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石榴(第二課時)
本課教學中,我主動按照課程改革的精神進行探索,在課堂上力求體現小語教學的整體性、生活性、實踐性和主體性,設計了讓學生在小組內學習,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跟著音樂賞讀課文等多種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石榴),通過多種渠道輸入信息(石榴的花、葉和果,果的形、色、味等),通過思維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整合為對雖然熟悉、但未深究過的石榴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并把它人格化,使語文知識技能、科學知識、審美情感和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點染滋潤了兒童的心田,努力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反思:
課上完后,我的心頭溢滿喜悅和欣慰,感觸也較多。
1、我按照課程改革的精神進行探索,在課堂上力求體現小語教學的整體性、生活性、實踐性和主體性,改變教師發號施令、不容置疑地進行知識傳授,學生只許規規矩矩、不許“亂說亂動”地進行接受性學習的沉悶局面,撲面而來的是蕩漾著生命活力、輕快活潑的新鮮氣息。我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急于探究、勤于觀察、樂于思考、敢于表現。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共同求得真知、獲得發展。在這過程中,教師“教”的主體作用和學生 “學”的主體作用都得以充分發揮。
2、同時,我注重對個性化教學的探索。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必也不能強求劃一。課堂上,我提倡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自主權、選擇權交給學生,使他們感受到學習中的自由自主,體驗到自己作為一個“人”受到尊重。這對他們人格的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語文教學再也不是教師的枯燥講解,而是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現了石榴外皮顏色變化的過程,
充分、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網絡優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