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通用12篇)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誦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通過質疑問難,,初步理解詩文中關鍵詞的意思。
3、通過以往學習文包詩的經(jīng)驗,自主學習,詩文對照,了解古詩的意思。
一、 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23課 指讀課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 課題中有沒有不懂的字詞?
★ 逢:遇到
★ 佳
① 佳節(jié)指的是什么?
、 注意佳的右邊是兩個土字。
★ 倍:更加
★ 思:強調讀音 字形:念的上面是個今。
二、詩文對照,理解古詩
1.小聲地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篇文章和我們前面的《小露珠》 《石榴》不一樣,和第3課古詩兩首也不一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
4.再讀一讀課文,能找到和詩句對應的文章內(nèi)容嗎。
三、讀文質疑
要想理解詩句,讀懂文章是基礎,請你讀讀文章,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扶老攜幼
① 你猜猜看“攜”的意思。
、 幼的左邊是個幺,表示最小的孩子。古時候的人家一般都有好幾個孩子,那時小朋友都有弟弟妹妹,最小的孩子當然力氣也很小。幼表示的就是(很小的孩子)
③除了孩子還有老人,人們可能扶著誰?帶著誰?
④這就是人們歡度佳節(jié)的情景,誰來讀一讀?
★茱萸
、倏床渴祝虏驴窜镙鞘鞘裁。
、跒槭裁粗仃柟(jié)人們要頭插茱萸呢?
、鄢说歉哌h眺,重陽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
、茉诠糯,九為陽數(shù),九月初九就叫重陽節(jié)。這就是詩中說的佳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佳節(jié),人們會—;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人們會—;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新春佳節(jié),人們還會——。⑤這些習俗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古代的文人墨客圍繞著這些佳節(jié),也留下了許多詩作。
★天各一方
、 文中寫了誰和誰天各一方?各在何方?
② 出示課件,完成簡筆畫
。ㄉ綎|并不是指現(xiàn)在的山東,而是指長安和王維的家鄉(xiāng)之間隔了一座華山,兄弟們在華山的東面,而王維在華山的西面。如果是王維的兄弟寫詩的話,那題目應該叫做——
③ 再讀讀句子,你知道天各一方就是指(距離非常遠)
詩中用了一個字表示(遙)
四、識字寫字
1、這節(jié)課,我們讀了課文,初步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寫寫生字。請打開習字本,你想提醒大家把哪個字寫好。
2、教師重點指導“重”的筆順
3、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詩文對照,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格外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3、在詩文誦讀中初步感知詩人所用“獨”、“異”、“倍”字的巧妙。
4、補充積累古詩《雜詩》
一、導入
上節(jié)課,大家通過詩文對照讀課文,有了很多的感受,還和張老師一起解決了自己的一些疑惑,你們真了不起。
小朋友,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什么每到佳節(jié)時就會倍思親呢?請大家打開課文,讀一讀,想一想,
二、詩文對照,理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感
根據(jù)學生交流“為什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相機進行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因為兩年遠離家鄉(xiāng)而倍思親
a)剛才很多同學都說到王維的孤獨,課文里說——(出示第一節(jié),引讀、再指名讀)
評讀:一年365天,兩年730個日日夜夜,都是一個人在長安呀!
評讀:王維才17歲,也才是個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的孩子!
b)離家兩年,長安不是王維的家鄉(xiāng),在詩中用了一個詞就是“異鄉(xiāng)”。課時畢竟兩年了,也該會有自己的老師、同學、朋友,為什么王維還會覺得自己是長安的“客”呢?
是啊!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這里比家鄉(xiāng)更繁華,這里有獲得求取功名的希望,但這里沒有——(引說)長安沒有親人、長安沒有熟悉的鄉(xiāng)音、長安沒有家庭的溫暖等。難怪作者說自己是——異鄉(xiāng)的異客。
同學們詩的語言很精煉,一般用詞不重復,但是這里連用兩個“異”,就為了告訴我們詩人非常——(引說)孤獨,你看,全詩28個字,第一個字就是“獨”啊!
c) 指導讀好”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這句詩,(讀好一個“獨”字和兩個“異”字)
d)小結:有這樣長達兩年的,深深的孤獨,怎能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ǘ┮驗榭匆妱e人過節(jié)團圓而倍思親
1、出示第二小節(jié),邊讀邊想,在街道旁,在山路上你都看見了什么?聽見什么了? 是啊,重陽節(jié)這天,真熱鬧。
2、再指名讀第二小節(jié)。你們聽,他讀的時候感情有變化嗎?為什么這樣讀?誰還能這樣讀一讀?
3、小結(看見他人全家團聚,熱熱鬧鬧,再想想自己一個人,王維怎能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二)因為詩人回想起以前和親人在一起過節(jié)的情景而倍思親
1、你從哪句詩看出以前過重陽節(jié)王維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少一人)
是啊,離那么遠都知道兄弟們重陽節(jié)一定會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就是因為每年都是這樣的啊!
2、出示第三小節(jié),指名讀,你讀出了什么?(從“總要”“手挽手”等詞和感嘆號等標點體會到往日親人們一起過重陽節(jié)的親密、幸福、和彼此的思念)
3、是啊,可是現(xiàn)在“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圖)兄弟們會說寫什么呢?4、誰來把最后兩句詩讀一讀。指導朗讀,最后的“少一人”可以處理地慢一些,低沉一些。
4、小結:兄弟情深,憶往日之快樂——怎能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四)、同學們,再完整地讀讀這首詩,僅僅是在重陽佳節(jié)王維才倍思親嗎?
。ㄒ龑W生述說每逢新春佳節(jié)倍思親、每逢端午佳節(jié)倍思親、每逢元宵佳節(jié)倍思親,每逢中秋佳節(jié)倍思親)
今天這句詩已經(jīng)成為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在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時的共同心聲,那就是每逢中秋佳節(jié)倍思親。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的課題也用了而這句詩。
三、同學們你思念的時候會干什么?而王維把自己的思念通過筆尖流淌,成了一首首詩。
1、出示《雜詩》
雜 詩
。ㄌ疲 王維
君 自 故 鄉(xiāng) 來,
應 知 故 鄉(xiāng) 事。
來 日 綺 窗 前,
寒 梅 著 花 未?
注釋(1)、來日:指從故鄉(xiāng)動身起程的那天。
(2)、綺(qǐ起)窗:雕花的窗戶。
。3)、著花未:開了花沒有。
2、自己讀一讀,并根據(jù)注釋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3、詩人是想念家鄉(xiāng)的窗前的梅花嗎?(是想念家鄉(xiāng)親人)
4、感情朗讀
四、同學們,詩就是這樣記錄著我們的情感和生活,詩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就是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詩歌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韻味兒,更美好。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總第 108 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能說說詩句的意思。
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4個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導入
1.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背誦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自由讀讀。
3.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板書: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步談談預習的收獲,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建議:
。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
。3)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古詩的主要意思。
3.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fā)現(xiàn)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6.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分節(jié)朗讀。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說說古詩的意思。
三、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出示小黑板抽讀)
2.指導書寫“插、逢、憶”。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總第 109 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和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重陽、興高采烈”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難點:領悟課文內(nèi)容,交流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字詞,聽寫
2.引導回憶第一課時所學內(nèi)容,進行交流。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2.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離開”、“來到”、“兩年了”等詞語,理解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一人在他鄉(xiāng)做客的寂寞心境。
3.通過“重陽節(jié)又到了”、“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看著”、“更加”等詞語,理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體會詩人作客他鄉(xiāng),在重陽佳節(jié)家家團聚的歡樂氣氛中,更加難以抑制的思念親人的感情。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行詩句。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讀,引導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景,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
3.引導學生讀讀,體會“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自己”是詩人自己的想象,看起來是在寫兄弟們思念處在異鄉(xiāng)的自己,實際上是寫自己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一片深情。
(三)指導朗讀背誦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人內(nèi)心的激動與神往。
2.指導學生反復吟誦古詩,吟誦時要注意停頓、節(jié)奏。這首詩重在抒情。要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讀出這種韻味來。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三、總結全文
1.總結談話。
2.朗讀背誦。
四、造句練習: 指導學生按照如下步驟用“興高采烈”造句:
1.精讀課文時時先要結合語境理解詞義。
2.出示范句,“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3.學生朗讀范句知道這個句子所表達的情境。
4.練習詞語搭配,如“興高采烈地劃船(做游戲、秋游)等。
5.在此基礎上拓展思路,使句子內(nèi)容豐富起來。
6.學生口述句子,經(jīng)過評議、修改,最后書面造句。
五、實踐活動
進一步體會第三課《古詩兩首》所描繪的深秋楓林美景以及楓橋環(huán)境的凄寒、幽靜,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旅途中孤獨、寂寞的心情,展開合理想象,試模仿本課編一個故事在班上或小組內(nèi)交流。
板書設計:
2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 九月九日 憶 山東 兄弟
異鄉(xiāng) 重陽節(jié)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課時(總第 110 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在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能流利的說說詩句的意思。
3.默寫本課的生字詞和詩文,較好地完成本課的練習。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完整的敘述詩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較好地完成本課的練習。
教學準備: 教學投影片、小黑板上準備表示詩句意思的句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和詩文。
2.指名說說詩所表達的意思。
3.聽寫詞語和詩。
4.當場校對訂正。
二、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jié)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你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3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能結合課文內(nèi)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能運用詩句,表達身居外地的游子的鄉(xiāng)愁。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自古以來,思鄉(xiāng)是個永恒的話題。
大詩人李白曾經(jīng)這樣表達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大詩人王安石也曾這樣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也詠出了這樣的千古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二、由“情”入“詩”,初步感知
1、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詩
1)自由讀(出示這首詩,請同學們用心用情地讀上三遍。)
2)指名讀(2—3生)——你讀出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倍思親)
3)齊讀 (讀出王維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過渡:
這種濃濃的思鄉(xiāng)情,需要我們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去細細地品味,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感受大詩人王維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齊讀課題)
三、由“詩”入“文”,體會詩情
1、出示學習要求,師巡視指導
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畫出能體現(xiàn)王維倍思親的語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王維的倍思親都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中,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3、交流第2自然段: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a理解“倍思親”。能不能結合這句話說說“倍思親”這三個字的意思?
要讀出王維的倍思親就要讀好這幾個詞語。(指名讀)
b這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是怎樣的呢?到第2自然段中找到這句話。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理解內(nèi)容
師問:“有沒有不懂的問題?”那老師要考考你*“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你能說說“興高采烈”有哪些近義詞?
2)說話練習
重陽佳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古代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都非常隆重,這一天,人們頭插或者臂戴茱萸,飲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長壽,這也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讀好這些詞語,就能讀出人們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指導讀詞)
用上這些詞語,結合你了解的重陽節(jié)的習俗,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大街上的熱鬧。
。ǔ鍪菊n件: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大街上熱鬧起來了,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真是——。)
3)指導朗讀
大街上的熱鬧、人們的興高采烈不屬于身在長安心在家鄉(xiāng)的王維,在王維的心里
街上越是熱鬧,他越是——思親
人們越是興高采烈,他更加——思親
同學們再讀第二自然段,我們不僅能讀出大街上的熱鬧更能體會王維的孤單寂寞。男生讀第一句話讀出大街上的熱鬧女生讀第二句話讀出王維的倍思親。
4)拓展練習
雖然王維害怕過節(jié),但是每個節(jié)日還是會如期而至。
提供詞語:粽香四溢、龍舟競發(fā)、舉家團圓、歡天喜地、喜笑顏開、張燈結彩、賞月飲酒、興高采烈
。ㄒ荒暌欢鹊亩宋缂压(jié)又到了,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ㄒ荒暌欢鹊闹星锛压(jié)又到了,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ㄒ荒暌欢鹊男麓杭压(jié)又到了,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這就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過渡:同學們真會讀書,短短的一段話,竟然讀出了這么豐富的內(nèi)容。王維的倍思親還體現(xiàn)在哪段話中?
5、交流第3自然段
出示: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缃,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理解內(nèi)容
他想到了什么?(“頭插茱萸”、“登高遠眺”、“歡聚一起”、“讓人高興”)
2)創(chuàng)設情境
a如果我們都是王維的兄弟們,結合這些詞語回想一下,以前,每次重陽節(jié),我們都會怎么做?
問:你給王維插上茱萸,是想——?
你陪王維登高,是想——?
以前,你和王維相聚在一起,是怎么快樂玩耍的呢?
b可今年的重陽節(jié),你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你們又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可是你們中間卻少了一個人——(王維),你們一定會西望長安,——(心里在想些什么?)站在山頂,高聲地喊——
3)指導朗讀
兄弟們,我們都很思念王維,王維也思念我們,他回憶過去,又想到如今,心里裝滿了對兄弟們的思念。1、2組讀,讀以前后面的句子,3、4組同學讀如今后面的句子,讀出王維的倍思親。
他想啊,念啊,他想家,想親人,想兄弟,想朋友,想過去在一起的歡快的日子。就是思緒萬千!全班同學一起讀,讀出王維的思緒萬千!
四、情感升華、吟詩抒情
1、感情朗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在這樣一個歡騰、團圓的節(jié)日里。他倍思親!倍思親!他恨不能插上翅膀,哪有翅膀呢?他只能以筆代翅,把深深的思念寄于筆端,揮筆寫下了這首有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指多名朗讀。少一人,少的就是我——王維!多么的遺憾!你讀——讀得讓人心都揪起來了。
2、三讀課題,升華情感
今天,我們靜靜地走進了詩人王維的心靈深處,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思,讓我們再次讀好它——齊讀課題。這句話現(xiàn)已成為許多身處他鄉(xiāng)的游子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佳句。
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鄉(xiāng)時,會吟誦——“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外出打工的親人,思念家鄉(xiāng)時,會吟誦:——“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3、寫法指導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你能說說作者寫王維思念親人,為什么要寫大街上熱鬧?又為什么要回憶以前快樂的情景?
4、課堂練習
完成《補充習題》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積累并理解李白的《靜夜思》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其他思鄉(xiāng)詩,選擇一句詩寫寫你的體會。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4
作者:沈高明 發(fā)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shù):354
作者:武漢市武昌區(qū)新河街小學 萬俊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感情調動,導入 課題:
1、板書“佳節(jié)”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jié),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ㄕ劦贸觯┦前!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xiāng)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xiāng),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xiàn)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jié)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ㄈ绻粍忧椋┙Y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佳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 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ㄗx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jié),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茨阊矍俺霈F(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中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ㄓ脮暇渥樱┗氐缴隙
三、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xiāng)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xiāng)之情愈發(fā)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xiàn)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五、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xiāng)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jié) 倍 思親
華
山
。ㄎ鳎╅L安 家鄉(xiāng)(東)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能說說詩句的意思。
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4個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對策:組織學生開展自主的讀書活動認真朗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在此基礎上通過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準備:教學投影片、小黑板上準備表示詩句意思的句子等。
學生課前預習,搜集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設計:
一、背誦古詩導入
1.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背誦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自由讀讀。
3.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板書: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步談談預習的收獲,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建議:
(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
。3)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古詩的主要意思。
3、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fā)現(xiàn)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6、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分節(jié)朗讀。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說說古詩的意思。
三、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出示小黑板抽讀)
2、指導書寫“插、逢、憶”。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和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重陽、興高采烈”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難點:領悟課文內(nèi)容,交流閱讀感受。
對 策: 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使他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教育,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陶冶情操。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復習字詞,聽寫
2、引導回憶第一課時所學內(nèi)容,進行交流。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2、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離開”、“來到”、“兩年了”等詞語,理解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一人在他鄉(xiāng)做客的寂寞心境。
3、通過“重陽節(jié)又到了”、“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看著”、“更加”等詞語,理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體會詩人作客他鄉(xiāng),在重陽佳節(jié)家家團聚的歡樂氣氛中,更加難以抑制的思念親人的感情。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行詩句。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讀,引導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景,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
3、引導學生讀讀,體會“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自己”是詩人自己的想象,看起來是在寫兄弟們思念處在異鄉(xiāng)的自己,實際上是寫自己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一片深情。
。ㄈ┲笇Ю首x背誦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人內(nèi)心的激動與神往。
2、指導學生反復吟誦古詩,吟誦時要注意停頓、節(jié)奏。這首詩重在抒情。要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讀出這種韻味來。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三、總結全文
1、總結談話。
2、朗讀背誦。
四、造句練習
指導學生按照如下步驟用“興高采烈”造句:
1.精讀課文時時先要結合語境理解詞義。
2.出示范句,“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3.學生朗讀范句知道這個句子所表達的情境。
4.練習詞語搭配,如“興高采烈地劃船(做游戲、秋游)等。
5.在此基礎上拓展思路,使句子內(nèi)容豐富起來。
6.學生口述句子,經(jīng)過評議、修改,最后書面造句。
五、實踐活動
進一步體會第三課《古詩兩首》所描繪的深秋楓林美景以及楓橋環(huán)境的凄寒、幽靜,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旅途中孤獨、寂寞的心情,展開合理想象,試模仿本課編一個故事在班上或小組內(nèi)交流。
板書:
2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 九月九日 憶山東兄弟
異鄉(xiāng) 重陽節(jié)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在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能流利的說說詩句的意思。
3、默寫本課的生字詞和詩文,較好地完成本課的練習。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完整的敘述詩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較好地完成本課的練習。
教學準備:
1、教學投影片、小黑板上準備表示詩句意思的句子等。
2、練習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檢查
1、 認讀詞語和詩文。
2、 指名說說詩所表達的意思。
3、 聽寫詞語和詩。
4、 當場校對訂正。
二、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jié)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深情。
1、 指名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2、 你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三、課堂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yì xiāng xiōng dì jiā jiéxìng gāo cǎi liè
huí yìxiāngféng qíngjǐngsī xü wàn qiān
(。。ā。
二.選擇正確的讀音。
茱萸(yíyú) 更(gèng gèn)加
至(zì zhì)今 登(dēng dēn)高
三.按照課文內(nèi)容填空。
重陽節(jié)指農(nóng)歷(。,這一天,人們(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 ,)!北磉_了詩人遠離家鄉(xiāng)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毕胂罅私衲曛仃柟(jié)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四.將節(jié)日與傳統(tǒng)食品聯(lián)系起來。
水餃 重陽
元宵 春節(jié)
粽子 元宵節(jié)
月餅 端午節(jié)
千人糕 中秋節(jié)
五.組詞
佳倍挽憶編
掛 培 晚異遍
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2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1] [2] 下一頁
課前思考:
這篇課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它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于紙面。
文章分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學習,是第二部分詩句學習的鋪墊。孩子都愛看故事,運用這點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自主讀文,自學生字。
課后反思:
講授本課時,指導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詩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感情。抓住“離開”“來到”等詞語,幫助學生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意思,體會孤獨一人作客他鄉(xiāng)的寂寞心理。通過指導學生反復讀古詩,體會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并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吟誦時注意停頓、節(jié)奏。
課后反思:
課題常常是課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對課文題目質疑問難往往是打開理解課文的“窗戶”。抓住課題中重點詞語—“思親”質疑問難,是訓練學生見題思考的能力,通過對“思親”的質疑,學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形式,同時也抓住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
課后反思: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篇課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它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于紙面。在整堂課中,我把詩與文有機結合,相互對照。讓學生在文的環(huán)境中解詩意,降低了學詩的難度,所以學生在背誦這首古詩的時候就事半功倍了。
王維為什么會思親呢?都是由第2自然段引起的,所以我先讓學生多讀后找出好詞,引導學生練說,對于這樣一篇通俗易懂的課文,我讓學生同桌對說,這樣,學生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學生在表達起來也顯得游刃有余了,還能使學生體會出詩人思念親人的感情在此佳節(jié)更加濃烈了。
重陽是我國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所以有“重陽”之稱,同古老的《周易》有關!吨芤住分,“九”代表陽數(shù),故稱九月初九為“重陽”。
重陽節(jié)何以要登高呢?過去一般都是根據(jù)《續(xù)齊諧記》里所記載的那一個神話。說東漢時代有一個名叫費長房的道士,他預算到桓景家里九月九日有災難,就勸他于當日離家到山上飲菊花酒。后來在《幼學瓊林》中,也就有“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的說法。
這些傳說其實是查無實據(jù),不足置信的。一些研究民間風俗的學者認為,重九登高,其實是古人在豐收之時,趁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外出郊游。對“登高”一說也另有解釋,即高者并不一定是高山,也可以是高臺、高會。據(jù)專家們說,一千多年來,重陽節(jié)與其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顯著的不同,就是它并沒有任何祭祖敬神的迷信內(nèi)容,其主要活動無非是郊游、飲宴、登高、賞菊罷了。因此,對于那些所謂的“避災”、“轉運”之談,智者是不取的。
課前思考:
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文包詩”文章,它的結構很特殊,既不同于一般課文,又不同于詩歌,像《詠華山》、《母親的恩情》、《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但愿人長久》、《黃鶴樓送別》等。基于“文包詩”文體結構的特征,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了解那些千古名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靶抡n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鑒賞美文佳句,感悟詩文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
教學反思: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課,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本篇課文的特色,為了能讓學生有這種情感的體驗和落差,我設計了幾處情感對比:
1、開課時,由“佳節(jié)”導入,喚起學生對過節(jié)時團聚、開心的心理體驗,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當學生們談得正開心時,教師提到“提起過節(jié),同學們都是滿心的歡喜,洋溢著快樂,而唐代有位詩人,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佳節(jié)的快樂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對比,使學生有隱約的情感體驗。
2、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與王維當時的心情對比,回顧生活中這樣歡聚過節(jié),興高采烈游玩的經(jīng)歷,體會王維孤身一人在外求學時,眼見別人家團聚而自己卻不能與兄弟們團聚的孤獨感和思鄉(xiāng)情。
3、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積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段中詩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歡聚登高的時刻,再回到現(xiàn)在與兄弟們天各一方不能相見,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學生情感流露,欲要表達。此時,回到詩文,學生再來吟誦詩文,就顯得字字傳情,聲聲動情了。
課前思考: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jié)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xiàn)在,像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春節(jié)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學習時首先出示圖片,再介紹了王維遠離家鄉(xiāng),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情緒。然后出示詩句即課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讓學生預習,老師再檢查
1、學生初步談談預習的收獲,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建議:
(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
。3)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古詩的主要意思。
3、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fā)現(xiàn)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6、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分節(jié)朗讀。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說說古詩的意思。
這樣第一課時的上法也并不錯。
教學反思:
本課是文包詩,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輕松,教學時首先由詩歌導入,反復朗讀后學生自己理解詩句,在此情況下進行針對性的課文學習,老師適當介紹茱萸,重點抓住詩中的“獨”、“異”、“倍”和課文中的“思緒萬千”展開,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反思: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文包詩的文章,文中不光交代了詩人寫詩的時代背景、詩句的意思,而且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古人云:善讀詩者,以聲以考義。因此,對于課題的理解,我的要求是“只求意會,不求甚解”。于是,朗讀就成了最為恰當?shù)男问。教師范讀時,將“每逢”讀得急促一些,“佳節(jié)”讀得悠長一些,“倍”讀得迸發(fā)一些,“思親”讀得深厚一些,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悟出詩句中的神采。同時,兒童也是最善于模仿的。從他們瑯瑯的書聲中,我能感受到他們已達到了“意會”這一層次。通過這一課題導入中的情感熏陶,猶如開啟了文章的大門,對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意義不凡。
為了幫助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上課前幾天我布置一個作業(yè):收集有關抒發(fā)思鄉(xiāng)、思親和勸學的詩詞佳句和歌曲。
上一頁 [1] [2]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佳”、“念”、“采”3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了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情調動,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jié)”
師:像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當中的春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等都稱之為“佳節(jié)”,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
生:喜歡,因為過節(jié)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2、t: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王維(課件:詩人背景)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板書: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手勢引讀課題,熟悉嗎?在哪兒見過?
s:熟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的。(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t:想讀嗎?一起來自由的朗讀,回味一下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指名讀,正音。
3、t:同學們讀得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讀了這么多遍了,你知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嗎?
s:就是一到節(jié)日,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指名2-3個)在課件上標出生字的意思,“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這里指的是九月初九的重陽節(jié),你知道古時候重陽佳節(jié)有哪些風俗嗎?
s:登高、吃重陽糕取的是“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配插茱萸、飲菊花酒來驅邪避災的習俗。
t:這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jié),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三、初讀課文
1、初讀課文,t: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注意讀書姿勢)
3、檢查字音,帶拼音讀
佳(jiā)節(jié) 加倍(bèi)王維(wéi)重(chóng)陽
扶(fú)老攜(xié)幼(yòu)興高采(cǎi)烈
思念(niàn)兄(xiōng)弟(dì)回憶(yì)
每逢(féng)手挽(wǎn)手思緒(xù)萬千
。1)課件出示生字詞,t:會讀嗎?指名讀,讀得好的領讀
指導讀“興高采烈”(字音讀得很準確,就是我沒有聽出高興的感覺,范讀,你再試一試,齊讀)(“思念”是如影隨形、悠長綿綿的,范讀,再讀,齊讀)
。2)齊讀(讀一遍)
(3)去拼音讀,自由練習讀
。4)開小火車讀
。5)齊讀
4、分自然段朗讀
。1)疏通句子
t:這篇課文幾小節(jié)?請四位同學來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看看把生字詞帶進文章中還能讀好嗎?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糾正錯誤。
。2)拓展思考
t:“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
s:想得很多很多的意思。
t:這個詞語中哪部分表示“很多很多”?
s:“萬千”。
t:說得對,王維想到了哪些呢?
學生基本上概括了前面的內(nèi)容
t:你們說得很好,很完整,“思緒萬千”一詞正是概括了上文。
t:是啊,正是因為他想到了自己15歲就離家來到長安,舉目無親,想到重陽佳節(jié)家家戶戶團員相聚,想到以前和兄弟們登高游玩,如今卻只能天各一方,孤獨一人,于是才思泉涌,揮毫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讓我們思緒萬千地把這首詩來吟誦一下吧!
。3)對照詩句,幫助理解
t:你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嗎?用自己的話說說看。
其實,文章的一、二、三小節(jié)正是對著首詩的最好的詮釋,你看看這三個小節(jié)分別能幫我們理解哪一行詩句。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回答
(4)配樂朗誦
我們基本上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誰來再現(xiàn)當年年少離家、才華橫溢的王維,為我們朗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配樂朗誦。
。ㄔu價有當年王維的風采)
三、精讀第一自然段
1、導入:
引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這句詩獨特的用了兩個“異”,一個“獨”
2、默讀第一自然段,你如何理解“異”和“獨”,劃出相關的詞語從這些詞你能讀出什么?談談感想。
s:15歲 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年幼 背井離鄉(xiāng)舉目無親 常年在外
3、齊讀第一小節(jié)
4、再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四、總結
1、正是因為詩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才會”每逢節(jié)倍思親“,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讀通了課文,了解了詩人王維寫作這首詩的背景。我們還要來學寫幾個生字。
五、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在田字格中,指導學生寫“佳”右邊是兩個土(共8畫)
“念”心上是“今“(今天對過去的思念)
“采”上面是爪子頭(手勢)
2、學生在習字冊上描寫,注意糾正寫字姿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7
教學目標:
1、詩文對照,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搜集王維的相關資料。
2、搜集有關重陽節(jié)的習俗。
3、了解茱萸這種植物的特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唐朝大詩人杜牧,有一次到山中游玩,看到滿山火紅的楓葉,他非常喜歡這大自然,非常喜歡這火紅的楓葉,寫下了一首詩《山行》,指名讀。
2、唐朝還有一位大詩人,他一夜無眠,憂愁如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寫下了《楓橋夜泊》。指名讀。
3、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王維要向我們傾訴什么樣的情懷。
二、指名介紹王維。(相機出示王維圖象及相關文字:王維,字摩詰,山西永濟人。唐朝著名詩人,號稱“詩佛”。
1、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題,介紹詩題中的有關知識情況。
。ㄖ仃柟(jié):農(nóng)歷九月九日,有賞菊花酒、插茱萸,登高遠眺的風俗。
山東:華山以東,山西,也就是家鄉(xiāng)。)
2、讀題目,了解性學習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3、指名讀通詩歌。(相機介紹茱萸)
4、齊讀詩歌。
5、過渡:讀了文章內(nèi)容,將會幫助你更好的理解詩歌內(nèi)容。
三、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找,詩句中的每一行詩句是否可以用文章相應的段落或句子聯(lián)系起來理解呢?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問:和“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相對照的課文是哪部分內(nèi)容?(第一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自然段。
(2)、了解“異鄉(xiāng)”指的是京城長安,因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
。ā爱惪汀敝傅氖莾赡陙,王維一直作客他鄉(xiāng),游離于這個城市之外。從“獨”、“異鄉(xiāng)”、“異客”這幾個字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
(3)、指導朗讀課文第一節(jié)及相關詩句。
問: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相對照的文章段落是?(第二小節(jié))
(4)、指名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
(5)、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詩句中的哪一句來形容。
。糠昙压(jié)倍思親。)
問:和“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毕鄬恼n文段落是?(第3小節(jié))
(6)、指名讀課文第3節(jié)。
四、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念之情,加深對詩歌的感悟。
1、自由讀課文,思考:同是重陽節(jié),王維在家鄉(xiāng)和在長安的心情一樣嗎?為什么?
2、檢查:
(王維以前重陽節(jié)和兄弟們插茱萸,登高遠眺,心情非常高興。
3、相機指導朗讀: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又是重陽節(jié),詩人在熱鬧的長安街頭舉目無親,此時,心情怎樣?
。ü陋、寂寞。)
4、指導朗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保
5、渲染:快樂是長安街頭的人們的,在這歡樂的人群中,沒有他們兄弟相聚的份兒,越是熱鬧,詩人的內(nèi)心愈是孤獨。他此時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6、指導朗讀:“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保ㄏ蛲
7、此時,他還想到了什么?(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8、引導學生想象:他的兄弟們在登高遠眺時,會互相說些什么?
9、指名發(fā)言,體會他們兄弟情深,思念情濃,更好理解詩句中的“遙知”表示在意料之中。
五、小結:站在長安街頭的王維,快樂是沒有的,有的是回憶,回憶(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有的是思念,加倍的思念,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有的是向往,向往著(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有的是意料中的猜測-——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想了很多很多,真是“思緒萬千”,情不自禁,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讀詩。)
六、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思念親人的感情。
七、課外擴展:《泊船瓜洲》、《靜夜思》、《鄉(xiāng)愁》
八、作業(yè):完成練習冊。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文包詩的體裁,感受王維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了解文包詩的體裁。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圣誕節(jié))圣誕節(jié)是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2、你們過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時候心情怎樣?
3、大家過節(jié)開開心心的,但是唐朝有位大詩人在重陽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板書課題)
4、解題。
5、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嗎?(簡介王維)
二、初讀古詩
1、理解詩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一句千古名句,他出自王維的哪首詩?(出示詩題,學習生字“憶”“兄”和九月九日,山東的意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什么意思呢?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流利。
3、檢查自讀
檢查生字“獨”“插”“茱萸”
觀看圖片資料,了解茱萸。
古詩朗讀比賽,每一個大組選一個同學,其他同學都當小評委。
學生讀古詩,小評委評價。
齊讀古詩。
三、讀題質疑
1、讀了課題,你心中有什么疑問嗎?
2、學生提問
3、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讀課文,到文中去找答案吧。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生字新詞
重陽節(jié)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思念手挽著手登高遠眺
3、檢查課文朗讀
指名四個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并評價。
4、解決學生的提問
交流問題1:為什么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根據(jù)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
(1)我們15歲在干嘛呢?王維孤身一人在長安兩年了,700多個日日夜夜啊,都見不到親人,聽不到親人的聲音。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2)帶著你們的感受練習朗讀第一自然段。
。3)指名讀,齊讀。
。4)這一段的描寫和古詩中哪一句相對應呢?
。ǔ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獨”的意思是什么?“異鄉(xiāng)”就是他鄉(xiāng),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交流問題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什么意思?
。1)你怎么知道這句詩的意思的?
。2)我們也來看看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課文中的佳節(jié)就是指那個節(jié)日?
。4)重陽節(jié)是個什么樣的節(jié)日呢?請你讀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體會。
交流。
重陽節(jié)是個怎樣的節(jié)日?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你能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5)像這樣快樂美好的節(jié)日我們就稱他為佳節(jié)。
。6)這樣的佳節(jié),親人歡聚一堂,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而這樣的快樂屬于王維嗎?這時的王維在干什么?
。7)從哪個句子你感受到了?
。8)詩句中哪個詞你感受到了更加的意思?
(9)重陽佳節(jié),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而王維卻孤身一人,怎么不思念親人呢?齊讀第二自然段。
5、學了第二自然段,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與第二句詩相對應)
6、那第三自然段呢?(與三四句詩相對應)
7、這就是文包詩的特點,簡介文包詩。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教師小結:明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文包詩課文的特點,更深入地體會身居外地的王維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六、作業(yè)
1、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請同學們收集王維的詩讀一讀。
2、收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辦個小小詩歌會。
3、繼續(xù)朗讀課文。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9
我嘗試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標出,再帶到課文中讀一讀。
重陽(chóng zhòng)扶老攜幼(hú fú )逢(féng fén)思念(niàn liàn )
登高(dēng dēn) 手挽著手(wán wăn。 ∨d高采烈(căi chăi)
2.根據(jù)意思寫出課文中相應的詞語。
攙扶老人,領著孩子。 ( )
形容興致極高,精神飽滿。 ( )
彼此相隔遙遠,難于相見。 ( )
內(nèi)心的想法非常多。 ( )
登上高處,向遠處看。 ( )
認真讀一讀下列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細細品味,爭取記下來。
兄弟 異鄉(xiāng) 重陽 天各一方
情景 佳節(jié) 登高 一年一度
朗讀課文,想想“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有什么意思?
我探究 5.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會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細細品味詩中的一個“獨”字,兩個“異”字,一個“倍”字所體現(xiàn)出的詩人的情感。
我挑戰(zhàn) 7.閱讀下面內(nèi)容,按要求答題。
唐代有位大詩人,名叫王維。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文本中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用詩人表達的詩句來概括: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2)由于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詩人想到了什么?(用橫線在文本中把相關內(nèi)容畫下來)
現(xiàn)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用詩人表達的詩句來概括:
我拓展 8.根據(jù)要求填空。
今天是中秋節(jié),爸爸在外地打工。他打電話回來說非常想我們。爸爸此時的心情可以用詩句“ ”來形容。
9.讀一讀、說一說、再抄一抄。
山居秋暝
王維(唐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親自動手查查資料,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請你再摘抄一首王維的詩。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10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感情調動,導入 課題:
1、板書“佳節(jié)”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jié),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ㄕ劦贸觯┦前!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xiāng)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xiāng),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xiàn)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jié)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佳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ㄗx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jié),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茨阊矍俺霈F(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中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ㄓ脮暇渥樱┗氐缴隙
三、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xiāng)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xiāng)之情愈發(fā)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xiàn)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五、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xiāng)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jié) 倍 思親
華
山
。ㄎ鳎╅L安 家鄉(xiāng)(東)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走入文本欲望。: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3課——《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齊讀課題)
2、課題出自一首古詩,名叫——(課件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體會到這首詩中包含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王維為什么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讀讀這首詩背后的故事,去感受詩人的思念之情。
二、詩文對照,感悟詩情。
。ㄒ唬┝私鉃楹巍八加H”。
1、王維為什么如此思念親人呢?自由讀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找出詩人思念親人的原因,把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畫下來。
2、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指導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
*因為王維身處異鄉(xiāng),非常孤獨。
。1)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年紀那么小——“15歲”;離家那么遠——“京城長安”)
。2)如果你就是王維,你覺得自己此刻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
*因為王維離家時間長——“兩年”;
(1) 再指名讀“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評議: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聽了有什么感受?這是怎樣的兩年?
。2)是呀,這兩年對王維來說多么漫長啊,咱們再讀讀。(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3)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體會到時間的漫長,思家的心切?指名讀!胱x的一起讀。
(4)獨自在異鄉(xiāng)的王維心情一定很孤單,所以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來了,這在詩句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誰能把這句詩讀好?
*因為又逢重陽節(jié),所以王維更加思念——;
。1)這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怎樣的?指名讀句子。
。2)想象佳節(jié)的熱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引出“扶老攜幼”。
。3)這么多的畫面組合在一起,重陽節(jié)怎能不熱鬧呢?難怪人人臉上都——
。4)你們能讀出這種高興,讀出重陽佳節(jié)大街上的熱鬧嗎?指名讀。
。5)在這歡樂的人群中,你能找到王維嗎?引讀:獨自一人,舉目無親的王維看到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6)為什么會“更加思念”?
(7)對呀,別人全家團聚,共度佳節(jié),而王維卻孤身一人,做客他鄉(xiāng)。如此鮮明的對比,王維怎能不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呢?誰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讀出重陽節(jié)的熱鬧,讀出王維的“倍”思親的心情。(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表思鄉(xiāng)之情。)
。8)重陽佳節(jié),街上越是熱鬧,人們越是開心,王維越是孤獨寂寞,越是思念親人,不由道出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嘆。
。ǘ┢肺蛟鯓铀加H。
1、重陽節(jié)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此刻,王維一定想起了許多許多。他是怎樣思念親人的?請你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把自己當成王維,細細地體會一下。
2、同桌交流。
3、王維怎樣思念親人的?結合交流相機出示課文片段。
。ㄒ郧暗男腋g樂;如今不能相會的感傷;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
課件出示: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以前的情景是多么快樂!誰再來讀讀?指名讀句談體會。(讀了這句話,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兄弟們頭插茱萸,登上山頭,觀賞菊花,飲酒作詩……)
(2)王維越想越激動,他的心似乎已經(jīng)飛躍千山萬水,飛到了親人身邊,誰再來讀讀?
。3)回憶是幸福的,甜蜜的?墒侨缃衲兀恳x“如今我們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回憶越是開心,越是反襯出王維內(nèi)心的孤獨。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1)再指名學生讀。
。2)你讀出了什么?從哪兒讀出來的?(哀傷,無奈……)
。3)(看地圖)理解“天各一方”。不能相會:遺憾、難受、思念……
從省略號讀出:王維還想到了許多許多:不能 ,不能 ,不能
、偻蹙S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xiàn)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nèi)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
、诎选鞍Α奔拥骄渲腥プx讀,體會體會。
、郯Α獜倪@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苣馨涯愀惺艿降耐ㄟ^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評議。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讀了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出示課件:兄弟登高圖)假如你就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你會做些什么?又會說些什么呢?(想象,點評。)
。3)此時他們縱然天各一方,也隔不斷那深深的思念,隔不斷那濃濃的兄弟情。
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真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哪!再讀這句話。
(4)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nèi)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出示整節(jié)文字)教師配樂朗讀。
。5)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王維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配樂自由讀。
。6)師生合作讀。想起兩年前的那個重陽節(jié),王維感慨萬千:……他想到了
以前——;想到了如今————;想到了此時此刻——;也許他還會想到——(今后什么時候再相見……學生想象說話)
。ㄈ└惺堋八加H”之心。
1、很多很多的想法一起涌上心頭,這就叫——“思緒萬千”。
2、此時此刻的王維心情是復雜的,詩人涌上心頭的千言萬語,都化作了這四行詩句——(出示古詩)。
師配樂范讀——配樂自由讀——指名讀,點評——齊讀。
4、再讀這首詩,哪句詩最能觸動你?所以作者用這句詩作為這篇課文的題目。一起深情地齊讀課題。
5、如果把這首詩濃縮成一個字,那就是——(思)讓我們一起登上高高的華山,遙首東望,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配樂朗讀)
6、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化感悟:
。1)同學們,你有過思念親人的感受嗎?(離家在外打工的父母:你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父(母),其實你的爸爸也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兒。)
。2)請你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人在什么時候,能深切地體會到“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中秋節(jié)那天,在外地求學的哥哥姐姐,遙望天空的月亮,懷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會吟誦……每逢春節(jié)來臨的時候,那些久居他鄉(xiāng)的華僑,是多么思念親人,他們會深情地吟道……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同學們,盡管王維是古人,我們是現(xiàn)代人,但是這種“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情是相通的,所以它會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讓我們再次讀好它(齊讀課題)。
2、思鄉(xiāng)、思念親人,這是離家游子的共同心聲,千百年來,這首詩也被那些身處他鄉(xiāng)的游子深深地傳誦。帶著你的體會再讀讀這首詩,會背的同學可以把它背下來。
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你能背一兩首給大家聽聽嗎?
4、無論家鄉(xiāng)還是異鄉(xiāng),親人離我們有多遠,思念就會拉得有多遠。再讀詩句。
四、出示作業(yè):
必做題: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選做題:(1)把這首詩背后的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2)收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有感情地讀一讀,準備參加“思鄉(xiāng)誦詩會”。
。3)收集王維的其他詩歌,選自己最喜歡的兩首背下來。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篇12
作者:《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第二課時經(jīng)典設計 轉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78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第二課時經(jīng)典設計
執(zhí)教者:智衛(wèi)琴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2分)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師過渡:為什么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xiāng)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ㄒ唬┘氉x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后討論。
。ㄒ驗樵娙霜氉砸蝗耍傩‰x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xiāng)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ǘ、細讀第二自然段(10分)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么?(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jié)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jié),多么熱鬧、多么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ㄈ⒓氉x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jié)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同桌分角色說一說。
6、其實,據(jù)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ㄋ模、細讀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聯(lián)系上文,理解思緒萬千。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4分)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搜索課題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 www.jcsy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