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和平條約》課堂紀實
生:我是爸爸告訴我的。
師:看,讀書多好。來,為我們的“小博士”和“小靈通”鼓掌吧!
師:還有哪兒感受最深?
生: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第二句。“我們要……”。報紙上說美國轟炸伊拉克,伊拉克人和美國人都有死的和傷的。
生:我想對美國總統說:“別打仗了。如果士兵死了,他家里人多難過啊。”
師: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對嗎?帶著這種感情,把這一句再讀一讀。
……
師: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你們真是用心在讀書了。
讓我們再帶著自己的感情讀一遍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板書:歡樂]
[這一回,學生讀得鏗鏘有力,有憤怒、有希望、有祝福。]
(四)放飛和平
師:我們要向世界呼喚和平,齊讀最后一節。[總結板書]
師:好極了,如果那些侵略者聽到我們的聲音一定會被震撼的。看,誰來了?[老師的拇指交*擺出鴿子飛翔的動作,在投影幕前晃動,形成手影]
生:是小鳥!
生:是鴿子!是和平鴿!
學生都用雙手擺出鴿子飛翔的形狀,有的已經站起來。
師:和平的使者們,你們想飛到哪兒?怎樣呼喚呢?
生:我要飛到伊拉克,告訴那的人不要再打架了,要和平。
生:我要飛到美國,告訴他們“冤冤相報何時了”。
生:我要飛到全世界所有有戰爭的地方,告訴那些侵略者,連我們小孩都知道和平,你們還打什么?你們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嗎?
師:我們的祖國是個和平的國家,所以我們生活的特別幸福。讓我們一起來維護《兒童和平條約》吧!
〖案例點評〗
這節課教師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與社會、與生活有機結合,從課文生發開去,通過查找資料和認真讀書產生聯想和感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應該說《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的目標在這節課中得到了比較好的體現。
首先與以往不同的是,教師重視了課前準備,使學生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對“戰爭”和“和平”有了一定的認識,對課文的外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些準備對學好本課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新課程也賦予了老師和孩子們開放的課堂。課堂上,最精彩之處莫過于學生的交流發言了。新課程改革下的第一批學生,他們的思路開闊,見多識廣,敢想敢說,樂于合作。本節課以“默讀――交流――朗讀”為主線,以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為中心展開學習,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學生都能結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識談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學生知識的廣泛性、思維的開放性,與以往學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從他們樸素稚嫩的話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對戰爭的痛恨和對和平的向往。應該說這節課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另外,老師的恰當而具體的口頭評價比較精彩,起到了很好的鼓勵和點撥作用。
第三,最后拓展部分,老師以“放飛和平”為主題,通過手勢和平鴿的形式,給學生一對想像的翅膀,把自己的美好愿望表達出來,從學生們真實的想法和真誠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是比較成功的。老師的問題設計也較恰當,開放度大,學生不難想到,也能說出來,更可能有自己富有新意的想法,從課文到生活,從身邊到世界,從戰爭到和平,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拓展,應該說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積極有效的。
(點評:山東青島市四方區教研室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