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每逢佳節倍思親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走入文本欲望。: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
2、課題出自一首古詩,名叫——(課件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體會到這首詩中包含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王維為什么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讀讀這首詩背后的故事,去感受詩人的思念之情。
二、詩文對照,感悟詩情。
(一)了解為何“思親”。
1、王維為什么如此思念親人呢?自由讀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找出詩人思念親人的原因,把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畫下來。
2、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指導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
*因為王維身處異鄉,非常孤獨。
(1)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年紀那么小——“15歲”;離家那么遠——“京城長安”)
(2)如果你就是王維,你覺得自己此刻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
*因為王維離家時間長——“兩年”;
(1) 再指名讀“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評議: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聽了有什么感受?這是怎樣的兩年?
(2)是呀,這兩年對王維來說多么漫長啊,咱們再讀讀。(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3)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體會到時間的漫長,思家的心切?指名讀。——想讀的一起讀。
(4)獨自在異鄉的王維心情一定很孤單,所以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的親人來了,這在詩句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獨在異鄉為異客”,誰能把這句詩讀好?
*因為又逢重陽節,所以王維更加思念——;
(1)這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怎樣的?指名讀句子。
(2)想象佳節的熱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引出“扶老攜幼”。
(3)這么多的畫面組合在一起,重陽節怎能不熱鬧呢?難怪人人臉上都——
(4)你們能讀出這種高興,讀出重陽佳節大街上的熱鬧嗎?指名讀。
(5)在這歡樂的人群中,你能找到王維嗎?引讀:獨自一人,舉目無親的王維看到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6)為什么會“更加思念”?
(7)對呀,別人全家團聚,共度佳節,而王維卻孤身一人,做客他鄉。如此鮮明的對比,王維怎能不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呢?誰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讀出重陽節的熱鬧,讀出王維的“倍”思親的心情。(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表思鄉之情。)
(8)重陽佳節,街上越是熱鬧,人們越是開心,王維越是孤獨寂寞,越是思念親人,不由道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
(二)品悟怎樣思親。
1、重陽節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此刻,王維一定想起了許多許多。他是怎樣思念親人的?請你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把自己當成王維,細細地體會一下。
2、同桌交流。
3、王維怎樣思念親人的?結合交流相機出示課文片段。
(以前的幸福歡樂;如今不能相會的感傷;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
課件出示: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