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文字的書和信》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2、 讀通課文內容,了解簡單的書和信的發展歷史,增強學生對生活的了解與熱愛。教學過程: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看,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什么?(出示一本書和一封信) 板書:書和信 2、這里面都寫滿了什么?(字、漢字、文字) 板書:文字3、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是在漢字還沒出現的時候,人們是怎么記事和傳遞信息的呢?(學生思考、討論)4、你們知道那時候人們也有自己的書信,卻是不用文字的書和信,你們信嗎?不信我們一起坐時空隧道去看看。 紅字板書:不用二、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標出段序,并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2、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一句。 人類在創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課件演示) 3、理解“奇妙” 4、學生自讀課文:人們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幫助記憶的呢? 記事: 結繩記事 (1) 貝殼記事 (2) 通信: 槍、箭死鳥、死老鼠 借助特定的事物表達一定的意思死青蛙、五支箭 在總結歸納的同時老師指導:(1)形式:意思是樣子。(展示各式各樣的繩子上的結,請大家觀察) 經歷:可換成“發生”“經歷過的事”就是“發生過的事” 什么是“結繩記事”?(1、2、3句話)發生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 (課件演示:結繩記事圖片及古書上的記載)(2)分辨:分別、區別 同學們大膽的猜想一下,在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是如何用貝殼進行記事的? (課件展示貝殼圖案) 鼓勵話語a你們猜想得很有道理 b 太好了,你的猜想太奇特了,真不愧為“智多星”的稱號。 c同學們,你們的猜想非常合乎情理,這說明你們都開動了腦筋,老師為有你們這群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發言積極的學生感到無比的自豪。 5、大家繼續發揮我們的才智來試著填寫這份表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