞的句子。在什么情況下我不知所措?
生1:我把同桌的下巴劃破了,他哭了,我不知所措。
生2:我覺得是他哭了,我不知怎么辦好。
生3:我認為“不知所措”就是不知道怎么辦。
師:剛才同學們理解的詞,是用什么方法呀?
生:是聯系上下文理解的。
生:老師,我覺得“猶豫”這個詞不好理解。
師:誰能想辦法給他解決。
生:我能給它找個反義詞,是“果斷”。
師:我們一起來讀有猶豫的這句話好嗎?
生:齊讀。(是啊,做錯就應該說聲“對不起”這有什么好猶豫的呢?)
師:我們大家現在就是陳剛,心里會怎么想呢?
生1:我不知道說呢,還是不說。
生2:我想說,可就是張不開嘴。
生3:我還是說吧,老師讓說,同學們也在等著……
生4:我想的是,做錯了,就應該說。
師:剛才同學們想了陳剛想的問題,最后他說了嗎?
生:說了。
師:那么猶豫怎樣理解呢?
生:應該是拿不定主意。
師: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越來越聰明了。
教學反思:
1、學生已進入中年級,是培養理解詞和句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課文,讀有關的句子。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自己找出的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要想讓學生順利理解詞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引”“點”“激”。把學生引入故事發生的情節中;抓住適當的時機啟發、點撥;給學生創設語境,讓學生進入文章,當文章中的小主人去思、去想,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們,讓他們有表達的欲望,有表達的機會,也就有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動力。
2、課堂學習中,要想讓學生會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在反復的練習中,學生就會明白什么情況下,用聯想。什么情況下聯系上下文。逐步學會理解詞語的方法。剛開始指導時,一定要細致。要把握課堂節奏,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底選用哪一種方法更合適。隨著時間的消逝,同學們會把自己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8
一、 說教材:
《說聲“對不起”》節選自小語北師大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我”不小心,手中的鉛筆把同桌陸葉的下巴劃破了,老師讓“我”向他道歉,可“我”說不出口;最后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礙,大聲地向同學說了聲“對不起”。課文告訴同學們,講文明、懂禮貌是一個小學生應有的好品質。
一、 說目標:
根據課文編排與新課標理念,我制定了如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能力目標:抓住“我”在這件事當中的神態與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我”的心理變化——即超越自“我”的過程,培養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思想品質目標: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二、 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 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 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以培養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為重點,抓住“我”的神態與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我”是怎樣超越自“我”的。
教學難點: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的,即“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這三個字的。
五、 說教學程序:
(一) 談話,引出課題,質疑。
讓學生說說你們平時使用過哪些文明語言呢?當我們的行為給別人帶來麻煩時,“我”們應該說聲——,生齊接“對不起”,引出課題,板書,齊讀課題。
(由生活出發,自然引入。學生有話可談,創設了和諧的課堂氛圍。)
質疑:看到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
學生自由發問,“誰”說,為什么說,怎樣說,說的結果如何,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以課題為輻射點,幫助學生把握課文概要,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 初步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讓同學帶著疑問自由朗讀課文,同時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朗讀情況,師生評議。
(評議要中肯恰當,以激勵性語言為主,讓學生樂于朗讀。)
解疑: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已解決了哪些疑問?
學生釋疑結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況下說出“對不起”的,三年級學生說不清楚。
(學生自己提問,然后通過朗讀,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再在老師的進一步引導點撥下,讓學生自己尋得答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三)、抓住重點段,深入學習課文。
過渡:“我”在什么情況下說“對不起”的呢?這個問題我們暫時放一放,讓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朗讀并思考:“我”以前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通過抓關鍵詞語“并不固執自私”體會出“我”是一個知錯能改的孩子,也是一個能為他人考慮的孩子。
通過對“挨板子”的影視鏡頭的回憶,并與我不敢向別人認錯的心情比較,初步感受“我”向別人認錯的痛苦難受的心情。
(注意聯系已有的生活閱歷,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朗讀體會“我”的心情。
2、學習的四自然段:
過渡:正因為“我”有這樣一個毛病,所以當“我”用鉛筆劃破了同桌的下巴后,老師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我”的心情。
班級交流,說說讀出了“我”當時什么樣的心情,你是從哪一句話當中體會出這種心情的。
① 從“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兒里像堵了快石頭似的,連一個字也吐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臉。”看出“我”當時心里難受、緊張、害怕。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有沒有過類似的體驗。
② “在心里,我不知已責備自己多少遍了。”看出自己知道做錯了,很自責的心理。
反復朗讀,讀出“我”難受、緊張、害怕、自責的心理。
聯系上下文,進一步體會”我”的心理活動。請同學們再找找還有哪些句子也表達了“我”的這種心情。共三句:
① 我一時不知所措,窘得滿臉通紅。
② “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③ 要說出這三個字,真的好難好難。
朗讀體會。
(經過學生深入探討,把握了我當時的心理活動,實現了情感的“內化”“吸收”的過程,朗讀則是對己理解的思想內容的“外化”“升華”的過程,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的,也就是“在讀中悟”和“以悟促讀”的有機結合。)
3、學習五——八自然段
過渡:“我”要說出這三個字,是那么難,那最終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說出“對不起”的呢?
默讀五至八自然段。
小組討論。
班級交流。
小結: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在“我”提高了自己認識的前提下,在榜樣的推動下,“我”終于鼓足了勇氣說出了“對不起”三個字。
(這是課文的難點,但經過上面的鋪墊,以及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 總結全文,回歸生活。
1、 做填空題。
“我”說了“對不起”后,老師( ),同桌( ),同學們都,“我”和陸葉還( )。
2、 總結性提問:這個結果好不好。同學們喜不喜歡課文中的”我”?說說理由。
3、 十運會即將在南京舉行,我們南京市開展了爭當文明市民的活動,同學們也是當中的一員,你們打算怎么做。請用幾句話寫下來。
4、 交流,點評。
(語文只有與自己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才能充滿活力,才能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作業
1、熟讀課文,讀出情感。
2、搜集文明禮貌用語至少三條。
3、搜集講文明、懂禮貌的故事一則。
(任選兩項。)
六、板書:
說聲“對不起“
以 前: 向別人認錯難受
老師同學的鼓勵
那 一 次 后: 超越自我
我的認識、榜樣、勇氣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15個。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學生應該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課文
教學方法:談話、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1、指名說說:自己知道哪些禮貌用語,它們在什么情況下用?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有關兩個小朋友使用禮貌用語的故事。
3、板書課題:《說聲“對不起”》(學生齊讀兩遍)
二、新授。
1、質疑: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初讀課文。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
挨 超 陸 鉛 措 窘 陳 眶 彼 歉 秒 湊 諒 束
(4)出示生詞,同桌讀,男、女同學接讀。
挨打 超越 大陸 鉛筆 不知所措 窘迫 陳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湊到 原諒
結束 支支吾吾
3、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勾出不懂的詞語,在小組中討論。
(2)提出還不懂的詞語,大家解決。
(3)指名接讀課文,并指名評價。
(4)在小組中學習:
a自由讀課文。
b討論:“我”為什么應該對陸葉說“對不起”?
c選擇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
d*討論:小作者的表現,開始是什么樣的,后來又上什么樣的?
*由開始“我”說不出口,到后來的“我”大聲說“對不起”,是什么力量讓他這樣做的?
e自由讀第四自然段,體會“我”的心情。
f指名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么心情?
4、朗讀課文。
正確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講文明
說聲“對不起”
懂禮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正確書寫11個字,并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則。
2、完成“語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學重難點:
1、書寫“鉛、措、陳、支、吾、任、秒、諒、猶、豫、束”11個字。
2、抄寫詞語。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型:寫字課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文《說聲“對不起”》。
2、出示15個生字,學生認讀。(開火車)
挨超陸鉛措窘陳眶彼歉秒湊諒束
3、出示生詞,男、女同學接讀。
二、新課:
1、出示要寫生字,學生認讀。
鉛措陳支吾任秒諒猶豫束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書寫生字。
(1)學生自由書寫生字。
(2)指名上臺書寫,并指名評價。
(3)書寫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語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奇怪原諒任何猶豫不知所措
*抄寫詞語。
(5)合作學習:
*小組中,選出寫最快、的作業,評選出來。
*上臺展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書寫的。
三、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每字3遍。
2、抄寫詞語。
四、板書設計: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10
本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果斷地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課堂成了他們主動學習的平臺。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及時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將這些問題變成了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
一、注重自悟
讓學生在教師搭建的平臺上展現對文本的獨特感悟,是將學生的問題變成課堂資源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提出問題,我并不急于要求學生回答,而是給予學生充分“悟”的時間,鼓勵、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思考、討論,使學生從不同側面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感悟,變“要我說”為“我要說”,最終“老師為什么要讓陳剛向陸葉道歉”這個問題便在學生的層層分析中迎刃而解了。
二、情趣引導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對于學生的問題:“‘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意思來理解,并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練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看到學生沒能讀出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時,我并不急于范讀,而是用戲劇性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然后引導促俄生讀書感悟。結果學生不僅把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出來,還把他窘得“滿臉通紅、不知所措”的神態表演得惟妙惟肖。看來激qing、激趣與鼓勵是解決問題的良好催化劑。
一節課下來,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所產生的巨大魅力。我想:教師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語文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才會不斷涌現新的活力,新的生命。而教師則要緊緊抓住文本,并輔以積極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的問題成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堂才會呈現出如此精彩的畫面。
北師大版三年級《說聲“對不起”》教案 篇11
[教材說明]
《說聲“對不起”》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5單元 “我們和我”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講的是“我(陳剛)”不小心將手中的鉛筆劃破了同學陸葉的下巴,老師讓“我”向同學道歉,可“我”說不出口;最后,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我”終于克服了心理障礙,大聲向同學說了聲“對不起”。課文告訴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是一個小學生應有的好品質。我按照自己的預設進行教學。
[教學片斷]
……
師:讀了這么多遍課文,大家知道陳剛錯在哪里了嗎?
生1:他一開始就應該承認錯誤,向陸葉道歉的。
生2:陳剛一開始就不想認錯,他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有錯。
生3:我覺得一個人做了錯事,應該敢于承擔責任。陳剛不像個男子漢,不能主動認錯。
正當我暗自高興學生讀懂了課文,慶幸教學進展順利時,教室里卻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生4:(小手高舉,迫不及待地):不,老師,我覺得陸葉也有不對的地方。
(這一發言,打斷了我的教學流程,這可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如果討論這個問題,這堂課的教學任務肯定完不成,何況這個問題也不是課文中的主要問題。可是,面對學生如此獨特的見解又怎能置之不理呢?)
師:哦?為什么這樣說?
生4:你看,一開始,陳剛劃破了陸葉的下巴,他就哭了,那可能是疼痛的原因。可是后來,老師關切地問陸葉:“疼嗎?”他就哭得更厲害了,難道是老師一問就痛得更厲害了?他這樣做是想告訴老師:我受傷了,是陳剛的錯,我需要保護。
師:那他是什么錯誤?他為什么哭得更厲害了?
生5:他是疼痛哭得更厲害了。
生6:不,他是激動哭得更厲害了。你看老師一開始就站在他的一邊兒了。
生7:不是老師站在他的一邊,是他自己認為老師對他最關心,他是“受傷者”嘛。
生8:我覺得他是嬌氣,才哭得更厲害了,他本來是受傷者,老師一問他,他就更加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所以哭得更兇了。
生5:對,是嬌氣,我也有過這樣的事。那一次,我跑步時,被絆倒了,手上破了一點皮,一開始,我還沒有哭,可后來老師來了一問,我的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生9:我覺得,陸葉也是的,偏偏要陳剛說那三個字,其實他們倆是同桌,又是自己撞了陳剛,陳剛擋了他一下,也不是故意的,他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得理不饒人?
生10:是小題大做。
生11:不能這樣說,畢竟陸葉受了傷。他要有錯也是小錯,可陳剛的錯誤就大了,不僅劃破了人家的下巴,而且還不敢承認錯誤。
生12:陸葉也不是那么計較的。后來,陳剛承認了錯誤,道了歉,陸葉不也就原諒了陳剛,很自然地說了一聲“沒關系”嗎?
師:由此看來,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學生,做了錯事就應該——(我趕緊趁熱打鐵)
生:(一起回答,聲音響亮)主動道歉,敢于承認錯誤!
雖然,這節課預設的教學任務因此而沒有完成,但我卻從沒有這樣高興過。這些看似個別學生有不同理解的問題,卻引起了全班學生的思考、討論,最后上升為對事理的認識,甚至是多元思維方式的形成。
[反思]
新課程倡導生成性教學。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它的課堂教學是有生命靈性的。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 因為學生生活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一,知識多少有別,個性也有差異,所以課堂上往往會有著不同的見解。這種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的對話課堂,是真實的、多維的、開放的、互動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一、尊重獨特感受,放飛學生心靈。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從若干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小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理解能力的差異,對同一個問題常常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學設計畢竟只是教師在課前的一種單向預設,無法絕對符合實際進展情況。在案例中,學生的 “陸葉也有錯”中的暢所欲言,都是學生自主閱讀后的思考,是學生自己的感受。如果當時無視課堂中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讓學生不斷的對話,將課堂教學嚴格地按照預設的計劃推進,則必然違背了課程的終極目標。如果以教師的理解去代替學生的理解,那必將抹殺孩子的閱讀個性。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放飛學生的心靈。在閱讀過程中,多請學生談談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二、捕捉生成資源,張揚學生個性
新課程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課程環境,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是四因素持續交互的動態情境。在多元互動的過程中,那些“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面對“不確定性”,教師是扮演決策者,還是執行者? 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及時發現并正確地點撥、引導,生成并把握寶貴的教學資源,使那些有著不同情感期待和知識準備與需求的學生獲得滿足。在本案例中,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結合生活中或當時某種現象或事物而對文本的理解產生了獨特的體驗,突發其想,想出了“陸葉也有錯”,并因此引發了一系列對話,這出于教師的預設,但這時教師及時捕捉生成資源,把握住教學的契機,扭轉被動的局面,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課堂是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每一節課都有預設與生成的綜合過程。學生認識的“不同”這是課程生成資源,我們教師應該利用課堂生成性的資源。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預設的教學計劃同課堂的真實情境之間經常性地存在著某種差異。這種差異正是學生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的顯現,正是學生與文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讀,其中應該不乏有價值的成份。“陸葉也有錯”這個問題似乎偏離了課文的主題,其實這也是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應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進行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維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
語文課堂不僅僅生成知識,更是一個生成智慧,點化生命的課堂。由此看來,如果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唯教案,唯預設,壓抑學生的個性,那就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僵化。為人師者,要善于去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思考,要善于營造民主融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投入到心靈感悟的對話之中。因此,我們在施教時切不可墨守成規,而必須靈活自如地因生制宜,在教學中要捕捉隨機生成的資源,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個性的平臺,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給他們創造一次次充分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機會,課堂也會因此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