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文包詩的體裁,感受王維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了解文包詩的體裁。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啟發談話:同學們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節日嗎?(圣誕節)圣誕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你們過這些傳統節日的時候心情怎樣?
3、大家過節開開心心的,但是唐朝有位大詩人在重陽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
4、解題。
5、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嗎?(簡介王維)
二、初讀古詩
1、理解詩題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一句千古名句,他出自王維的哪首詩?(出示詩題,學習生字“憶”“兄”和九月九日,山東的意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什么意思呢?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流利。
3、檢查自讀
檢查生字“獨”“插”“茱萸”
觀看圖片資料,了解茱萸。
古詩朗讀比賽,每一個大組選一個同學,其他同學都當小評委。
學生讀古詩,小評委評價。
齊讀古詩。
三、讀題質疑
1、讀了課題,你心中有什么疑問嗎?
2、學生提問
3、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讀課文,到文中去找答案吧。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生字新詞
重陽節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思念手挽著手登高遠眺
3、檢查課文朗讀
指名四個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并評價。
4、解決學生的提問
交流問題1:為什么會每逢佳節倍思親?根據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
(1)我們15歲在干嘛呢?王維孤身一人在長安兩年了,700多個日日夜夜啊,都見不到親人,聽不到親人的聲音。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2)帶著你們的感受練習朗讀第一自然段。
(3)指名讀,齊讀。
(4)這一段的描寫和古詩中哪一句相對應呢?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獨”的意思是什么?“異鄉”就是他鄉,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交流問題2: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什么意思?
(1)你怎么知道這句詩的意思的?
(2)我們也來看看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課文中的佳節就是指那個節日?
(4)重陽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呢?請你讀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體會。
交流。
重陽節是個怎樣的節日?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你能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5)像這樣快樂美好的節日我們就稱他為佳節。
(6)這樣的佳節,親人歡聚一堂,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而這樣的快樂屬于王維嗎?這時的王維在干什么?
(7)從哪個句子你感受到了?
(8)詩句中哪個詞你感受到了更加的意思?
(9)重陽佳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而王維卻孤身一人,怎么不思念親人呢?齊讀第二自然段。
5、學了第二自然段,你們有什么發現嗎?(與第二句詩相對應)
6、那第三自然段呢?(與三四句詩相對應)
7、這就是文包詩的特點,簡介文包詩。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教師小結:明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文包詩課文的特點,更深入地體會身居外地的王維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六、作業
1、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請同學們收集王維的詩讀一讀。
2、收集有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辦個小小詩歌會。
3、繼續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