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石榴(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3、4自然段,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和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作者觀察石榴的方法。
課前準備:每人桌上一只石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6課——石榴(讀題)我們知道作者的家鄉在——棗莊,那里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
2、好!你能運用第2自然段中優美的語句完成這個天空嗎?
課件出示填空:春天,石榴樹(),( )。夏天,石榴樹( ),()。(相機板書:葉花)
3、看,這些詞語寫得多美啊!可見作者是從心眼里喜歡石榴,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喜愛之情表達出來。
過渡:當一朵朵美麗的石榴花凋謝之后,樹上就結出——果實(板書:果),一個個令人喜愛的小石榴又是怎樣的?這堂課我們來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㈠ 課件出示要求:輕聲朗讀,用“——”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抓住這個句子中你最喜歡的詞語跟小組內的同學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內容)
㈡ 交流(學生說出哪句,課件相機出示這句)
1、a生:我喜歡“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這句話。因為“一天天”寫出了石榴變化快。
(1)師:你能讀好它嗎?
a生:能!(讀)
(2)眾生:評議
(3)齊讀
2、b生:我喜歡“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這句話。因為“一半兒黃,一半兒紅”、“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這些詞語把石榴的顏色寫得很具體、清楚。(板書:外皮)
(1)師:還有哪些同學也喜歡這句話,你來談談原因呢?
c生:作者“先是…逐漸…最后…”這些詞語也用得好,把石榴顏色變化的順序也寫出來了。
d生:因為“一半兒黃,一半兒紅”、“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這些詞語把石榴的顏色寫得很具體、很清楚,所以,我也很喜歡這句話。
(2)多媒體課件演示“外皮變化的過程”
(3)小結:作者寫出了石榴外皮從“青綠色”到“一半兒黃、一半兒紅”相當長時間內顏色的變化。看來作者不是觀察一天、兩天,而是長期認真地觀察,我們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樣,經常觀察,養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3、e生:我喜歡“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因為這句話把石榴當作人,寫得很高興。
(1)這句話,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喜歡朗讀的,就把這個句子好好地讀上幾遍,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喜歡之情。喜歡畫畫的,就畫一畫石榴。喜歡說話,就對著桌上的石榴說一說。每個小組里的同學,至少采用兩種方式。
(2)請兩位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畫,并說明自己為什么這樣畫。
f生: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石榴娃娃成熟了,所以我把石榴畫頭,他笑得合不攏嘴,牙齒都露出來了。
g生:石榴因為自己熟了,樂呵呵地大笑,我畫他笑得露出肚皮, 后來笑破了肚皮。
四位學生先后拿著石榴上講臺,邊指點邊說。
h生: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我對石榴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