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通用15篇)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10-20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通用15篇)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1

  示兒

  教學目標

  l 借助注釋學懂〈示兒) 的詩意 , 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

  2. 體會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 陶冶愛美情趣。

  3 、感受〈示兒) 詩中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

  吟誦古詩 , 通過自主學習 ,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芳、像詩歌民容 .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

  一、溫故知新 , 明確目標;

  1. 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xiāng)的詩一一《靜夜思 )i ?

  過渡語 : 對于陸游 , 大家并不陌生 , 他 85 歲臨逝世前夕 , 作了他一生中

  最后一首詩 , 也是最感人的詩 , 這是他名垂千百的遺囑。我們今天學習他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 " ( 板書課題 : 示 )l)

  2. 提問 t 我們在以前學習古詩 , 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

  引導學生回答 , ①學習詞句意思 , 了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等 c

  二、揭示詩題 , 介紹背景

  1. 讀題質疑 p ①說說 " 示 " 的意思 ; ( 告訴、告知 ) ②問 : 根據(jù)題目引導學生答出 : 誰告訴兒子 ? 告訴什么給兒子 ? 為

  什么告訴兒子 ?

  2. 了解背景

  3. 引導自學。

  (1) 低聲自由吟誦。

  (2) 以小組為單位議論詩中不懂之處。

  (3) 教師點撥 , 課件出示 :

  元 t 通 " 原 " 本來 , 只 ; 定 t 平定、收復。

  同 : 統(tǒng)一。王師 : 皇上的軍隊。九州 : 全中國。

  無 : 匆 , 不要 : 乃 : 你的 : 翁 = 父親。

  (4) 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e (5) 學生試解釋詩句的意思 , 再 i 兌詩的大意。 ( 6) 思考 : 讀了《示 )l_ , 想想詩人晚年關心的是什么 , 這說明了什么。 ( 統(tǒng)一祖國是詩人畢生的 ) 心事 , 直到臨終不忘。由此表現(xiàn)出他的強烈愛國熱情。 )

  板書 : 渴望收一失地盼望祖國統(tǒng)一

  (7) 學生質疑。學生針對詩歌的字、 i 司、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 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 題。

  五、再現(xiàn) 畫面 .吟誦玩味

  1. 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jié)奏、韻腳 s

  z 恕。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 學生閉目想像 : 陸游病危 , { 日沒看到祖國統(tǒng)一而遺憾的情景 : ②學生邊瀆邊想。 ①學生看多媒體屏幕 , 邊聽邊想眩 , 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著優(yōu)美的伴奏曲 ..我病的很重 , 恐怕很快要離開人

  世 , 可中原依然戰(zhàn)亂不止 , 金兵強盜為非作歹 , 濫殺無辜 , 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堵

  軍 , 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問了 .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 , 看不到祖國統(tǒng)我死不眩目哇 ! ',.

  ②先聽老師范讀 , 再點名讀 , 最后用自己喜玫的方式讀 .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 畫。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chuàng)意 ;@ 學生自由瀆 , 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 ④

  看屏幕上老 ; 即選出的較好圖畫 , 聽錄音機期讀詩歌 : ⑤全班齊讀 , 讀出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應熱情。 ( 板書 : 愛國 )

  4. 背。在前茹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 , 落實目標

  1. 完成誤 , 后思考練習…。

  2. 擺件展示短信 , 用詩填空。

  中國臺灣小朋友 :

  中秋節(jié)好嗎 ? 昨天傍晚 , 我和爸爸在湖邊散步 , 夕陽斜照在湖面 , 多美呀 ! 此時此境 , 我想起了自居易的兩句詩

  ( ) 。夜晚 , 清幽的月光照、進我的小屋 , 我在上床輾轉反側 , 聯(lián)想到了李白寫的一首詩 ( ) 。

  今天是中秋節(jié) , 家家戶戶團團錦飲 .我想到了香港、澳門小朋友 , 又想起了王維的一句詩 ( ) 。香港、澳門回到

  了祖國懷抱 , 可你們遠離祖國母親 , 我們多么盼望你早日回到祖留媽媽身邊 ! 這里 , 我只好用陸游的一 -首詩 ( 卜來表

  達我這時的感受。我深信 : 以后的中秋節(jié)我們會回國的 , 這也是我們全體大陸小朋友的愿望 3 再有感情的讀陸游的詩《示兒》 。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2

  導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tǒng)一的志愿沒有實現(xiàn),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兒》。 

  教學過程 

  一、 初讀全詩 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 

  (借助資料,并講給同桌聽,并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并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并翻譯) 

  二、再讀全詩 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后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為什么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 (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著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個讀,齊讀) 

  三、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并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 同:國家統(tǒng)一的愿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那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擬場景 感同身受 

  1、 根據(jù)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tài)等描寫) 

  2、 朗讀表演對話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無知萬事空, 國不統(tǒng)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 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 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 收復失地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5、學會4個生字。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設計特色:

  自主體悟,想象創(chuàng)新

  信息資料:

  1、搜集查閱陸游、的相關資料,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2、錄音范讀磁帶和舒緩的樂曲。

  教學流程:

  一、溫故引新,確定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xiāng)的詩——《靜夜思》。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fā)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fā)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示兒》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

  3.學會本課生字。

  4.由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二、教學時間: 2課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訓練重點是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這個訓練從預習開始,學生要認真思考預習題的要求與內容。課堂上要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要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要動手查找字典,在重點字詞旁作注釋,寫寫自己的理解、體會。更要動口回答問題,出聲朗讀,背誦課文等。

  2.古詩四首在內容和情感上都有難點,教學時要抓住前后詩句的內在聯(lián)系。應從理解內容入手,進一步體會詩人情懷,并指導朗讀和背誦。

  四、教學過程

  初讀課文

  1.邊讀詩句,邊看注釋。

  2.把不懂得詩句畫出來。

  (一)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注意停頓。

  2.老師范讀,學生再練習。

  3.指名讀。

  4.逐句講解: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老師糾正。

  (二)過程

  1.介紹作者、背景。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堅持抗戰(zhàn),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立志要為國家獻身。青年時期,他讀兵書,學武藝,為參加收復祖國河山,抵御敵人做好了準備。中年以后,他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國的主張和建議,但從來不被采納,反遭到迫害,最后被朝廷免職,晚年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回鄉(xiāng)后,一直憂國憂民,時刻不忘收復中原,洗雪國家恥辱,揮筆寫下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歌,對鼓舞人民抗戰(zhàn)的斗志起著積極的作用。他臨終念念不忘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祖國領土的完整。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示兒:給兒子們看。詩人懷著至死不見中原統(tǒng)一的遺憾,借對兒子遺囑敘述了自己一生對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心。

  2.逐句講解: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②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

  3.默讀《示兒》,想想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①畫句子。(表達詩人情感的詩句)

  ②體會情感:《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

  4.練習背誦.

  ①以讀激情,以讀悟文。

  引導學生們弄清全詩的意思,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后,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讀議結合,以讀激情,以情捂文,使學生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下面咱們繼續(xù)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重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領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㈠導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于戰(zhàn)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zhàn)亂中,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著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接近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㈡初讀,了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②生評價。

  ③指導讀“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忽傳、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師生討論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㈢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xiàn),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著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小結: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㈣聯(lián)系生活,激情練筆

  ㈤學一帶一

  ㈥指導課外閱讀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5

  教學理念:

  讓詩的教學充滿詩意,煥發(fā)魅力;讓課堂語言與思維齊飛,激情與智慧共舞。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熏陶。

  3.背誦并默寫全詩。

  重難點:

  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設想:

  (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詩人是誰?簡單說說原因。

  ( 二)導入  激疑:

  1. 引出南宋詩人陸游,你們了解他嗎?(交流搜集信息)

  2.  小結交流情況。出示資料(陸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把國都開封都被金兵占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tǒng)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們茍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了95年。陸游就生活在戰(zhàn)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親自上戰(zhàn)場參加抗金戰(zhàn)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我們一塊來學習他臨終時的絕筆詩——《示兒》,這首詩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寫給兒子的臨終囑咐。你想知道什么?

  (三)導讀達標:  

  1.初讀感知

  (1)配樂詩朗誦: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自由讀這首詩,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之后集體交流。

  2.再讀理解詩意

  (1)自讀自悟:

  自讀提示:

  ①默讀畫出自己不懂的字詞;結合注釋或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

  ②小組合作交流: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充,可糾正。

  (2)組織交流,適時點撥糾正: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tǒng)一。“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

  (3)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lián)系更緊密;說時注意以詩人的口氣與感情。

  3.悟情朗讀

  (1)再讀詩句,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老人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你是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

  (2)集體交流。

  (3)小結交流情況: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臨終之時,不說別的家常事,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盡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什么事也與他無關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后,把收復中原的消息告訴他。這種矛盾說法,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甘心、死不瞑目的愛國熱情。)

  (4)反復吟誦,讀出感情,背會后試著默寫。

  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看不到祖國的統(tǒng)一,無限牽掛之情朗誦古詩,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4. 拓展深化

  自從金兵入侵,他一直在苦苦盼望失地能早日被祖國的軍隊收復,

  你聽: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你再聽: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籟臥聽風雨聲,鐵馬冰河入夢來。

  還有:   國仇末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

  詩人以夢境來表現(xiàn)自己的報國之志,于激越豪邁中透露了壯志難酬的悲涼。他等啊,盼啊,盼了一年又一年,他都八十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fā)出了內心的傷悲: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八十六歲那年除夕,臨終之時,沒有看到祖國統(tǒng)一的他揮筆寫下了最了不起的遺書:《示兒》

  你聽,你讀,你看,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著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情和壯志難酬的悲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這位偉大的人,這位感動中國的先輩。

  你們覺得呢?請同學們自選方式表達對這位詩人的緬懷和敬意!

  我寫了一首詩:

  贊陸游

  從小立下報國志,不破金兵誓不歸。

  四十從軍到白發(fā),壯志未酬鬢先衰。

  雖死不敢忘憂國,赤膽忠心感后輩。

  六十年間萬首詩,一腔悲憤化詩魂。

  (四)發(fā)散延伸

  讀了《示兒》,你想到了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說一說。

  (五)課外拓展(自選其一)

  1.想象陸游彌留之際在病榻上叮囑兒子的前前后后,創(chuàng)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2.搜集自己最敬佩(喜歡)的一位詩人的詩,編一本小詩集。在班里交流。

  陜縣實驗小學     蘇琴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示兒》(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詩的前兩句寫詩人臨終時感到悲哀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見不到祖國的統(tǒng)一;后兩句寫詩人相信失去的家園一定會被收復的堅定信念。這首詩言辭悲壯深沉,巧妙地運用詩人臨終前這一特殊情況下的特殊心理設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詩人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心情。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學會“祭、乃”兩個生字;理解詩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3、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4、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2、理解詩意,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作業(yè)練習卡、板書設計材料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隨意背誦一首古詩讓學生猜題、作者及朝代。師:同學們,古詩是華夏文明的精髓,是傳統(tǒng)文化的奇麗瑰寶,同學們已經(jīng)學了很多古詩,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背背,看誰背得又多又好,師:剛才幾位同學都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將學習另一首古詩,它就是陸游的《示兒》。

  1、板書課題:15課 示兒(全班齊讀課題)

  2、渲染氛圍,聽配樂詩朗誦(課件展示),讓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知道《示兒》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么,你對陸游有多少了解呢?請你把收集到的關于作者及所處的時代背景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師課件展示補充資料及陸游圖像。

  二、學習這首古詩

  1、學習鞏固“祭、乃”兩個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注意節(jié)奏、語速、聲音的高低等)。

  3、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這么好的詩,同學們愿意把它讀懂嗎?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么,還應該怎樣學習呢?

  說說以往我們學習古詩有什么要求?提示學法: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文。

  4、再讀這首詩,初步領會詩意,并思考以下問題(小黑板出示:問題)

  (1)想一想,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學習

  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注、畫圈、思考。咱們古人所說的很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xiàn)在經(jīng)過你剛才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或許也有一定的疑問吧?沒關系,我們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

  6、匯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哪些內容(結合課后注釋或工具書,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說得不準確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是什么都沒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國。“同”是統(tǒng)一。“九洲同”是指全國統(tǒng)一。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從“但悲不見九洲同”這句詩中尼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詩人唯一牽掛的是祖國的統(tǒng)一。

  7、自讀自悟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句詩。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指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祀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統(tǒng)一的殷切期望,雖然死了,還希望聽到統(tǒng)一祖國的消息。

  剛才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xiàn)在誰能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答)

  三、  總結全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陸游臨終時對兒子們囑咐的動人悲壯的場景吧(課件展示當時情景)!

  1、現(xiàn)在你理解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tǒng)一這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洲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祀時別忘了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啊!同學們,讓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報效祖國。最后,讓我們全班同學帶著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崇敬之情朗讀他的這首愛國詩篇吧!

  四、  鞏固練習

  板書設計:

  知道(死去)——萬事空

  示兒悲哀(不見)——九洲同 愛國情懷

  北定中原   ——告乃翁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7

  學生能走多遠——《示兒》教學案例簡析

  一、案例背景: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讓學生深入閱讀文本,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這就成了閱讀深入教學的前提。這一步做得是否到位、扎實,是決定閱讀教學成敗的。做好這一步,學生才能心中有“本”。交流的時候,學生才能有根有據(jù)的思如泉涌。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所思、所得、所感為依據(jù),確定教學的深入點,順學而導。而怎樣把學生的思維、情感、想象引向“深度”、 “廣度”和 “長度”,這就是教師引導的藝術了。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類似這樣的問題:“這么深的問題,學生能理解嗎?能接受嗎?”;“新課標實施以后的語文課真的是越來越難上了,課文變深了,真擔心學生學不懂。”;“越到高年級,我就越感到力不從心了,有些課文自己讀一兩遍,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的中心。”......確實,這樣的話語會不斷縈繞在我們耳邊,這也確實反映了一個個實在而又嚴肅的問題。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快更深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豐盈起來,走向遠方呢?我上了《示兒》后,眼前豁然一亮。現(xiàn)在把自己的教學片斷寫下來,或許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示兒》是浙版十一冊《古詩四首》中的第二首,此詩的作者陸游是宋朝的愛國詩人。這首詩是他躺在床上臨終的力作,也可以說是他的遺言。按照常人的思維方習慣,此刻人的心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呢?應該是自己個人及家庭的事情;應該想到的是自己就要永遠離開這個世界;應該是萬分痛苦,拉著親人的手,表現(xiàn)出害怕、緊張的神情……而事實卻相反,陸游并沒有想應該想的事,而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想到的是什么?惦記的是什么?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當時唯一的牽掛就是“中原能否統(tǒng)一”。因此我們也很容易地感受到他那一顆強烈的愛國心。就這樣我憑著自己對本詩的理解,準備引導學生通過讀詩也理解到詩人的愛國心,就算實現(xiàn)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但是在課堂上發(fā)生的事情卻讓我意想不到,同時也為我打開了閱讀教學的另一扇窗戶。

  當我講了作者作詩的背景,學生了解了詩的大意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讀著讀著,你們讀出了什么感受呢?于是就出現(xiàn)了如下的教學場景:

  生1:我感受到陸游是 “愛國”的。

  師:真了不起。你讀出了他的愛國。如果你們能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自己的讀書所得,那就更好了。

  生2:我知道了當時陸游十分的悲傷。因為“死去元知萬事空,單悲不見九州同”。他明知道人死后,什么都空了,但是卻沒有看到中原的統(tǒng)一,他內心十分的“悲”。

  師:(驚喜狀)你的眼光真犀利,能從一個“悲”字讀出作者的心境是悲傷的。來你帶著這種感覺讀好這句話。

  生2:聲情并茂地讀。

  師:來,你們也像他的樣子抓住這個“悲”字再讀讀,或許你能讀出其他的什么味道呢?

  生:生潛心會文。

  [不一會兒小手如林,而且從舉手的同學的目光中,我分明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讀出了自己的味道,有種欲說的沖動。于是我就請他們各抒己見。]

  生3:我讀出了“遺憾”。因為人要死是件可怕的事情,而陸游卻能坦然的面對。于是他說“死去元知萬事空”,可是卻又不能(一時語塞,但我已經(jīng)被的回答所吸引,因此用鼓勵的目光注視著他,希望他能爆發(fā))……不能坦然的走,因為他遺憾沒有看到中原的統(tǒng)一。于是他說“但悲不見九州同”,因此他十分的 “悲”。

  [我只是一點撥,讓他們結合詩句談自己的感受,他們就能說得如此之好,是我沒有想到的。可見學生的潛在的理解能力有點讓人不可捉摸。遺憾、悲傷等詞語在他們的話語中涓涓流出。這就給我?guī)砹松险n的信心,讓我也全心投入了,充滿了激情。]

  師:(異常激動地)同學們鼓掌!

  生:集體鼓掌,掌聲熱烈。

  師:(深情地)你已經(jīng)走進了作者的內心的世界了,抓一個“悲”字與前后文聯(lián)系著去理解,理解的如此之深(停一會)。同學們剛才你們聽到了嗎?振江同學說:人死了他都能坦然面對。現(xiàn)在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人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想得最多的應該是什么?

  生4:想到自己不能活下去了,很害怕。

  生5:想到自己的家人,交代他們一些……(一時語塞)。

  師:(接過話茬)一些身后事情,對自己的家人提出寫要求。

  生6:想到的應該是自己的事情。

  師:是的,常人應該都是這樣的。同學們可我們的陸游卻在想什么?請同學們再用心去讀讀詩,好好體會體會。

  生:自由讀詩,潛心思考。

  生7:詩人沒有想到自己的事情,一心想到的是“中原沒有統(tǒng)一”,我是從“但悲不見九州同”,“家祭無忘告乃翁”讀出來的。

  生8:詩人沒有想到自己,他牽掛的是“中原能否統(tǒng)一”,我也是從“但悲不見九州同” 讀出來的。

  師:(興奮地)好一個“牽掛”。是的,詩人臨死時,還在在牽掛著自己的祖國,來我們一起來讀詩。(生讀詩)。

  生9:我還知道,他不僅僅此時想到祖國,他就是死了以后,還要想著祖國。我是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讀出來的。

  [我的心情越來越激動,被學生精彩的言語所深深吸引。學生都能想到陸游死以后還想著中原統(tǒng)一的事情。足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詩,充分地尊重他們,他們往往能一語驚人的。]

  師:(激動地)你理解的真深。就是死了以后,在九泉之下還想著自己的祖國。你已經(jīng)看到了作者的心了。你能把這種牽掛讀好嗎?

  生:生深情地讀詩。

  師:(小結)人之將死,想到的不是自己,即使死后在九泉之下想到仍然不是自己,這就是詩人陸游。我們就帶著這份理解再讀此詩。(生讀詩,這味道就出來了。)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生10:愛國的。

  生11:愛國的。

  生12:愛國的。

  生13:愛國的。

  [此時此刻我非常的滿意,因為我理解到的,學生也理解到了。為了豐富作者的形象,提升學生的情感,我補充了他們上個學期學過的陸游的一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陸游的愛國心,他的愛國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根深蒂固的。這詩是陸游68歲時寫的,離寫《示兒》已有了17年了。整整的這么多年他一直盼望中原的統(tǒng)一。于是我出示這首,讓學生好好讀一遍,讀后,讓他們聯(lián)系《示兒》談談,自己對陸游是否有新的認識。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的眼前一亮。]

  師:(出示《示兒》)請同學們把這兩首詩連起來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這樣做的目的,我只是想讓他們進一步了解陸游的愛國心,加深對陸游的理解,讓他的形象在同學們的心中更高大一些]

  生:學生自由讀詩。

  生1:陸游一直牽掛著中原的統(tǒng)一,我從“難忘王師又一年”中看出來的,他是盼了一年有一年,一直盼到死。

  生2:我想,陸游他為國憂而憂,直到死還牽掛著中原的統(tǒng)一的事情。

  學生的舉手十分積極,似乎有許多話要說。我想,大概同學們已被陸游的這份情感動了。

  生3:不僅到死,而是死了以后都希望祖國統(tǒng)一。

  ……

  師:(滿意地)同學門理解的真好,我們把這兩首詩連起來讀一遍,記住這位了不起的詩人。

  生:齊讀這兩首詩歌。

  正當我準備結束次課時,有一位學生高舉雙手,滿臉通紅,而且雙眼放著光芒,似乎找到了新大陸,于是請談講他的發(fā)現(xiàn)。

  生4:我還從兩首詩中讀出陸游的一種信念(或許由于緊張,張大嘴巴,卻說不出話來)

  此時教室里安靜極了,都被他的獨到見解所吸引。我和同學們都等著,希望他能繼續(xù)往下講。

  生4:(接著說)從“南望王師又一年到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明白了他一直相信中原能夠統(tǒng)一的,這是一種堅定的信念……

  [沒有等學生說完,我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學生也跟著鼓起掌來。教室里一時掌聲四起,久久不能平息。]

  師:(豎起大拇指)你與眾不同,發(fā)現(xiàn)了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信念”,是的,是“信念”讓他相信中原能夠統(tǒng)一的。

  或許受到了他的影響,同學們又熱情高漲,發(fā)表了一個個精彩的言論。

  生5:我知道了,他一直盼,一年又一年地盼,盼到死,都相信中原能統(tǒng)一。到底是什么在支撐他呢?是堅定不移的信念。

  ……

  師:(發(fā)自內心的佩服)謝謝同學們,你們的發(fā)言,讓老師重新認識了陸游。他是個愛國的詩人,愛國愛到骨子里,愛到靈魂的人。而且這種愛國的。還伴隨著相信自己祖國的堅定信念愛國。來,我們再來感受陸游那課與眾不同的愛國心吧。

  生:深情地齊讀這兩首詩。

  [說真的,當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陸游,更為我的學生們。學生們竟然能理解地這么深,是我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堅定信念!那是什么樣的詞語?靜下心來,仔細想,用在陸游身上最恰當不過了。到此時此刻我才驚嘆于學生潛在的理解能力!]

  三、問題討論:

  回到辦公室,我的心情仍然無法平靜。耳邊的話語又不斷地響著:“這么深的問題,學生能理解嗎?能接受嗎?”;“新課標實施以后的語文課真的是越來越難上了,課文變深了,真擔心學生學不懂。”……以上的教學片斷中,能否發(fā)現(xiàn)學生的無限潛能了呢?擔心學生不理解,學不懂,是否有點兒真正的杞人憂天了?換句話是否可以說,充分相信學生,就能在課堂上產(chǎn)生奇跡呢?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

  四、案例反思

  靜下心來思考以上的案例,使我對閱讀教學的認識深了一步,也讓我明白了不要擔心學生們學不好,學不懂。因為他們能走得很遠很遠,遠到老師都沒有辦法走到的地方。那么怎樣讓他們走得多更遠呢?以上的案例給了我許多啟示:

  (一)、寬松的、平等的課堂氛圍,是學生走向遠方的保證。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中,必須營造一個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他們學習的合作伙伴,是與他們一起學習,是與他們平等的。只有老師心中明白這點,寬松的、自由的氛圍自然就形成了。然后,師生的平等對話才能順利進行,學生才敢大膽地邁出第一步,作好“走向遠方”的準備。我以上的教學片段中,就有許多這樣地方:

  生3:我讀出了“遺憾”。因為人要死是件可怕的事情,而陸游卻能坦然的面對。于是他說“死去元知萬事空”,可是卻又不能(一時語塞,但我已經(jīng)被的回答所吸引,因此用鼓勵的目光注視著他,希望他能爆發(fā))……不能坦然的走,因為他遺憾沒有看到中原的統(tǒng)一。于是他說“但悲不見九州同”,因此他十分的 “悲”。

  師:(異常激動地)同學們鼓掌!

  生:集體鼓掌,掌聲熱烈。

  師:(發(fā)自內心的佩服)謝謝同學們,你們的發(fā)言,讓老師重新認識了陸游。他是個愛國的詩人,愛國愛到骨子里,愛到靈魂的人。而且這種愛國的。還伴隨著相信自己祖國的堅定信念愛國。來,我們再來感受陸游那課與眾不同的愛國心吧。

  ……

  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種輕松的、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發(fā)言是積極的。也唯有如此,學生才能“越雷池一步”,才敢向遠方走去。

  (二)、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才能“越走越遠”。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就給我們的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讓學生充分的接觸文本,先讓學生自己心中有“本”,然后再與自己以往經(jīng)驗,以往的知識板塊相連接,從而產(chǎn)生新的,獨到的感受、體驗與理解。這一步做好了,學生的獨到的見解就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如:

  當我講了做詩的背景,學生了解了詩的大意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讀著讀著,你們讀出了什么感受呢?于是就出現(xiàn)了如下的教學場景:

  生1:我感受到陸游是 “愛國”的。

  師:真了不起。你讀出了他的愛國。如果你們能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自己的讀書所得,那就更好了。

  師:(驚喜狀)你的眼光真犀利,能從一個“悲”字讀出作者的心境是悲傷的。來你帶著這種感覺讀好這句話。

  生2:聲情并茂地讀。

  師:來,你們也像他的樣子抓住這個“悲”字再讀讀,或許你能讀出其他的什么味道呢?

  生:生潛心會文。

  師:(出示《示兒》)請同學們把這兩首詩連起來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學生自由讀詩。

  生1:陸游一直牽掛著中原的統(tǒng)一,我從“難忘王師又一年”中看出來的,他是盼了一年有一年,一直盼到死。

  生2:我想,陸游他為國憂而憂,直到死還牽掛著中原的統(tǒng)一的事情。

  學生的舉手十分積極,似乎有許多話要說。我想,大概同學們已被陸游的這份情感動了。

  生3:不僅到死,而是死了以后都希望祖國統(tǒng)一。

  ……

  學生一連串的精彩的發(fā)言,無不建立在自瀆自悟的基礎上的。我化了很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目的就是讓他們先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然后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自個而“漸走漸遠”。

  (三)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他們就能到“他們的最遠點”。

  從以上的教學過程中,我明顯地感受到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怪不得竇桂梅老師曾說過:老師能走多遠,學生就能走多遠。其實還可以加一句,有時學生走到的我們老師不一定走到。到課堂的最后階段,學生竟然理解到“陸游有堅定的信念,相信中原一定能統(tǒng)一,正是這信念支撐著他走過這么多苦難的歲月”。備課的時候我是沒有想到的。可見,相信他們的能力,他們就能走到老師也走不到的地方。

  最后,讓我想起了一首詩,叫《借他們一艘船》,是這樣寫的:“借他們一艘船/他們能到達天邊/借他們一塊卵石/他們會用它造一座山/借他們幾個動詞/讓他們編他們的圣經(jīng)//借他們幾支畫筆/讓他們畫一個天空/可要是你不相信/那就給他們適度的自由吧/他們會建造一個宇宙。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8

  一、讀通順、背誦全詩

  1、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示兒》這篇課文,我相信大家讀背這首充滿深切愛國之情的小詩不成問題。賽一賽。

  要求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不順口的多讀幾遍。

  指名讀《示兒》,結合正音,檢查學生讀文情況。

  停頓和重音提示。

  2、背誦、默寫。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二、自學課文,質疑問難

  1、給出注解,自讀課文粗知詩意。

  結合注釋,默讀《示兒》,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充,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兒可以說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國。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疑。

  三、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四、感悟詩情

  1、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去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后萬事皆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2、讀后集體交流。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3、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五、擴寫練習

  1、出示遺囑范例,引導學生以作者的口吻寫一篇遺囑。

  2、根據(jù)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六、閱讀拓展

  介紹陸游的兩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課外閱讀。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9

  設計思想:

  《示兒》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fā)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為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該作為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針對這首古詩的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將圍繞愛國主義情感這一主題,精心挑選一系列同主題古詩,由讀《題陸放翁詩卷后》導入及結尾,課中鏈接、對比積累,構建首尾呼應、內容充實的主題式古詩教學,拋棄對古詩詞過多理性分析的教學手段,達到“以詩讀詩”、“以詩悟詩”、“用詩解詩”的目的,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所蘊含的意境。

  1.找準切入點,建構文本。激發(fā)與詩詞內容相適應的情感,力求讓學生的情緒與詩詞產(chǎn)生共鳴。為此,我用南宋末期林景熙的《題陸放翁的詩句后》作為導入,創(chuàng)設情感基調,然后適時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營造感人的場景,回憶事物情境。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將他們帶入特定的境界之中,才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到學習中去。

  為了抓住本首古詩的詩眼,我從“悲”字入手進行解構。在認識了詩人,了解詩句意思后,我引導學生感悟:詩人臨終前不見九州同而悲,他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用“悲”組一個詞來表示他此時的心情。(悲傷)初步讓學生感受到了詩人的內心世界。然后我補充了《清明上河圖》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兩個材料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入:陸游的眼前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一想到這些生活苦難的百姓,陸游的心情你懂嗎?你能用什么詞來形容?(悲痛)為了讓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我繼續(xù)沿著“悲”字建構教學:出示林升的《題臨安邸》。讀后問:“你所看到的王師在做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面對這樣的南宋權貴們,你心中充滿著什么?(憤怒:在“悲”字后加上“憤”字)如此一來,詩句中的“悲”字就豐滿起來,學生的感悟也豐富起來。

  2、抓住情感主線,整合文本。情感是古詩教學的靈魂,為了豐滿學生的情感,我把這首詩中的“悲”拆成很多份,用“悲”把同背景下的幾首詩串起來,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理解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通過對文本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變式、擴充,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伴以教師語言的渲染,學生的情緒激昂,情感不斷升華,對陸游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感的敬仰、對南宋南宋權貴們茍且偷生的疼恨之情,在學生對整合在一起的幾首古詩的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溢于言表,詩豐富,課豐滿,情豐盈。

  3、展開想象,豐富體驗。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就是憑借語言文字對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過程,而這都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兒童時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時期,古詩雖內容短小,卻內涵豐富,這豐富的內涵需要用學生的想象去還原。比如,一開始我就運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一幅陸游晚年蒼老的肖像,讓學生想象他臨終前的樣子,為整堂課選好基調:悲。又如當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時,讀后我問學生:“你能看到陸游眼前所看到的畫面嗎?”學生馬上會想象到生活在金人鐵蹄下哭泣的百姓,甚至會聽到百姓對宋王朝凄楚的呼喊……豐富的想象,喚起了學生內心的體驗,加深了學生對詩人心情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學習《示兒》,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歌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3、學會2個生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

  5、以愛國主義為主題,補充陸游及其它詩人的愛國主義詩歌。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理解陸游一生都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無法實現(xiàn)愿望的原因以及詩人的悲憤之情。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林景熙的《題陸放翁的詩卷后》,讀了這首詩你心中有一種怎樣的感覺?從哪句詩中感覺到?

  3、這首詩是南宋末期詩人林景熙在讀了陸放翁的詩卷后寫下的一首詩,他讀了陸放翁的詩句后,為什么會“愁蒙蒙”呢?老師先把這個“?”留在黑板上,當這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你就會明白的。

  4、陸放翁是誰?誰能用一句話介紹他?

  (當介紹到陸游一生寫了9300多首詩時,導出課題“示兒”。)

  5、理解課題。這首詩是陸在什么情況下寫給兒子的?(出示圖片),臨終前寫給家人的也叫什么?在遺書中人們一般會寫些什么?陸游在臨終前寫了些什么呢?(出示古詩)

  二、讀通古詩,讀懂詩意

  1、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理解詩意。結合注釋,一行一行地讀,一句一句地想,你就會明白的。

  檢查:從哪些詞中分別讀懂了“本來”,“全中國統(tǒng)一”,“你的父親”的意思?

  人在死去后哪些東西是空的?可作者唯獨對什么放心不下?

  三、讀懂詩人,感受“悲”情

  1、以“悲”入手,感受“悲傷”。

  同學們靠自己的努力讀懂了詩意,我相信同學們也能讀懂詩人的。再看看古詩,有一個字會忽然跳了你的腦海,從這個字中你會了解作者此時的內心,是哪個字?(悲)他悲什么?為不見九州而悲,他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用“悲”組一個詞來表示他此時的心情。(悲傷)光找出這個字來還不行,還得讀出來。(生讀)再想像一下陸游臨終前什么樣子?(奄奄一息,無力睜開雙眼,嘴唇微微顫動著,說話斷斷續(xù)續(xù))想像著陸游臨前的樣子再讀前兩行。

  2、想象畫面,體驗“悲痛”。

  “九州同”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先了解宋朝的歷史)我們可以從一幅畫中了解到北宋中期九州同的景象,是哪幅畫?這幅畫描繪了北宋時期哪里的景象?分幾部分?(分別出示三幅畫面,并簡述前兩幅,讀第三幅的文字介紹)這幅畫卷表現(xiàn)了當時怎樣的一種景象呢,濃縮到文中的一個詞就是__________。(欣欣向榮)可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北宋國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而詩人陸游看到的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詩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我們讀了他寫的另外一首詩,我想你一定會看到他眼前浮現(xiàn)的畫面。(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讀了這首詩,你會想到一個什么詞?你能看到陸游的眼前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從哪句詩中浮現(xiàn)這樣的畫面的?

  受盡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著大宋的軍隊來解救,還他們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這一盼盼了幾年啊?……六十五年啊,這六十五年中我們的百姓受了多少折磨啊!(讀“遣民淚盡胡塵里”)六十五年中,受了多少痛苦啊!生接讀——遣民淚盡胡塵里。六十五年中,流了多少血淚啊!生接讀——遣民淚盡胡塵里。陸游的眼前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一想到這些百姓,陸游的心情你懂嗎?你能用什么詞來形容?(悲痛)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與向望,是多么漫長,多么揪心的等待啊!他都85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fā)出了內心的傷悲——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冗九州同。為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只能期待家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怎告乃翁。

  3、讀中對比,感受“悲憤”。

  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了誰的身上?那么王師哪兒去了?他們?yōu)槭裁礇]有來解救老百姓呢?出示林升的《題臨安邸》。讀后問:“你所看到的王師在做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與《秋夜將晚出籬門迎涼有感》對比。一邊是“遣民淚盡胡塵里”,另一邊是“西湖歌舞幾時休?”讀到這兒你又有什么更深的感受?

  引讀。那誰來質問他們一番——西湖歌舞幾時休?誰也想來指著鼻子罵醒這群尋歡作樂的權貴們?

  面對這些花天酒地的權貴們,我們怎么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面對這些茍且偷生的權貴們,我們怎么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面對這些忘了國恥家恨的權貴們,我們怎么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份憤怒,也在《示兒》這首詩句中啊,你能讀出這種悲憤嗎?(好一個悲,好一個憤啊,讀出了陸游的心聲!)

  陸游年輕時就曾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擊軍書。”的壯志,他的壯心為何不能實現(xiàn)?盡管如此,他的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死,永遠不會改變,他在《卜算子·詠梅》中寫道:“無意苦爭春……”寂寞開無至的陸游,只能是顧影自憐,悲憂之憤便躍然紙上——但悲不見九州同。

  因為陸游愛國,看不到大宋統(tǒng)一,陸游遣憾啊——但悲不見九州同;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老百姓,陸游悲痛啊——但悲不見九州同;想著那些花天酒地,茍延歲月的南宋權貴們,陸游悲憤啊——但悲不見九州同。生命即將結束,但是還沒有盼來國家統(tǒng)一,是悲傷痛狠,是百感交集啊!讀“但悲不見九州同。九——州——同。”

  過渡:這樣的南宋王師做不了什么?但此時的陸游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他還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王師身上,因此,他在詩中囑托家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什么時候會有這樣的一天?或許幾年,幾十年,再或許更長的時間。不管多少年,我們的陸游,我們的愛國詩人會在地下一直等著這喜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囑兒子,一再叮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課件再次出示古詩《示兒》及播放音樂)

  因為朝庭的昏庸、無能,陸游最后也只能是含恨而凄楚地告別人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讓我們和著這悲沉的音樂,一起誦讀陸游用血和淚抒寫的千古絕唱《示兒》。(學生讀)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是陸游的愛國名言,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我們雖然與陸游是不同時代的人,但愛國之心是一脈相承的。國恥不能忘,落后要挨打,我們忘不了圓明園的那場大火。圓明園殘留的柱,書寫著一個國家的恥辱,振興中華,不忘國恥。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向詩人那樣胸懷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吟誦他的用生命抒寫的壓卷之作《示兒》。(學生再讀)

  四、回應開頭,釋疑解惑。

  一位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著他的畢生遣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人世,陸油臨終前南宋統(tǒng)一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讓我們再次看到課前出示的那首詩(課件出示: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后》)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乎!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詩句的哪些地方看出陸游臨終前的愿望沒實現(xiàn)?

  五、跨越時空,書寫真情。

  (課件出示陸游墓碑)同學們,七八百年過去了,今天的你,如果在清明這天來到陸游的墓前祭祀,你會告訴他些什么?對他說些什么?拿起筆寫下你想說的話(也可寫詩,以詩對詩)。

  先指名讀,然后出示老師寫的小詩。

  題陸放翁詩卷后

  李聲華

  人去樓空,灰飛煙滅,哀嘆塵事一場空。

  千山垂淚,萬馬齊哀,只悲中原落敵手。

  揮師北上,直搗黃龍,苦盼河山大一統(tǒng)。

  九州同樂,夢圓奧運,共慶民眾喜團圓。

  結束語:人去樓空,灰飛煙滅,陸游就這樣走了。作為一個父親,在臨終前他沒有給兒子們留下金銀財寶這樣的遺產(chǎn),但他留下了近萬首古詩,留下了他那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這份光輝的精神是多么寶貴的財富和遺產(chǎn)。這份遺產(chǎn)不僅是屬于陸游的后人,更是屬于每一位炎黃子孫。或許,今天的學習只是給同學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小小的門,陸游心中的痛讓我們銘記歷史,讓我們化“悲”為力量,立志勤學,報效祖國,會讓我們懷著更多的思考走向未來的人生。這才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真正目的。

  六、作業(yè)

  讀了《示兒》這首古詩,我想你對陸游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請你給這位愛國詩人寫一封信,跨越時空隧道,與七百多年前的陸游進行心靈的對話,相信你一定能行!

  板書設計:

  示    兒

  陸  游

  (愛國)

  悲

  傷

  痛       不見九州同

  憤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背誦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

  3.德育滲透點: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對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古詩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三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lián)系、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話愛國

  師:古往今來,愛國是永恒不變的話題,許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fā)著心中的愛國情。抗金將領岳飛精忠報國,寫下了鏗鏘有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著名歌手張明敏身在異鄉(xiāng),用歌聲唱出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詩篇,歌曲?(生交流),導入古詩《示兒》。

  二、初讀感知,讀出韻律,解詩題

  (生齊讀詩題。)

  師:“示兒”是什么意思?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叫什么?人們在臨終時給兒子的遺書一般都是寫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詩題。)那陸游寫了什么?

  1.生自讀,抽讀,師指導讀,讀出節(jié)奏。

  2.師:通過初讀,你從陸游的遺囑中大概讀出了他想告訴兒子什么?(生交流初讀感知。)

  師:讀詩,僅讀出大概意思還是不夠的,詩中又孕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走進古詩,反復品讀,感悟詩情。

  三、走進歷史,抓住詩眼,悟詩情

  1.找詩眼。

  師:找找詩中哪個字體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心情?(生交流)板書: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詩人悲什么?(生說)你從哪看出來的?(生談看法)

  師:元——原來、本來,詩人本來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詩人心中哪些東西是空的?(生說。)

  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生交流)

  師:面對死詩人都如此豁達,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師:從哪知道的?(生齊第二句。)九州------全國,同-----統(tǒng)一。

  師:當時詩人的國家遭遇了怎樣的磨難?

  (生說,然后讀大屏幕上的資料,了解歷史上的宋朝。)

  師:讀了這段歷史,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而悲了嗎?指名說。

  板書:外敵侵,祖國分

  你能把這種痛讀出來嗎?指名讀詩

  ②二探“悲”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時的詩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陸游的生平簡介,了解詩人。出示其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自讀,抽題。

  師范讀前句,(生談一談這是一幅怎樣的山河?)

  師:“三萬里”“五千仞岳”這是何等的氣魄!指名讀。

  師:可是這么壯麗的山河卻被敵人占領著,你的心情怎樣?你知道詩人為何而悲了嗎?

  (生談感受)板書:山河破

  生帶著這種心情齊讀這兩句。師:僅僅是為這個悲痛嗎?還為什么悲?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指名說)

  師配樂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這樣被踏在了敵人的鐵騎下,老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你就在淪陷區(q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師:你覺得詩人還為什么悲?(生說)板書:遺民淚

  師:帶著這種哀痛你再讀讀這兩句,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指名讀,齊讀。

  師: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說的?統(tǒng)治者都在干什么?我們一起去臨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歷史資料,古詩《題臨安邸》。(生自己讀。)

  師:游人:這里指誰?他們在干什么?(生交流。)

  師:哪個字體現(xiàn)了他們那種不憂國患,醉生夢死的生活?(生說)

  大屏幕對比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淚盡”,一邊是“尋歡作樂”你的心情怎樣?從中你又感受到詩人為什么還悲?(生交流)板書:朝臣昏驕奢淫

  帶著理解再讀詩句。

  3.悟“盼”情

  詩人就是帶著這么多的悲傷離開人世的嗎?還有什么?讀后兩句詩,指名說。

  師:盡管金兵入侵恨,盡管山河破碎痛,盡管遺民淚盡哀,盡管昏君無能憤,但是作者還是充滿無限的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此時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生答。板書: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個字——對祖國的愛。板書:愛

  這是一種執(zhí)著不變的信念,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愛,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帶著這分情,讓我們一起用心吟誦,把一位老人的臨終遺愿讀出來。生齊讀。

  四、課外延伸,豐富積累,品佳句

  歲月的跌宕,這位老人沒有忘記受苦受難的人民,沒有忘記飽經(jīng)憂患的祖國。還有許多仁人志士他們也用自己的筆桿,用自己的行動來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懷。你還知道這個時期的愛國人士?出示愛國詩句。

  歷史已去,但愛國情道不盡,讓我們在讀史中背點詩,在學詩中讀點史,做到詩史結合。最后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大聲吟誦這些詩句。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11

  一、教學要求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示兒》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讀jì )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設計

  元知

  臨終所議     但悲 (生)    

  示兒  渴望統(tǒng)一     九泉所盼北定      

  告翁(死)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ì ,不讀dì ,還:讀huán,不讀há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了解內容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習生字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

  預習“基礎訓練1”。

  板書設計:

  涕淚滿衣裳

  漫卷喜欲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放歌須縱酒  極度的喜悅心情

  即從……

  便下……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12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二

  寧夏靈州 萬淑琴

  教材: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人教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②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初步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

  3、情感目標:

  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愛國情感。

  學習重點、難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學習準備:

  搜集有關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資料。

  學習方法:

  讀中感知、感悟、體會。

  學習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開課

  老師渲染氛圍:今天老師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有一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首《示兒》

  1、自學。

  ①自由輕聲讀幾遍詩句,思考能讀懂詩中哪個詞語或詩句。

  ②再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詩,看又能讀懂哪些內容。

  比如:a、可以結合文中注釋,抓住重點詞去讀詩。

  b、也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去讀詩。

  C、更可以同桌商量著去讀詩。

  ……

  2、匯報。

  告訴老師你讀懂了那些內容。

  ①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拔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3、探究:

  ①引導再讀詩句,質疑。

  ②分小組討論,探究疑點。

  ③學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小結。

  板書:

  不見 示兒 九州同 告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呵!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

  ②背誦詩句。

  過渡:我國有許多這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稱為“詩圣”的愛國詩人杜甫,他一生憂國憂民,在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時,欣喜若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投影顯示詩)

  三、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讀詩:

  自由多讀多體會,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問同桌、前后排同學或老師。

  2、學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學習這首歡快的詩。

  比如:a、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練習表演讀,加上適當?shù)膭幼魅ンw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b、愛講故事的同學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練習描繪詩句的情景。

  c、擅長表演的同學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練習表演。

  d、如果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都可以試一試。

  3、悟詩:

  分別展示學習方法、結果、體會。

  4、誦詩:

  ①放聲自由朗讀。

  ②帶上愉快的心情背詩。

  四、總結。

  1、建議學生通讀兩首詩,去探究兩首詩的異同。體會兩位詩人抒發(fā)感情之同,表達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師及時肯定,強調學習重、難點。

  五、結課。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也約1千4百多首,除了我們學過的,同學們下課后,還可以再去搜集、閱讀、品味、欣賞;另外建議我們班委可以設計一次《古詩朗頌會》或《古詩書法比賽》;比一比,看誰搜集的詩多;朗讀的最有感情,書法最漂亮。有興趣嗎?

  附:板書設計 

  不見 示兒 九州同 告知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13

  《示兒》教學設計三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73

  唱愛國曲 寄盼歸情-《示兒》教案設計

  教學要求:

  1 、了解本詩寫作的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列的愛國情感。

  2 、能說出這首詩的意思,理解陸游臨終前最牽掛得事。

  3 、能有感情的朗誦并背誦,默寫這首詩。

  4 、能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進行再創(chuàng)作。

  教學步驟:

  一、引入,揭題

  1 、播放《七子之歌》。你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聽到這熟悉而又優(yōu)美的旋律,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學生發(fā)言:澳門回歸,普天同慶,百年屈辱,今日昭雪,祖國強盛,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畢生心愿。

  2、可是在七百多年前,一位八十六歲高齡的重病垂危的老人,在臨終前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投影此詩,板書課題《示兒》。

  二、介紹作者,初步朗讀

  1

  、臨死前寫這樣一首詩,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結合你查找的資料,介紹以下這首詩的作者及詩的寫作背景。投影陸游畫像。

  2 、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投影此詩)指名讀,正音糾錯。

  三、指導理解詩意,體悟情感

  1 、你認為這首詩有哪些重點字、詞?你如何理解?(生質疑解難)

  2 、聽老師朗誦這首詩,也許對你的理解有幫助。

  3 、自己讀讀這首詩,體會詩的意思,讀懂哪句說哪句。

  4 、生質疑解疑談體會:(投影陸游躺在病榻上叮囑兒子的圖片)

  ( 1)在詩人心中,臨死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哪一個字最能體現(xiàn)詩人此時的心情?

  ( 2)你認為陸游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才能如此牽掛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以至死不瞑目?

  (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 、此時假如你是陸游,你該怎樣讀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讀出來呢?同桌互相研讀、指名讀,體會詩情。

  6 、背誦,默寫。

  四、激情、拓展

  1、播放《七子之歌》。師引導:七百多年前,大詩人陸游盼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如今,九七年香港回歸,九九年澳門回歸,舉國為之歡慶。可是,還有一個海外游子——中國臺灣至今還未回到祖國懷抱。這使無數(shù)炎黃子孫朝思暮想、翹首期盼。同學們,讓我們用自己手中的筆寫下對中國臺灣親人的呼喚,寫下我們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一片赤誠之心。

  2、配樂,生寫詩,交流。

  3、課外拓展,情境描寫。創(chuàng)造性的又切合實際地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怎樣回答的情景,把它寫具體,也可分角色表演(語文活動課上進行)。

  五、下課鈴聲即將響起,可我們的心早已飛到了祖國寶島臺灣。聽,國歌聲響起,全體起立,讓我們高唱國歌,牢記肩負的重任,盼祖國早日統(tǒng)一,祝祖國永遠強盛。

  點評

  本課的教學設計獨具匠心,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結合起來,使學生確有所得。

  1、牢牢把握思想主線,高唱愛國主旋律。本課結合實際,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在由本詩引申到中國臺灣還未統(tǒng)一時,讓學生寫詩表達盼歸之情,學生情動而詞發(fā),使學生情感寫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結束時,國歌聲響起,使學生情感達到高潮;感情得到了升華。

  2、教材處理獨到,課堂教學流程清晰,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有階梯性,突出了以課本為憑借,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

  3、注意了語文知識的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體驗。即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的情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對音樂和詩的感悟能力,質疑解難、自學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示兒)本文轉載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1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64

  愛國的絕唱——談陸游的《示兒》詩

  作者:齊治平 

  陸游(1125-12XX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杰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一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后,不但不發(fā)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后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zhàn)線上的杰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jīng)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fā)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后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陜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fā)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并且終于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余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于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后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jīng)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云:“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云:“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里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tǒng)計,而且只是從數(shù)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fā)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朱自清本人也是一個深情的愛國者,新、舊詩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對陸游其人其詩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從《示兒》詩中看到陸游“愛國熱誠的理想化”,換言之,也就是陸游愛國思想的進步性和它所達到的高度。關于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略加說明和補充:第一,陸游熱愛祖國是和他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緊密結合的,既包括對“忍死望恢復”的中原“遺民”的深切懷念,也包括對“歲輦金幣輸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與哀憫。其次是他對祖國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萬里之黃河”和“五千仞之太華”,以及“兩京宮闕”等等。再則是他對民族語言和整個民族文化的愛護,惟恐在異族的長期統(tǒng)治下遭到破壞與同化,以致“東都兒童作胡語”,甚至整個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忘記了自己祖先的傳統(tǒng)(有關例證,詳見拙著《陸游傳論》下編第四章)。這些才是他“但悲不見九州同”和熱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愛國思想的根本內容。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對家鄉(xiāng)、對祖國和對自己的人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愛。陸游詩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正是這些。因此朱文聲稱:“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這個評價雖顯得過于強調,有抹殺他人之嫌,但為了指出特色,我們應該承認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詩》雖已過去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xiàn)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fā)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里“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tǒng)一,認同回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示兒)本文轉載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 篇15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全詩字字句句發(fā)自肺腑,悲憤交集,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

  本節(jié)課,我先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學好古詩?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抓住詞句,邊讀邊想,讀中感悟。將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遷移到對這首詩的自主學習中,學生一邊讀,一邊交流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和朗讀的感受。最后在全班匯報交流中,我感覺到這種遷移在教學中確實是一種好方法。

  這節(jié)課有一個小插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波蘭音樂家肖邦的臨終遺愿與陸游臨終悲歌進行了類比,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人強烈的愛國之情。這是課堂中很好的生成性的部分,但是不足之處是由我以獨白的形式為主向學生闡述我的觀點,沒能讓學生很好地通過自己的比較,用語言表達出來。

  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教學預設與生成的辯證關系。生成性的東西,最好由學生生成或引導學生生成。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案及練習(精選14篇)

    二.教學目標(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1.生字平庸yōnɡ蹣跚pánshān嵌入qiàn馮驥才jì消耗hào廢墟xū海鷗ōu一縷lǚ餅干屑xiè涵義hán捻成niǎn戳破chuō憐憫mǐn嗅著xiù2.形似字3.詞語無聊:無事可做,覺得沒意思。...

  • 北師大版六年級教材:正負數(shù)教學設計(通用3篇)

    一、學習目標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shù)的相對大小關系,進一步加深對正數(shù)、負數(shù)意義的理解,體會“0”是相對的。2.會畫折線統(tǒng)計圖描述事物的變化情況。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正、負數(shù)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

  • 北師大版《綠》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北師大版《綠》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充滿生命力、洋溢著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摯充沛的情感。2、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shù)膭釉~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 北師大版三上《意大利的愛國少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了解熱那亞少年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窮困潦倒卻不忘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懂得應時時刻刻把祖國的尊嚴放在第一位,并受到感染與教育。2.在理解熱那亞少年當時的處境和心情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北師大版2年級語文4冊第14單元《一件好事》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的:1、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2、理解課文內容。。3、懂得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感受到快樂。。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教學難點:懂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快樂的意義。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 北師大版《春風》教案(通用15篇)

    閱讀課兩課時2006年3月16-17第三周一、組織教學二、提出要求1、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文章摘抄下來。2、在周記無話可說的時候,可以寫成讀后感,把摘抄的內容作為些讀后感的材料。...

  • 北師大版《長城贊》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材分析:《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lián),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學設計和同步練習(通用15篇)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案及練習二.教學目標(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1.生字平庸yōnɡ蹣跚pánshān嵌入qiàn馮驥才jì消耗hào廢墟xū海鷗ōu一縷lǚ餅干屑xiè涵義hán捻成niǎn戳破chuō憐憫mǐn嗅著xiù2.形似字3.詞語無聊:無事可...

  • 北師大版《濫竽充數(shù)》課堂實錄(通用13篇)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1、激趣: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有趣的動畫。(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2、感知大意:動畫片看完了,能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件什么事嗎?能用上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嗎?3、揭題:這個故事就是我們...

  • 北師大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2、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 《草帽計》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草帽計》是“智謀”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述的是賀龍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用智謀指揮部隊,迷惑敵軍,不發(fā)一槍一彈,讓敵軍自相殘殺,取得戰(zhàn)斗勝利的故事。這篇課文脈絡清楚,對事情過程描寫得生動形象。...

  • 《數(shù)一數(shù)》教學設計|北師大版(通用12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P27—29的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shù),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精選6篇)

    設計說明鑒于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及學情實際,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體育世界》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與圖相對應的20個體育活動名稱,認讀6個必寫字,學寫1個字;閱讀59頁奧林匹克旗幟的內容,了解57頁光榮榜上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及初步的搜集信息檢索信息的能力。...

  • 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案(精選6篇)

    第一課時一、描一描,寫一寫1、認讀:“坐、直、先、落”。2、這四個字是什么結構?3、觀察它們在格中的位置。想: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4、描一瞄、寫一寫。二、讀一讀,抄寫音節(jié),組詞語。...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入口 | 国产人与动牲交毛长 |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 久久性网站 | 天天干夜夜曰 | 日韩爱爱爱 |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美日韩黄色片 | 国产成人免费播放 | 欧洲免费无线码在线一区 | 涩色在线视频 | 日本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 | 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 欧美精品无码久久久潘金莲 | 三年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动漫 | 日本丰满少妇与黑人 |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 老师脱了内裤让我进去 | free性欧美1819护士 |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亚洲人成网站77777·C0M | 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www国产黄色 |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 91免费 | 色小妹网站 | 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se94se亚洲精品setu | 丰满少妇猛烈进入A片99A | xxxxxx在线 | 日本丰满少妇毛茸茸 | 国产成人精品999视频 | 亚洲国产九九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天天日本天天谢 |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 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无码 | 全亚洲第一av番号网站 | 无码一区免费在线不卡 | 欧美一a一片一级一片 | 久久精品79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