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第二課時教案(精選2篇)
每逢佳節倍思親 第二課時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寫出帶有下列部首的字。
辶( ) ( ) ( ) ( )扌( ) ( ) ( ) ( )
2、聽寫詞語。
兄弟 佳節 王維 重陽 思念 手挽手 回憶
二、精讀訓練。
1、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請大家反復讀王維寫的詩,再認真讀讀課文,說說這首詩里有哪幾句的意思你已經弄懂了。
。1)從第一自然段可以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意思:一個人離開家鄉在外地。
(2)“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從第二自然段末了的“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和第三自然段“以前在家鄉時,每逢…”可以理解它的意思。
。3)從第三自然段可以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兄弟們 一個個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游玩,其中少(我)一個人。
。4)教者講“遙知”的意思是:(我)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想起。
3、試講這首詩的意思。
。ㄎ要氉砸蝗松钤谶h離故鄉的地方,每當逢到佳節就更加想念家鄉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天都在登高,個個頭上插著茱萸,就少我一人)
4、重陽佳節,詩人王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請閱讀第二、三自然段回答。
看到:“一大早,大街上便利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
想到:以前…… 如今 ……
“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語在這里起什么作用?(概括上文)
5、教者說詞語的意思,要求學生說出相應的詞語。
一年一次( )
想的東西、頭緒很多很多。( )
興致高,情緒好。形容非常高興。( )
各在天底下的一方。形容離別后相距遙遠。( )
6、舉類似的親人思鄉的詩詞。
7、聽課文朗誦。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用自己的話講講《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意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 第二課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古詩意思,體會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3、進一步認識“文包詩”這種課文形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課題選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老師引說。
2、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好嗎?(課件出示)齊讀。
3、 這首詩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還不太明白?
4、 整首詩你能體會出了什么樣的情感?(思親,點出思親)思親就是思念親人。從詩中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1、每逢佳節2、獨在異鄉為異客。)從哪里體會出的呢?讀出
二、學習課文
1、第一段教學
(1)課文中哪些話講了“獨”的意思。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交流。
你體會到了什么?激發學生感情。
1、 15歲就離開了家鄉,說明他很年幼。我們現在15歲還在父母身邊讀初中呢!
2、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王維是去長安求學的。一個15歲的孩子孤身一人在長安不覺已經過去兩年了,此時的王維才17歲啊!他能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嗎?
對,離家兩年里,他一定會常常思念親人。齊讀第一小節。
此時的王維一人孤身在長安,這就叫——“獨在異鄉為異客”。
讀“獨在異鄉為異客”。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評價:你已經讀出了少年王維的孤獨。從你的朗讀中知道你已經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不但讀出了王維的孤獨,還讀出了王維對家人的思念,詩人王維孤獨一人在長安舉目無親。
師引說:王維一個人在他鄉為客,這里的異鄉指的就是長安。
3、齊讀。讀到“每”句。
2、第二段教學
(1)過渡:“每逢佳節倍思親”,什么是 “倍思親”?為什么“倍思親”?讓我們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
。2)交流。
a、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你知道“倍思親”的“倍”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嗎?(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讀句。
b、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家家戶戶在歡度節日,王維看到了怎樣的熱鬧景象?指名讀,“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什么是“扶老攜幼”?讀詞?闯鍪裁?給“興高采烈”換個意思相同的詞。
王維還會看到——(想象佳節的熱鬧)。再讀句。
與這團圓熱鬧的景象相對比的是王維的孤獨,這熱鬧景象、歡樂氣氛更加觸動了王維的思鄉情懷。指讀這句話。
c、 引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讀句。
。3) 長安城內老百姓的團聚以及歡樂氣氛更增添了王維對家人的思念。誰愿意讀讀第二小節。
指導讀詩句。3人評價。說意思。兩句連起來讀。
齊讀詩句。讀到詩句結束。
過渡:詩中最后兩句又是在文中又是怎么說的呢?
3、第三段教學
。1)默讀。
。2)交流。
他想起了什么?(出示第三節)想到兄弟歡聚時他心情是——高興。誰來讀一讀。你從哪兒讀出的高興?
想起以前在家鄉時的重陽節,王維思緒萬千:我們曾經 我們曾經 我們曾經 再想想如今引讀——體會天各一方。 什么意思?(從王維的家鄉到長安行程是整整一個月。。┲缸x。
此時此刻,——(引)
心中真是——(學生說)。讀好 “如今……我呢。”
(3)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王維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齊讀第三小節。
“兄弟們此時正思念著我呢,遍插茱萸少一人啊!”這兒一人指的就是“王維”!
帶著這樣的感情,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詩吧!
此時的王維思緒萬千,他會想些什么?
師:詩人王維漂泊他鄉,整整兩年沒見著親人的面,沒聽到親人的聲音。他只能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化作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課件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自由讀,指讀,
齊讀整首詩。
三、拓展
1、學習張籍的《秋思》
。1)師讀,齊讀
。2)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哪兒看出來的?
2、補充有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名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薄鹅o夜思》李白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雜詩》王維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渡漢江》宋之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張久齡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蘇軾
板書設計:
23 每逢佳節倍思親
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