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文字的書和信》教學設計
理解課文 三、學習第一部分,了解過去的記事方式。 明確:這一部分圍繞“人類在創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來幫助記憶。”來描寫的。 引導想像,各種繩子結以及貝殼可能代表的意思。1、指名讀課文第一部分問:這一部分圍繞哪一句話來描寫的?2、理解:奇妙
3、引導讀學生自讀課文:人們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記事的呢?這些方法如何使用?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更完善?
4、指名反饋,播放課件,板書:結繩記事、貝殼記事(出示課文中相應的插圖。)
5、討論:人們是怎樣用繩子和貝殼記事的? 邊聽邊思考問題。 集體反饋,讀課文中相關的語句。 發揮想像,自由發言。 . 抓住“結繩”一詞,(出示各色繩子)讓學生邊說邊動手實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強烈愿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解決部分簡單問題,老師在巡視時,引導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集體討論解決,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四、學習第二部分,了解古人的通信凡方式 結合文中例子,引導學生想象:文字出現之前人們又是怎樣通信的。
體會文中提到的事物所代表的情感:死鳥 死老鼠 死青蛙五支箭
1、教師提出問題:文字出現之前他們又是怎樣通信的呢?
2、指名反饋。.3、提示:課文舉了一個什么例子?4、引導學生想像,他們如果是報平安會怎么表示呢?
5、教師小結:雖然古代的人類沒有我們現在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他們利用自己身邊能夠利用的事物進行通信,在長期的生活實踐。自由讀課文并思考。 讀課文相關的句子。
學生大膽想像,自由發言。五、閱讀課文,加深理解
教師總結,鼓勵學生收集資料,了解更多關于古代人類生活知識。 讀完課文,你們有什么感想呢?(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一讀。 從個人的角度自由發言。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說說現代的通信方式。如:網絡視頻、無線呼叫……1.啟發:你們知道我們現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鼓勵探究:你們知道嗎,過去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人們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們現在的迅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大膽設想未來的通信方式。關心身邊的事,留意新生事物的變化,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未來的遐想。較好地體現了大語文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