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一、課題:
二、課時:2
三、課型:新授
四、教學目的:
1、了解所詠之物的外在、內在特征,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和情感。
2、了解狀物作品的一般特點與寫作要求。
3、認識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懷,歌頌真善美,贊揚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品格與精神。培養學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爭的品質。
五、教學重點:
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向往之情。
六、教學難點:
體會石榴的內在特征,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七、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教具準備:小黑板。
九、教學過程:
課時1
1、 組織教學:
2、 引入:出示小黑板的作者資料: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筆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詩人、學者。(他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等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活動家、社會活動家。他一考創作了詩歌、散文、戲劇等大量文學作品,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鄧小平稱他是繼魯迅之后的“我國文化戰線上的又一面光輝的旗幟!苯裉,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學習他的一篇散文作品《石榴》。
3、 新授:
(1) 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 齊聲朗讀,力求體現作者喜愛、贊美石榴的思想感情。
(3) 字詞落實:(略)
(4) 討論分層:
第一部分:(1自然段)開篇點明本文的狀寫對象——石榴樹。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從不同角度對石榴樹可愛之處作生動描繪。
第三部分:(7—9自然段)交代了“我”喜愛石榴的原因和對石榴的向往。
(5) 賞析第一部分:(問)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通過對比,點出石榴不同尋常的品格;第二句總領全文,同時點明石榴“最可愛”,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特殊感情。)
(6) 賞析第二部分:(問)這一部分從哪些方面對石榴進行描繪?
(先寫石榴的枝干和葉片;再寫石榴的花;三寫石榴花由骨朵到花的演變;四寫由花到果的變化,主要寫了石榴結果時顏色和形體的變化;五寫石榴的果實)
4、 小結:本文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開頭寫得概括,總領全文;中間部分緊扣中心,分層展開,寫得十分具體,描寫也十分生動傳神;結尾部分簡潔生動,既有點題之語,又有引人遐想。前后照應,使文章形成一個整體。下一節課我們重點分析石榴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的表現,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研讀課文,為課上討論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