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教學實錄
(2)師:讀得真好,這么多槐花,開得這么好,瞧,把誰吸引來了?生:小蜜蜂,小朋友。
師:小蜜蜂來了,他們是多快樂啊,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
師: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
師:老師發現,你已經走進了槐鄉。你們發現沒有,這句話前后兩句對得很整齊,我們來把它變成小詩好嗎?
課件出示:
嗡嗡嗡,
小蜜蜂飛來了,
采走了香的粉,
釀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
孩子們跑來了,
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
師: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生讀。
師:我們看:嗡嗡嗡對――
生:啪啪啪
師:采走對――
生:釀出
師:再看右邊的,挎走對――
生:裝著。
師:白生生對――
生:喜盈盈
(3)師:這樣對稱的寫法使文章的語言顯得更生動。小蜜蜂和小孩子都聞到了槐花的香味,
師:先是清香,再是醇香,越來越香,濃香,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清香、醇香、濃香”這三個詞可以調換位置嗎?為什么?(一個比一個香、一個比一個濃)
師:老師在讀這段話時,每次總能感受到香氣撲鼻,請大家也去讀一讀,找一找。 說說看,為什么會有香氣撲鼻的感覺?
生:因為中午桌上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
生:我從清香,醇香,濃香看出的。
生:越來越香。
生:還有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
師:還有哪里最能說明香了?
生:香海。“香海”并不是指海,而是指到處都是香味。
師:還有哪個詞語?
生:還有從“這時候,連風打的旋都香氣撲鼻”能看出。
生:還有從“浸”這個詞看出來。
師:浸是什么意思?
生:浸的意思是把東西放在水里浸泡。
師:浸的確是泡的意思,這里為什么不用泡,而用浸呢?
生:因為泡只是代表沉在水里的,而浸就表現得更強烈一點,而泡只表現幾個方面,浸更深刻的。
師:是啊,泡在香海里了。槐鄉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氣,我們來感受一下。
生讀: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都香氣撲鼻。
師:香氣進入到每個人的心里,槐鄉五月,真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怪不得,一到五月,這里的孩子們就會高興地喊起來。讓我們齊讀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與香。
生配樂齊讀第一小節。
3、師:同學們,在洋槐開化的季節槐鄉的孩子們來了,我們也來了,小朋友在槐鄉干些什么呀,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課文第二小節。
師:你到槐鄉最喜歡什么?
生:我到槐鄉最喜歡吃槐花飯。
師:為什么?
生:因為非常好吃。
師:香味讓人唇齒留香。
生:我到槐鄉,首先要美美地吃上一頓,因為槐花飯可好吃了,從第二節看出,槐花飯可好吃了。
師:你讀給大家聽聽。這槐花飯是怎么做的。
生讀。
師:張老師也要流出口水了。喜歡的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兩幅畫畫,一起再來回味一下槐花飯的味道。
師:小朋友來槐鄉,還想干什么?
生:到了槐鄉,我會摘槐花打扮自己。
師:你就像槐鄉的小姑娘一樣,戴了槐花,到處飄香。
師出示。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覺到什么?
生:我感覺到香噴噴的,感覺他們很俊俏,像在飄。
師:走路也輕快了,就像一朵云在天空中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